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经学院“十三五”校园建设发展规划学校现有土地1579亩,其中:长安校区1271亩,雁塔校区86.5亩,小寨东路131号院63.6亩,翠华东校区42.9亩,翠华西校区81.2亩,其他34.7亩。
校舍建筑总面积70.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8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2.85万平方米,生活用房21.85万平方米,教工住宅9.8万平方米,教职工公寓17.9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122453.23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总值 8683.55万元。
截止2015年12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8601人,教职工总人数1981人(其中在职1372人,离退休609人)。
“十三五”期间规划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为20000人(当量),其中:本科生18000人,研究生1300人。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的规定,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要求,依据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校园建设取得的成绩(一)“十二五”期间校园建设的主要成绩1.经过五年的建设,学校规模进一步拓展,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校舍总面积由52.5万平方米增加到70.4万平方米,增加了34%。
教学科研仪器总值由6247.57万元增加到8683.55万元,年平均增长率7.8%。
校园绿化面积约600亩,绿化率约41%,其中长安校区新增绿化总面积500余亩,已建成区域的校园绿化率约58%。
2.基本建设投资概况“十二五”期间,学校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39亿元,其中:教师公寓及附属设施投资约 4.79亿元,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约0.6亿元。
(1)完成长安校区教师公寓建设任务。
建筑总面积为17.9万平方米,27栋楼于2013年9月份通过竣工验收,同年12月份交付教职工使用。
(2)完成长安校区一系列配套项目①完成长安校区高压架空线路改造项目,1900米架空高压电线落地。
长安校区内除10KV主干线外,其余输电线已全部落地。
②完成长安校区集中供暖改造项目。
2015年,学校投资4000余万元对长安校区进行了集中供暖改造。
③完成长安校区生活区配电室、热交换站、污水提升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④完成长安校区生活区室外道路管网建设。
生活区内新建园区道路近2.5万平方米,并铺设粗沥青;铺设供水、雨污水、供热、消防等管线总长度约2.5万米。
⑤完成长安校区生活区天然气、有线电视、互联网络、安防监控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3)完成长安校区生活区景观绿化及路灯安装项目长安校区生活区路灯采购安装项目于2015年8月份完工,景观绿化项目于2015年12月份完工。
3.其他基础设施改造项目(1)房屋等设施维修改造工作“十二五”期间,学校投资1000多万元对部分楼宇进行了维修改造,满足了机构调整、学生布局调整等需要。
改造长安校区图书馆地下室,增加房屋15间,面积 460 多平方米。
对131号家属院老教学楼进行维修改造,解决了职工活动场地紧张的问题,方便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2)完成翠华西校区操场改造项目,铺设了塑胶跑道、人工草皮足球场、看台以及硅PU篮球、羽毛球场地。
(3)完成翠华东校区地下管网、翠华西校区地下管网、电力增容、集中供热等改造工程。
(4)完成网络宽带改造升级项目。
4.设备购置工作①投资近400万元,购买了睿亚训实践能力提升V1.0平台软件等九款软件。
②投资近900万元,更新行政部门及实验室计算机近1200多台,更新、添置了图书馆书架、档案室电动密集架等。
5.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投资近1200万元,建设、改造及维修多媒体教室近70间,语音室20间,报告厅及会议室6个。
6.土地办证工作“十二五”期间,办理长安校区750亩土地的土地证,长安校区土地证办理工作全部完成。
二、校园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学校系两所高校合并组建,由多个校区组成,原来每个校区的功能小而全。
合校十三年来,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大规模基本建设之后,基本办学条件总体能够满足建标(92)要求,但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一)校舍总量满足,结构不尽合理根据建标【1992】245号文件的规定,普通高等学校三项用地(建设用地、体育设施、绿化用地)指标为54㎡/生。
根据综合大学“十一项”校舍建筑生均面积指标,考虑学校财经类专业较多的实际情况,结合财经院校生均面积指标规定,学校“十一项”校舍建筑生均面积指标为19.49㎡/生。
(见下表)按照学校“十三五”期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20000人核算,在校园用地指标方面,按生均占地54㎡核算,学校占地应为1620亩,目前为1579亩,相差41亩。
按照“十一项”校舍生均19.49㎡核算,学校的“十一项”校舍建筑总面积应为389800㎡,目前现有建筑面积425524㎡,多出35724㎡(考虑采暖地区指标可增加4%-6%的因素,按6%计算,则指标总面积还富余12336㎡。
“十一项”校舍生均指标按建标【1992】245号文件”要求,存在已建成各类用房中结构不尽合理,有些指标超标、有些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如风雨操场、生活福利用房、行政用房等。
