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经济学(西安财经学院期末复习重点完美版)

管理经济学(西安财经学院期末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 绪论管理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应用经济理论(主要是微观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于商务活动中的决策过程,从而最有效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种种管理问题。

管理经济学被定义为有关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决策科学的分析工具,使一个企业组织能够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在面临的各种约束之下,最有效地达到自己既定目标的科学。

管理经济学在进行决策分析时侧重于边际分析的方法。

边际的含义是指函数自变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因变量的增量,即函数的变化率,这样将数学中的微分分析引进到经济分析中来。

用微分求极佳的方法来寻求最大限度满足目标时的自变量值,这使经济量的定量分析向前推进一步。

第二章 需求分析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例如: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20-2PE P =dQ dP · p Q = 2· p Q当P=2时,Q=20-2×2=16 E P =2·26 = 143.需求价格弹性的分析(1)对于∣E P ∣>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2)对于∣E P∣<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4.需求的收入弹性E I<0的物品或服务被称为低档品;0≤E I≤1的物品或服务被称为必需品;E I>1的物品或服务被称为奢侈品。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互补品:E XY的数值是“-”;替代品:E XY的数值是“+”第三章需求的估计和预测1、需求的估计用什么方法?答:需求估计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的有消费者调查法、消费者会诊和市场实验方法。

定量的主要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需求估计的过程通常包括四个步骤:建立理论模型;收集数据;选择函数形式;估计和解释结果。

2、用什么方法进行简单需求预测答:(1)时间序列分析用于预测某个特定变量值而收集的数据可分为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的定义是按不同时点顺序排列的一种经济变量数值。

横截面数据是指在相同时间观察到的一种经济变量的一系列数值。

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的波动通常是在四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1长期趋势○2周期变动○3季节效应○4随机波动(2)平滑技术○1移动平均法○2指数平均法(3)其他预测方法○1气压计技术○2投入产出法预测(1、投入产出法2、直接矩阵法3、总需求矩阵4、投入产出表)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回归方程可用来预测给定X的任一特定值后Y的值,方法就是把X的特定值,即X P带入样本回归方程:yˊ=a+bx p这里的yˊ是因变量在概率分布f(Y\X)情况下的假设期望值。

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必须小心,特别是当自变量的值落在估计模型的观察值的范围之外的时候。

在很多情况下,对于自变量的极大值或微小值来说,线性关系是不存在的。

4、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所有投入要素都按同意比例变动时,产量的变动状况。

5、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性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Q=AL a K B(1)边际产量MP L=aAP L MP K=bAP K(2)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 MP L\MP k=a\b*K\L(3)产出弹性E L= MP L\MP l=a E k= MP k\MP K=b(4)生产力弹性是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之和Ee=E L+E K=a+ba+b 大于、小于还是等于1就决定了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递减还是不变(5)替代弹性E=1 所以它是替代弹性为1的单一替代弹性生产函数。

(6)另一特点是对函数取对数LnQ=LnA+aLnL+bLnK6、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企业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只生产一种产品(其产品量是Q),只有一种投入变动,如劳动L,其他的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分析变动投入的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这种只有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又称作短期生产函数。

7、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等产量线是指在相同产量下,投入要素所有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第四章生产理论总产量: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变动投入L与某一固定量的资本K相结合所能产生的最大产量,叫总产量TP。

平均产量:在一定技术条件,其他的诸投入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单位变动要素投入的产量,叫平均产量AP,数值上等于总产量除以变动要素的数量。

边际产量: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其他诸投入要素都保持不变,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引起总产量的变动,叫边际产量MP。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1、边际产量上任一点的值等于总产量上相应点切线的斜率。

2、平均产量上任一点的值等于总产量上相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3、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大;边际产量必通过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

边际产量为正时总产量在增大;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减小。

规模报酬递减规律规模报酬递减:一般来说,在技术水平有一定的条件下,只是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而其他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那么,当这种要素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在增加该要素的投入,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逐步减小。

生产要素三阶段与企业的理性选择MP、AP MPAPO 第一阶段L1 第二阶段L2 第三阶段L单一可变要素分析1、决策原理:投入最后一单位要素时的总成本的增加量等于它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

2、数学表达:MRP=MC 即当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收益等于它的边际要素付出时,企业利润最大。

