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遗传的物质基础》综合试题精选(共28小题)1.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回答:(1)他们先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细菌。
(2)他们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实验是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__________,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__________,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艾弗里的实验相比,本实验能充分证明________________,因为在本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DNA复制机制的过程中,为验证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步骤①: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步骤②: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分别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1)本实验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
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自蚕豆根尖的__________区,步骤①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_____分子。
(2)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个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如下图A所示。
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字母),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字母),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中期的染色体示意图 (深色代表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3.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是___________ (填人名)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
(2)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面实验的图解,可以作出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4)为验证上面的假设,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在该实验中加DNA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不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设计了右图实验,据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之后,人们又去探究DNA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
当时推测可能有如图A所示的三种方式。
1958年,Meslson和Stahl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追踪由15N标记的DNA亲本链的去向,实验过程是: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DNA 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子代I和子代Ⅱ)后离心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
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如果与对照相比,子代I离心后能分辨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 则说明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________。
如果子代I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如果子代I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的DNA密度鉴定:①若子代Ⅱ离心后可以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Ⅱ离心后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
(以上内容选择图A中的复制方式)(2)他们观测的实验数据如下:梯度离心DNA浮力密度(g/ml)表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结果与当初推测的DNA三种可能复制方式中的__________方式相吻合。
(3)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都需要有遗传物质的复制,都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
请依据此原则回答以下问题:①用15N标记了一个精原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然后放在不含15N标记的培养基中,经过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有15N的精子有____________个。
②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___________。
5.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提出了三种假说如图甲(弥散复制:亲代双链被切成双链片段,而这些片段又可以作为新合成双链片段的模板,新、老双链片段又以某种方式聚集成“杂种链”);图乙是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离心处理来探究DNA复制方式的过程图解。
请分析并回答:(1)为说明b组DNA均分布于中密度带,除了与______组结果比较外,还需要另设一组:将细菌在含有________的培养基中生长多代,提取DNA并离心。
(2)b组结果支持________(2分)假说。
若将b组DNA双链分开来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这一结果不支持_______假说,也可通过图乙中________组的结果来排除该假说。
(3)利用以上判断结果,若继续培养c组细菌,使其再繁殖一代,取样提取DNA并离心,与c组实验结果相比会发现密度带的_______不发生变化,_______密度带的DNA所占比例下降。
6.十九世纪末,花叶病在俄国迅速蔓延,使农民的烟草收入大幅减少。
这件事引起俄国彼得堡科学院德米特里·伊凡诺夫斯基的注意,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1)伊凡诺夫斯基由实验①得出结论是:传染花叶病的元凶藏在患病植株的______________(器官)里。
(2)实验②可以说明这种病原体很小,能通过________。
实验③说明引起花叶病的病原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情况是病原体能分泌致病毒素。
(3)实验④可得到的结论是: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是一种______________,因为只有活着的生命体才能在烟草中继续______________,并使浆液的致病性逐渐增强。
(4)这些元凶到底是哪种类型的微生物呢?伊凡诺夫斯基决定把上述浆液接种在几十种营养物质丰富的______________上,结果没有获得任何菌落,这说明花叶病病原体只能________________才能繁殖。
现在,我们知道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__,其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图是几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以及中心法则的图解,已知: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解旋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以阻止其发挥作用,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1中,环丙沙星会抑制______过程(用题中字母表示)。
利福平将会抑制________过程(用题中字母表示),(2)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图2、图3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__。
(3)图2中甲的名称为________,方框内表示该过程进行方向的箭头是________(标→或←)。
(4)图3所示的生理过程是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此过程的模板是________(物质名称),该过程进行方向的是________。
(用“→”或“←”表示)。
(5)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以下与图3中结构⑤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________。
A.大肠杆菌 B.噬菌体C.染色体 D.烟草花叶病毒(6)用图示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时人的造血干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向________。
8.研究发现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体内仅有蛋白质和RNA两种化学成分,这类生物性状(如TMV能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的遗传是受蛋白质控制还是受RNA控制?请设计实验探究TMV的遗传物质。
实验原理:(1)利用水—苯酚溶液可以将TMV分离,获得TMV的蛋白质和RNA。
(2)TMV能感染正常烟草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
(3)遗传物质能使生物性状保持相对稳定。
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正常生长的烟草、水—苯酚溶液,试管、玻璃棒等必需的实验仪器。
主要实验步骤:(1)利用水—苯酚溶液分离TMV,获得纯净的TMV的蛋白质和RNA。
(2)取正常生长的烟草植株,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用完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染A、B、C三片叶。
(4)正常培养烟草植株,并注意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TMV中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TMV中RNA是遗传物质。
9.如图为真核生物DNA的结构(图甲)及发生的生理过程(图乙),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为DNA的结构示意图,其基本骨架由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交替排列构成,④为________。
(2)图乙为________过程,发生的时期为________。
从图示可看出,该过程是从________起点开始复制的,从而提高复制速率;图中所示的酶为________酶,作用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
(3) 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
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rU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