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1)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 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 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二) 学法点拨
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 球等。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 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 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但是,分子也有结构, 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课前准备 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
步入九年级,学生对物理知识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他们渴望更 加深入地研究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课本从第十章开始介绍“多彩的物 质世界”,从宏观走向微观又从微观走向宏观是本节的主体脉络.一方 面,让学生认识宇宙的宽阔无垠;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宽阔无垠的宇宙 中认识到太阳系及整个宇宙的漫长经历.紧接着,课本从宏观宇宙谈到 了微观的物质世界.分子、原子的介绍加深了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在以后的几节课中,谈了质量、密度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质量、密度 等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入.
引导学生 总结
谈感受
日常生活中物质 的状态有:固 态、液态、气 态。这三种状态 在宏观上有什么 特点?
提问
学生讨 论,完 成表格
出示表 格
讨论猜想:为什 么固、液、气三 老师引导 态会具有这样的
学生讨
讲授新课 布置作业
宏观特点? 猜想:与物质的 分子排列情况有 关。 为了表示三态物 质分子排列情况 的不同,需要建 立一个模型。
本节的内容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比较浅显地介绍了宇宙 的组成、原子的结构、纳米技术等,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讲 授本节时应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使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应
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了解一些现象. 2.应用所学知识了解宇宙的构成,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介绍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为以后的学习作充分 的准备. 3.通过了解宇宙,认识人类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 物体的三态变化.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宇宙及其组成. 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 见现象. 教具准备 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录像 机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上.大家看,我们的世界中 有蓝天、有白云、有花朵,这么多美丽的现象都离不开我们这个美丽的 地球. (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教材中图10.1-1和图10.1-2中的两幅图) [师]看到这些,同学们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生]宇宙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生]太阳系的组成呢?地球在太阳系中是怎样运动的呢? [生]科学界说火星上已发现了生物生存的痕迹.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来了解一下宇宙
分析结论:
交流:通过第10题和第11 题的探究,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2)
课 题
11.1宇宙和微观 课
世界

新授课
课 时
1 授课人
重 能描述固液气三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固液气三物态微观的 点 分子排列。
难 点
学生对物质世界从宏观到微观尺度的了解
知识与技能: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认识
猜想:
设计、进行实验:选用熟动物油作为探究对象。
把熟动物油放在烧杯里,用火加热,使它完全熔化,记下液面所在的刻
度位置。
拿开火源,使熟动物油冷却。
观察:它的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你还可以用什么物质进一步进行探究?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
11.探究:水结成冰以后,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猜想:
设计、进行实验:
物质分割有一个限度,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能保持物质原来性 质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科学研究发现:任何 物质都是由主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学生交流课前观察蜡凝固时体积的变化。(液体蜡在凝固时体积缩小,
C.12nm=12×109m; D.12nm=12×10-9m。
9.下列对物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固态物质的排列规则,就像学生做广播体操一样;
B.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操场上踢足球的学生一样可以在球
场上跑动;
C.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力,就像下课以后的同学可以自由活动。
能力提高
10.探究: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时候,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操场上自由活动时这三种情况下活动的状态和活动空间。
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
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结论:根据以上探究,可以认为物质存在的形式与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
动状态有关。
原子结构
我们知道了物质同分子组成,人们又猜测分子能不能继续分割?科
学家原子。同时还
教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 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 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 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 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 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1.宇宙有多大? 综合观察课本图10.1-1和课本图10.12-1。
A.体积都变小; B.体积都变大; C.有的体积变大,有的体积
变小; D.无法判断。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B.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
积;
C.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D.气体没有一定的形
状和体积。
8.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12nm=1.2×109m; B.12nm=1.2×10-9m;
大行星。
2.物质由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叫

。由于它的体积很小,一般要用
观察。
3.固态物质中,粒子之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


4.液体没有确定的
,具有
。气体粒子之间作用
力小,故气体容易被
,并具有
性。
5.物质由
组成。分子由
组成。原子核外的电子绕
运动。
6.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时候,体积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论 学生讨 论建立 模型 并上台 展示
设计实验验证模 老师指导 学生实
型的正确性

得出结论,并让 学生完成表格。 总结: 搜集资料→得出 结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建 立模型→实验验 证→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
老师总结整 节课的程 序。
学生讨 论
搜集资料探究纳米材料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3) 从容说课
和微观世界. 二、新课教学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师]奇妙的宇宙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物质未被发现,大家认为宇宙是 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各种各样的物质. [师)对,这些物质包括很多,从“小”的说,有我们人类以及我们所生 活的地球;从“大”的说,有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地球处于太阳 系中,这是同学们知道的天文知识. [生]地球处于离太阳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此外还有若干小行星、彗星 等天体绕太阳运动. [师]总结得很好,课本上的两幅图,已经很形象地给我们介绍了广阔的 宇宙.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生]既然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想想议议]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玻璃杯打碎了,碎片还是玻璃,然后我们把碎片 再分割.如果不断地分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生]如果能一直分割,分到最后还是玻璃吗?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老师这儿有一块冰糖(教师出示).这块 冰糖能不能无限分割下去呢?同学们讨论并请大家大胆发表你的看法. [生]糖是甜的,开始分割时糖仍是甜的.如果继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 分割到没有甜味的时候,就不再是糖了. [师]讲得非常好.我们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糖 的“分子”. [生]在分割玻璃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说能保持玻璃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 最小微粒叫做玻璃的“分子”呢? [生]我觉得是可以的. [师]组成玻璃杯的是玻璃分子,组成糖的是糖分子. [生]也能说组成水的是水分子. [师]非常正确.现在谁可以告诉大家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师]什么是分子呢? [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叫做分子(molecule).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距 离,因此物质就有一定的存在形态. 3.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 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 星; 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科恒星中的一员; 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光年; 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 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 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3.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哥白尼与日心说; 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 空;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我国“神舟”号飞船的五次成功飞行。宇航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绕地 球航行。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宇宙的奥秘 将逐渐被揭示。 4.宇宙的组成 问题:宇宙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