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农药与土壤污染

化学农药与土壤污染

化学降解主要是指土壤中的农药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等 反应而降解。 其中水解反应是许多农药降解的一个重要途 径。 由于土壤吸附作用对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有些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 土壤中的水解比在水中的水解更快。
土壤中的农药还存在着一种生物降解作用。 大部分农药 施用后进入土壤,首先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但随着 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有一个相对的适应阶段,当微生物大量 繁殖后,农药被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明显地表现出来,直到农 药被微生物耗尽为止。 这一作用也受到环境条件因素的影 响 ,如 温 度 、pH、水 分 条 件 、通 气 状 况 和 养 分 的 补 给 等 。
34
植保土肥 Zhibaotufei
梨树病害的防治
郭玉芬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果树站)
近年来,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梨树不断发生病害, 造成了大面积的减产,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限 制了栽培面积的进一步的扩大。
病害防治是梨树生产的重要环节。 许多果农忽视梨树病 害防治方法,长期不合理、超剂量地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防治 效果差,而且经常发生药害事件,严重影响梨树正常生长发 育,降低产量和果品质量,损失较大。 笔者通过多年的科研实 践,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分析梨树发病特点、影响因素,总结 提出安全高效的梨树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促进了梨树健康生 长。
中的农药通过植物的根系可进入植物体内。 不同植物体内农 药的残留量决定于它们对农药的吸收能力。 不同植物对艾氏 剂的吸收能力为:花生>大豆>燕麦>玉米。 农药被吸收后,在 植物体内分布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根-茎-叶-果实。
决定化学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因素有:化学农药本身的 化学性质、农药浓度、土壤的吸附性能、土壤酸碱度和氧化还 原条件、土壤湿度、作物的覆盖情况、土壤耕作状况以及大气 的相对温度和风速等。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曲格平.环境保护读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2]吕殿录.环境污染化学.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1 年.
植保土肥 Zhibaotufei
化学农药与土壤污染
孔晓华
(辽宁省大石桥市环境监测站)
化学农药落入土壤中以后,通过各种途径挥发、扩散、迁 移而转入大气、水体和生物体中。 因而土壤的农药污染又转 化为大气污染、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农产品污染等环境问 题。
直接向土壤或植物表面喷撒农药,是使用农药最常见的 一种方式,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一般农 田土壤均受不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化学农药在使用过程中, 只有一部分附着于植物体上。 对不同作物,采用不同的施用 方式喷撒农药,除被植物体吸收外,大约有 20%~50%左右进 入土壤。
二、小叶病 症状:初期叶色浓淡不均,叶形开始变化,出现畸形、破 裂。 春季发芽较晚,叶片异常狭小、质硬脆、不增展,边缘发生 焦枯,严重时枝条出现光秃。 而且往往从个别枝条开始,其它 枝条仍然照常旺盛生长。 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苹果梨和绵丰 梨树上,其他梨树上较少见。 病因:是生理缺锌造成的。 碱性土壤和沙质土壤,特别是 贫瘠的沙地更容易造成缺锌。 这是碱性土壤中锌盐转化为难 溶于水的状态,不易为植物吸收而造成的。 防治方法:1.结合 施 基 肥 ,每 株 大 树 增 施 硫 酸 锌 1~2 斤 。 2.春天树发芽前 10~15 天(清明节 左 右 )在 树 枝 、树 干 上 喷 施 3%~5%的硫酸锌溶液一次。 3.展叶后,每隔 7~10 天喷施一次 3‰~5‰的硫酸锌溶液,连续喷施 4~5 次。 4.对已发病并开始 光秃的枝条及时剪除。 三、焦边病 病症:发病后叶片的边缘出现焦枯,并逐渐扩大,最后整 个叶片焦枯脱落,而叶形大小不变,只是随着焦枯面积大小 而使叶面内卷。 这种病害各种梨树都有发生,以苹果梨最多。 病因: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都没有对焦边病详细的记载,只有 在巴彦淖尔市农业局编写的《苹果与梨栽培技术》中提到了 梨叶缘焦枯病,认为是生理病害,是碱化严重引起的,需进一 步研究探讨。 防治方法:由于病因和发病规律不十分清楚,所以防治 就无从下手,不过这几年从农民的经验中总结了一种有效的 方 法 :用 鲜 狼 毒 草 ,切 碎 用 开 水 浸 泡 24 小 时 后 ,用 冷 却 的 水 灌病树根 (狼毒草的用量视树的大小而定一般每株 5 斤左 右)在阿镇地区使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该地区发生的主要梨树病害有三种:黄叶病、小叶病、焦 边 病 (因 发 病 后 叶 子 边 缘 发 生 焦 枯 ,俗 称 其 为 焦 边 病 ),病 因 是生理病害。 三种病害的病症不同,病因不同,防治方法也有 区别,但共同的特点是后期叶片焦枯、脱落。
