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教学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教学课件
• 广义的生态文明:涉及到社会发展各方面, 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 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 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 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与 素
生态 文化
生态 消费 生态 制度
荀子提倡变革自然需兼得 天时、地利与人和
• 若是则万物得宜,事变得应,上得天时,下 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贷浑浑入泉涌,涓 涓如河海,暴暴如山丘,不时焚烧,无所藏 之,夫天下何患乎不足也。 • 若否则万物失宜,事变失应,上失天时,下 失地利,中失人和,天地敖然,若烧若焦。
• 中国古代文化在强调人应该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的同时,并不主张人消极地 等待和被动地接受自然的安排,相反 却倡导人应该在认识并尊重自然规律 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 达成目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 的提出及其意义
• • • • 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首先,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其次,生态文明是强调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文明。
• 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是指人与 物的共生共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明,其核心 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 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谋发展,在 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
•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的保护生态观。 •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 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做出 了积极的探索。 •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提出应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关系。 • 两方面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 明建设战略思想提出的思想渊源。
• 3、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的现实背
•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 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 人类对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建 设美丽中国 • 美丽中国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美丽中国更要处理好人与人及其社会 之间的关系。 •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 •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破 解发展中的难题
• (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的依据
• 1、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的理论依据 •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优先观。 •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物质生 产实践活动的内在要素,任何经济社会形态 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自然界为基础,自 然界和劳动共同创造了财富。 • 人类以及人类意识都是自然和环境的产物, 人不可能在脱离自然以后还能生存和发展。
景 • 第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 巨大成就为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提供了必 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 第二,我国继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日益严峻成为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必然 要求。 •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是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 普遍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立生态文明是时代的需要
第二节 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
• 一、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 (一)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 本方向。 • (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生态文明的发 展规律 • (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当代中国的国 情 • (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融入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 2、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的思想渊源 • 第一,中国古代的生态哲学思想。
• “天人合一”思想 • 孔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 王阳明: 大人者,有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人心
• 庄子: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合一
•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 • 自然界已经为其安排好了自身的美好秩序,人生活 在其中只要顺其自然,自然就能达到“无为而无不 为”的境界。
二、推进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推进三个实施重点
执法 监管 引导
社会参与
建设 生态文明
制度保障
政府主导
法规 税收 信贷 认证 补偿
单位 企业 个人 媒体 组织
明确阶段发展目标
清洁生产 可再生能源
节能减排 “两型社会”
为突破口
循环经济
绿色认证 绿色税收 绿色信贷 绿色GDP 生态补偿
每个单位 每个家庭 每个社区 每个省市
绿色制度 技术集成是基础
完成四大重点任务
考核制度、管理制度 使用制度、补偿制度 市场化机制等
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十八大报告: 生态文明独立成篇,首次提出 “美 丽中国”。 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 化建设并列。报告还第一次提出“推 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 展”“建设美丽中国”。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 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 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 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 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 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
•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类社会与 自然的辩证统一观。 •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 是既相依存又相对立的辩证统一体。 一方面,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 础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人类要想 持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改造自然界, 从事生产活动;另一方面,正是在改 造自然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才 使自己的类本质得到确认。
生态 环境 生态 资源 生态 产业
生态 科技
• (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 出的历史过程
党的十六大“三位一体” 党的十七大“四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党的十七大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建设生态文明
2005年 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党的十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