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不能靠加班加点跟学生耗时间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的低效教学,而应该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这无疑对广大一线的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

新课导入方式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下面结合高中化学教材,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简单介绍几种在平时教学中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1.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新课伊始,若能巧妙地安排一个现象新颖、变化明快的实验,再配以生动的描述,将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然后,教师抓住这一最佳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就可以使化学课引人入胜,生动活泼。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以此为契机,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向深引入。

例如,讲“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时,先安排学生看一个“水中生火”的趣味实
验:通过玻璃管将氧气与浸在热水中的白磷接触,结果白磷竟然在水中燃烧起来,出现了“水火相容”的奇迹。

这种酷似魔术的实验,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从而为燃烧条件的讲解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2.谜语导入
学生对猜谜语兴趣很浓,有些知识可以编成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空气》一节时,教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又如讲《氢气的性质》一节时,一上课先给学生说了一个谜语:符号象倒工,无色味最轻,遇火有水生,还原有本领。

这个谜语说后,学生兴趣盎然,头脑中产生了问号,迫不及待要解开这个迷,从而促使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3.生活实例导入
知觉总是人们从生活中得到的,和旧的经验相联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选择与新课有关的典型问题提供给学生,要求他们给以科学的解释,从而启发他们的兴趣引入新课。

例如讲《中和反应》时,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患胃酸时吃几片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即可治愈。

这是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蜂蛰一下涂些稀氨水可治痛治痒又怎么解释?这是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的,但又不能完全回答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引入新课。

4.“悬念激趣”导入法
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时,精练、有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

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

一些典型的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从而步入求知兴奋状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效果。

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节开始,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游客牵着小狗进入一个深山洞,在接近洞底时,小狗晕倒,而人却没有事。

这是怎么回事?以这样一则故事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不同的引入手法。

当然,课堂引入的设计也不能千篇一律,仅仅局限于这几种方法,应力求创新,多彩多姿。

课堂引入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造。

设计得好,它能优化知识结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沟通师生情感,使学生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化学,从而提高化学课堂学习效率。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