一、黄叶病(也称黄化病) 症状:发病初期多从新梢幼嫩叶上开始,叶色发黄,但叶 脉仍保持绿色。 后期大部分生长旺盛的叶片除叶脉外全部变 黄或黄白色,但叶形不变,新梢顶部嫩叶发红发焦,新梢停止 生长,严重时叶片枯焦脱落,影响树势和产量。 黄叶病一般是 全树发病。 除梨树外,苹果树也同样发生黄叶病。 病因:是生理缺铁,铁素供应不足引起的。 缺铁并非土壤 缺铁, 而是可溶性的低价铁转变为不可溶性的高价铁造成 的,碱性和盐碱性土壤可使铁盐沉淀,地下水位高也使盐分 上泛,使铁盐沉淀。 在蔬菜和果树套种中,特别是和白菜套种 时,频繁的灌溉和白菜与果树之间争夺铁素也是造成黄叶病 的重要原因。 防治办法:1.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内腐殖质。 同时在每 年施基肥时在肥料中每株大树增施 硫 酸 亚 铁 (黑 矾 )2~3 斤 。 2.保 持 一 定 距 离 的 树 盘 ,树 盘 大 小 根 据 树 冠 大 小 而 定 ,一 般 应以向外延长枝的垂直线做树盘为宜。 在树盘的范围内不在
(一)有机磷农药的降解 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很易降解, 既能直接水解和氧化, 也能被微生物分解,其降解速度随土壤温度、湿度和酸度增 高而加快。 如马拉硫磷可以水解, 也可在绿色木霉 (Triehoclermavinde) 和 极 毛 杆 菌 属 (Pseudomonos) 作 用 下 分 解,反应产物可彻底降解为磷酸盐和碳酸盐等。 其他的有机磷农药,如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乙基对硫 磷,能被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降解 ,所 含 的 硝 基 被 还 原 为氨基。 有些微生物能使对硫磷水解为 P-硝基酚;杀螟松在 土壤中同样发生硝基还原为氨基的降解作用。 (二)有机氨农药的降解 一般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较难降解, 但还是可以降解 的。 例如,滴滴涕(DDT)在嫌气条件下,微生物能使之脱氯变 为 DDD, 或是脱氯变为 DDE;DDE 和 DDD 都可以进一步氧 化 为 DDA。 DDT 在 好 气 条 件 下 分 解 很 慢 , 降 解 产 物 DDE、 DDD 的 毒 性 虽 比 DDT 低 得 多 ,但 DDE 仍 有 慢 性 毒 性 ,而 且 它的水溶性比 DDT 大。 对此类农药要注意其 分 解 产 物 在 环 境中的积累。 与 DDT 相比,林丹(丙体六六六)比 较 容 易 降 解 ,而 其 它 有机氯农药,如艾氏剂、异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氯丹等 是环境中最稳定的农药,但在土壤中可发生脱氯、水解、还原 和羟基化作用形成环氧化物。 三、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环境效应 虽然农药可通过上述途径迁移转化、降解去毒,但是由 各种农药的化学性质和分解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土壤条件的
有资料认为,残留在土壤残留的农药可进入无脊椎动物 的组织。 据报导,在喷撒 DDT 的土壤中,发现蚯蚓体 内 有 大 量 的 DDT 残 留 ,而 且 还 高 于 周 围 环 境 中 的 DDT 含 量 ,显 然 是由于通过食物链而富集之故。 值得注意的是,残留在土壤
套种其它作物。 3.发病后,在叶面上连续喷 3‰~5‰的硫酸亚 铁溶液 4~5 次(每隔 7~10 天喷施一次)。
35
差异,它们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有些农药 进入土壤之后,由于形态的改变,特别是被土壤胶体强烈吸 附,从而降低了其生理活性和溶解度,这部分农药的药效可 以认为失去了作用。 但有些半衰期长、使用范围广、历史长、 量大、次数多的农药,则在土壤中积累残留起来。 农药在土壤 中残留,可认为是土壤被污染的具体表现,残留农药可被粮 食、蔬菜作物吸收,使之遭受污染,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 健康。
直接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吸附,残留于土壤中 的农药,由于生物的作用,经历着转化和降解过程,形成具有 不同稳定性的中间产物,或最终成为无机物。
一、土壤对化学农药的吸附作用 由于土壤中存在着一个由无机胶体(粘土矿物)、有机胶 体(腐殖酸类)以及无机-有机胶体组成的胶体体系,它们是 土壤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在碱性条件下,土壤胶体带负电 荷,在酸性条件下,则带正电荷。 而进入土壤的化学农药,一 般都离解成为有机阳离子或阴离子形式。 因此,土壤对化学 农药具有吸附作用。 土壤吸附化学农药的机理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物理吸附:土壤胶体扩散层的阳离子通过“水桥”吸 附极性农药分子。 (二)物理化学吸附:是土壤对农药的主要吸附作用。 土 壤胶体的物理化学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 有机胶体>蛭石 > 蒙胶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 由于农药种类极多,性质各不相同,对土壤吸附有很大 影响。一般农药的分子愈大,愈易被土壤吸附。 农药在水中的 溶解度强弱也对吸附有影响,如 DDT 在水中溶解 度 很 低 ,在 土壤中吸附力很强;而一些有机磷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 大,吸附能力则很低。 二、土壤对化学农药的降解作用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作用有:微生物降解、光化学降解、 化学降解和土壤自由基降解等。 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即使被认为难降解的有 机氯农药,最终也要被微生物所降解。 但化学农药在土壤中 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与微生物对农药 降解作用有关的主要的生化反应包括:烷基化作用、脱烃作 用、脱卤作用、脱卤化氢作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环分裂、 键分裂、缩合和结合作用等。 微生物降解作用是影响农药最 终是否在土壤中残留毒量大小的决定因素。 微生物对农药的 代谢作用,是土壤对农药彻底的、最主要的降解过程。 但是, 也不能认为微生物群系是万能的,而且有些代谢产物甚至比 原型农药毒性更大。 光化学降解是化学农药非生物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