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新闻1+1汇总
1、时效性强 新闻发生当天或至少是短期内的社会热点评论
第一解释权
2、解析新闻话题视角独特
① 栏目宗旨是“给您不一样的解析”,可见新闻评论的角度与深度代表了其节 目的灵魂诉求,要形成自己的言论立场,也要有效地引导社会公众的思考。
② 标题与评论相呼应,相得益彰 ③ 时政问题的紧密关注
(以往的新闻评论在发表对于政治话题的解读时,多容易陷于政府政策与精神 的传达,而忽略言论观点的表达与碰撞。)
• 《新闻1+1》开创了一种以主持人加观察员为主要形式的“ 二人转”式的新
样态。主持人不仅是一个提问者和串联者,而且对节目观点进行宏观把控,对新 闻意见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平衡,把选题外围的思考空间交给观众,在每个“关节 点”发出疑问,既把他们引进来,又让他们能厘清关系,顺畅地走出去。
新闻评论特点
新闻评论的类型:说新闻式评论
• 《新闻1+1》的开播时间虽短,但从它身上折射出了多年 来央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状况,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其 在新闻频道系统化进程中所具有的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
• 现阶段《新闻1+1》具备了解析类新闻评论节目的要素, 很好地发挥了节目的优势;从长远来看,应该继续增强 此类节目的影响力,以打造出央视特有的言论节目。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时间:
• 首播:新闻频道:每周一至周五晚21:30 • 重播:新闻频道:次日凌晨2:00 、4:45
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持
董倩
白岩松
主持人风格化
董倩 条理清晰,采访能力出色,把控整个节目的串联和脉络非常到位;
白岩松 更是在在中国新闻评论界独树一帜
• 两人总是用他们特有的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风格感染观众,使得《新闻1+1》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新闻1+1
第五组
1 基本介绍
C 目录 ONTENTS
新闻评论特点
2
3 优缺点
4 总结
基本介绍
栏目摘要:
•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主要采用 “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双人谈话模式,第一时间跟进评论 直播,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 像,更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
点” 当事件逐渐平息后,掌握翔实、准确的材料,对事件有一个全景式把控,才能做出理
性、富有建设性的评论。对突发事件评论另一种策略就是独到、深入、异质的阐释,在思 考维度上抢占先机 公共话题:把百姓关注点作为切口,促进决策科学化
通常会对微观事件进行剥茧抽丝,最终抽象为体制机制层面的公共议题
5、挖掘图像功能,提供事实论据
充分发挥图像评论的功能,同时运用人物同期声、画面、字幕、现场连线 等多种方式,为演播室节目的“话匣子”提供论据。
《新闻1+1》不求优先的报道权,而求最佳阐释权,赢在思想而非第一手材 料,赢在探究事件机理和解决思路而非论述和总结,赢在开放性的结论而非僭 越式的对错判断,从而在图像评论与口播评论中建构起一种令人信服的逻辑推 理关系,进而使受众能对评论文本进行支配式解读。
3、改变说教方式,构筑公共平台
① 主持人与观察员双向制动,形成开放的话语场 ② 把握好“问责”式选题的容忍度,为新闻当事人行使“反论权”提供平台
通过个案反映普遍问题,探究制度中的漏洞、体制中的弊端、法律中的瑕疵,站在体 制机制层面进行反思;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首先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解读当事人做这 件事的动机;举出大量事实作为论据,最后的议论环节也留有一定回旋的空间 ① 充分利用网络,构筑公共意见的集散地
选题大都是采用网络上热议的话题,着力于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点进行探讨,并且 充分尊重不同利益群体的情感诉求;通过网络话语和官方话语互搭梯子的方式让草根议程 走上了公共议题的舞台
4、触及敏感议题,建立宏观架构
时事政策解读:梳理历史发展脉络,建构媒介层面上的国家议题 《临界点:中日关系圆桌论坛》
突发事件:注重报道时机,凸显“不一样的解析” 关注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同时采取适当的策略,不抢“第一落点”,只抢“第二落
——《电视研究》
优缺点
优点
不足
• 准确,清晰,有效的传达媒体 的观点
• 言论突出 • 时效性强 • 主持人风格化
• 一人表达,单向传播,动态性不 足
• 主要以新闻的陈述与报道为主, 评论不足
• 观点缺乏,不够深刻
• 与多主体参与的新闻评论相比, 缺少互动性,交流性,内容不够 丰富,观点不全面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