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建筑平面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平面设计


2、大明宫———吞吐四海的建筑典范
大明宫作为盛唐皇家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巍峨雄伟、深沉自信、雍容华贵、 吞吐四海的气势,就是北京紫禁城也只能望其项背。 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周天游认为:无论从城市规划,建筑环境,建筑组群, 单体建筑而言;还是从建筑形象,建筑类型,建筑艺术,城市生活而言,大明宫 以及唐长安城都对其后中国国都及国外城建和人民生活方式等起到了重要的借鉴 作用。如宋代开封城和元明清北京城就沿袭了长安城的特点。日本的京都城和奈 良城的建设也吸收了唐长安城的经验。如果说以大明宫为代表的唐长安城能为人 类建筑文化提供一种特殊的见证,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五大特点:一是建设规 划气势恢弘,多重格局博大开阔;二是文化品位极高,造型高大构思神奇;三是 建筑艺术精湛,变化无穷交相辉映;四是建筑成就辉煌,雄浑屹立别具一格;五 是文明内涵丰富,精神物质紧密结合。堪称同时代世界建筑中的创造性杰作。
建筑特点:
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基本 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环列,依 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为禁苑区。如不计太液池以北的内苑地带,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 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三倍多。大明宫中的麟德殿面积约故宫太和殿的三倍。 唐代的大明宫被 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峰巅之作”,大明宫的面积是北京故宫的3.5倍、凡尔赛宫的3倍、克里 姆林宫的12倍、卢浮宫的13倍。作为大唐的权力中心,随着帝国的覆灭,大明宫最终毁于战火, 留下千古的遗憾。
永定客家土楼布局合理,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为相似 从外部环境来看, 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 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忌逆势,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 忌正对山坑(以免冲射);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 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既依据上述3个方面选择楼址,又善于利用斜坡、台地 等特殊地段构筑形式多样的土楼,乃至发展为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 区建筑特色的土楼群,有如永定古竹、初溪土楼群。 这些讲究,无疑与地质地理学、 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与中原传统文化有密 切关系。
主殿面阔八间,进深四间,每间宽5.3米。实测殿基高于平地15.6米,东西长75.9米,南北长 41.3米,四周有宽5米的副阶。在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 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主 殿前是一条长78米、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分为 中间的御道和两侧的边道,表面铺设花砖。在龙尾道的前方还有一座宫门,可能是牌坊式建筑, 其左右各有横贯东西的隔墙。
单击添加副标题
含元、宣政、 紫宸组成的外朝、 中朝、内朝格局 多为后世的宫殿 所效仿,北京紫 禁城的太和、中 和、保和三殿便 是这种格局的体 现。
大明宫的建筑布局及特色
大明宫在建筑 艺术方面多有创新, 体现出我国中古时 代宫殿建筑艺术追 求雄浑大气、和谐 统一之美的文化特 色,堪称中国建筑 史上里程碑式建筑。
大明宫时代特征:
1、大明宫世界独一无二是中华民族精神圣殿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和包容开放的时期,唐长安城曾是世界 文化的中心,而大明宫则是中心的核心。”安家瑶说,从发掘的各个遗址及出 土的文物来看,大明宫规模宏大、建筑壮丽,它不但是唐代盛世风采的集中表 现,也代表了唐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是研究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的珍贵实物资料。大明宫不仅仅是一组宫殿建筑群,它也是东方文明中最为梦 幻的记忆。“大明宫是盛唐的象征,是那一段辉煌历史的文化符号,在全世界 独一无二。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无不效仿于大明宫。 保护大明宫就是保护中华文明的精神圣殿。”
宣政殿则是皇帝每月朔望见群臣之处,相当于太极宫之太极殿,殿左右建官署的情 况也相同。自含元殿至宣政殿一段是宫中的朝区。 宣政殿两旁为东、西上阁门,西有延英门、光顺门,东有崇德门,以分段禁内外。 而中书省和门下省则布列在宣政殿前东西两侧,已在宫禁之外矣!
紫宸殿:唐朝皇帝的日常办公室
宣政殿之后有紫宸门,门内有 紫宸殿,为寝区主殿。紫宸殿东有 浴堂殿、温室殿,西有延英殿、含 象殿,东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动 之所。紫宸殿北有横街,街北即后 妃居住的寝殿区。紫宸殿为第三大 殿,是大明宫的内衙正殿,皇帝日 常之间的一般议事,多在此殿,故 也称天子便殿。
中国传统建筑之实例分析二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
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 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 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 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 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 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 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 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 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四、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现存的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 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 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这固然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点,但在唐代建筑上表现 得更为彻底。含元殿踞龙首原高处,高出平地十余米,殿十一间,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 殿阶局部用永定柱平坐,这种较古的方法,唐以后逐渐淘汰。整组建筑气魄雄伟,足可代表 当时高度发展的文化技术。含元殿和麟德殿的开间尺寸,不过5米稍多,最大梁袱跨距,不 过四椽,尺度不及后世,用料也相对较小。用较小的料而构成宏伟的宫殿,应该说技艺已相 当纯熟。

功能
生活: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永定承启楼 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土楼对建设和谐社会 最有用。”徐松生说,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 里和睦。“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 教育约束的作用。” 防御: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 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 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臵,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 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 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文化: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发人深省的 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 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时老年时, 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单击添加副标题
唐大明宫地处唐长安城东北的龙首原前沿,地势高旷。从考古发掘可 知:大明宫的平面北部呈梯形,南部呈东西长方形。 宫城呈内除了三座正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外,另外还有门 下盛中书盛翰林院、御史台命妇院等近臣、机要官署建筑。同时唐玄宗还 置“ 左右教坊于蓬莱宫侧”。宫城以丹凤门至紫宸殿为中轴线中轴线上建 有三座主殿,在中轴线两侧建有对称的殿阁楼台。宫城的中部有太液池, 太液池周围诸殿是皇帝后妃居住之地,而宫城东西又对称地辟有专门供皇 族游赏的园林佳区——内苑。这种建筑组群方式,使大明宫有着明显的建 筑分区——即皇帝办公议事的办公区,供皇族居住的居住区以及游乐区。 办公室内的宫殿庄重典雅,居住区又沿太液池而建,而游乐区又以园林为 主。这种既有区域的明确区分,又构成统一整体的布局,主次分明、左右 对称的建筑组群方式,反映了盛唐建筑师独具匠心的设计风采,更体现出 我国唐代皇宫建筑以正殿为主而又突出皇宫园林特色的文化特征。
单击添加副标题
宣政殿:大明宫里的皇帝办公室
含元殿正北约300米处是宣政殿, 为皇帝临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 殿基东西长70米,南北宽40多米。 殿前左右分别有中书省、门下省和弘文 馆、史馆、御史台馆等官署。在殿前 130米处,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左右 是横贯式的宫墙,墙、殿之间形成较大 的院庭。这里是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 行政中心。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 (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 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 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 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 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 出。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 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

中国传统建筑之实例分析一
——唐大明宫
概述:
大明宫是唐代长安城禁苑,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是唐帝国的政治中心,是 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大明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现今在西安市西北郊。唐帝国近三百 年政治中心。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执政。乾宁三年(公元 896年)毁于兵乱。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共11 个城门,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至 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唐大明宫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同时也是 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
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 积约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 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衬托,造型相当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减去中间一 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可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 故宫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 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含元殿:大明宫第一正殿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位 于丹凤门以北约600米处、龙首 塬的南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 会之所,俗称“外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