MRP是边际产量收益,是指增加以单位要素投入所获得的产品销售收益增加量。

它等于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MP乘以相应的边际收益MR。

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生产函数P76例1、某公司每小时产量与工人和设备使用时间的关系如下:Q=10L0.5K0.5 L为工人数量(人),K为设备使用时间(小时),工人每小时工资8元,设备每小时价格2元。

如果该公司每小时生产80单位产品,应使用多少单位的工人和设备?解:由要素最佳组合条件MP L/w=MP K/,可得:[5(k/l)1/2 ]/8=[5(l/k)1/2]/2 得K=4L 又因:Q=80将K=4L带入生产函数可以解得:L=4,K=8例2、已知一生产函数为:Q=2MN-0.4M2-0.6N2(1)当N=10时,求M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M的投入量为多少?(2)如果目前M的使用量为50单位,N的使用量为50单位,M的价格为每单位800元,N的价格是每单位400元,要素是否达到了最佳组合状态?此时的产量为多少?(3)达到(2)中产量的最低成本为多少?解:根据Q=2MN-0.4M20.6N2 得:MP M=2N-0.8M ,MP N=2M-1.2N(1)当M=10时,Q=20M-0.4M2-60 所以MP M=20-0.8MM=0时MP M 最大。

(2)因为M=N=50,所以MP M=60,MP N=40所以MP M/PM=60/800=3/40 MP N/PN=40/400=4/40MP M/PM不等于MP N/PN不是最佳状态,此时Q=2500(3)根据最优条件可得下式:(2N-0.8M)/800=(2M-1.2N)/4002MN-0.4M2-0.6N2=2500解得:M=48 N=53第五章成本函数案例分析:增量成本,指一项经营管理决策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例如,某一企业决定增设一条VCD生产线以扩大产量,由此需引进设备、增雇工人、增加购买材料等,所有这些经济活动都会增加企业的总成本,其增加量就是增量成本。

既然增量成本由企业决策决定,因而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随决策而变动的成本。

正确估价增量成本对企业的经济决策至关重要,过大的偏差将导致决策的失误。

增量成本的高估,会使企业错以为决策不可行,从而放弃本可获取利润的机会;而增量成本的低估,则会令企业的决策者盲目乐观,看不到可能造成亏损的危险,从而作出不应作出的决策。

这里举一个增量成本低估的例子加以说明。

假设市场对VCD机的需求增加,可在原价1000元的价位上增加一万台VCD 机的消费。

某VCD 生产厂以目前的生产成本为参照,预计增产一万台VCD 机只会增加总成本800万元,从而可获净利200万元。

因此,该厂决定增产并与销售商订下供货合同。

可是,由于对市场的调研不充分,企业没有预料到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使总成本实际增加了1020万元,该厂因此净亏损20万元,其亏损的直接原因就在于过低地估计了增产决策的增量成本。

增量成本小于增量收入时,可以接受些方案。

(主要考查该方案的可行性)短期成本中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TC=TFC+TVC AC=TC/Q=(f (Q )+b )/Q MC=△TC/△Q=d(TC)/DqMC <AVC ,AVC 处于下降阶段MC >AVC ,AVC 处于上升阶段MC <AV ,AC 处于下降阶段MC >AV ,AV 处于上升阶段短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C Q O规模经济指的是产出的增长率大于成本增长率的情形。

范围经济,指一个企业因从事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引起的长期平均成本降低的现象。

学习曲线描绘了企业平均生产成本随累积产出的上升而下降的关系。

第六章 市场结构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 买卖双方的大量性,及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买方和卖方。

2) 商品的同质性,即每个卖方的产品都同其他卖方的产品一样。

3) 进出市场的无障碍性,即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4) 信息的完全性,即买卖双方都完全的掌握市场状况及其发展和变化趋势。

5) 无干预性,即不存在参与者的行为的人为干预(政府的价格管制)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决策:短期内,只要收益大于总变动成本(TR ≥TVC ),或者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变动成本(P ≥AVC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选择在P=SMC 时的产量生产,而不是关门。

如果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P <AVC ),管理者应选择关门,消除额外的未抵消的可变成本,使损失等于固定成本。

QC短期企业选择停业时的情况即关门条件。

P156图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决策:无论长期价格变动趋势如何,各企业都将在平均成本曲线LAC 的底部经营,并将工厂规模确定在这样一点,即使其SAC曲线的最低点与LAC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P159图2、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1)单一的卖主。

2)独特的产品。

3)任何其他企业进入或退出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也就是说,这种市场存在壁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