参照“建标【1992】245号文件”要求,长安校区按设计规模15800人计算,风雨操场指标为生均0.47m2,建筑面积为7624m2;会堂指标为生均0.36m2,建筑面积为5688m2,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指标为生均3.04 m2,建筑面积为48032 m2。
(二)后续建设项目问题1.主要功能建筑现状及可容纳量测算按全日制学生、研究生20000人当量计算,在职教工1378人计算,主要功能建筑如下表:长安校区现有学生公寓宿舍状况:1~6号学生公寓计564套,7~8号学生公寓计286套,按照设计容量,每套15人,可容纳学生人数为12750人。
长安校区现有教室数量、类型状况:(见下表)从主要功能建筑现状及可容纳量测算来看,各功能建筑存在结构矛盾,长安校区按照现有学生人数,教室、学生宿舍、实验室等均满足“建标【1992】245号文件”要求,但图书馆、校、系行政用房、食堂尚有建设缺口。
2.按照长安校区设计容纳15800人规模计算,后续需要考虑建设项目主要是行政用房、教室、图书馆、食堂等。
说明:按照“建标【1992】245号文件”第十二条,大学、专门学院各项校舍的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均按非采暖地区、外墙厚度240MM的多层或低层建筑计算。
采暖地区学校的各项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可在本规划指标的基础上增加4%~6%。
(三)长安校区生活环境需进一步完善长安校区教师公寓虽然2013年已经交付职工,但存在着道路、绿化和物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因此,“十三五”期间,进一步美化教师公寓区,完善服务设施、加强管理仍显得急迫。
(四)新入职教师仍然存在住房困难问题据统计,学校目前有250余新入职的教师没有套房或固定套房。
据预测,到“十三五”末期,总计将有500余名新入职教师存在住房困难。
(五)老校区基础设施需进行更新改造由于老校区建筑投入使用的期限都很长,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以满足使用功能。
(六)校园软硬件设施及应用系统建设不完善目前,我校信息化校园建设工作总体表现为硬件设施不到位,软件应用系统不完善。
三、“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思路及目标(一)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根据学科专业建设要求,立足校园建设现状,科学定位校区功能,合理整合现有资源,加强校园建设,满足办学要求。
(二)规划依据编制我校“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的主要依据是: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教育部、建设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4.国家、省、市等有关规划、建设法规、规范5.西安财经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三)编制原则1.满足需要原则。
校园建设要适应内涵发展需要、适应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的需要,满足学校办学对校园硬件的需要,使校园建设步伐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
2.侧重新校区建设原则。
“十三五”期间要充分利用新校区空间和资源,加大新校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新校区功能。
3.量力而行原则。
校园建设既要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学校财力的承受能力,把握好建设时机和投入节奏,协调处理好校园建设与其他事业发展的关系。
4.绿色环保原则。
校园建设要与环境协调,创建绿色生态校园。
5.勤俭节约原则。
校园建设必须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要从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经费使用,杜绝一切浪费现象。
(四)校园建设目标校园建设应把握全局性,具有前瞻性,注重协调性,营造特色。
“十三五”期间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高雅、有利教职工科研、教学、生活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校园。
(五)主要建设任务1.校园功能定位。
优化校区布局及明确功能划分,各校区形成相对稳定的功能布局。
(1)长安校区长安校区作为主干学科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办学场所。
“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道路管网、绿化等项目,建设配套的师生生活服务设施,使长安校区的办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配置合理、配套设施齐全。
到“十三五”期末,建设成满足约12000名本科生和1300名研究生教学需要的教学区,满足1000户职工生活需要的环境优美的教师生活区。
(2)老校区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学科办学场地、新生教学区和继续教育基地。
(3)教职工生活区进一步完善各生活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和完善健身、休闲、娱乐等设施的建设和环境绿化、美化工作,使教职工安居、乐业。
维修、改造小寨东路131号院教学楼、锅炉房,建设综合生活服务机构,进一步改善教职工生活条件。
2.基本建设项目建设长安校区体育馆(含游泳馆约9000㎡),学生活动中心(约4331㎡),长安校区3号教学楼(约2万㎡),视学校发展需要及财力情况,建设9-12号学生公寓楼(约2.4万㎡)。
3.合理利用翠华东校区。
4.老校区基础设施的维护改造有计划地对老校区老化的水电暖管网进行改造,着眼节约型校园建设,利用新型耐久性材料,到“十三五”末,对老校区需要更新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更新改造。
5.校医院建设综合门诊部加大对校医院的投资,归还医疗用房面积,满足教职工和学生一般常见病的检查和治疗。
6.仪器设备有效利用及更新针对当前存在的教学仪器设备有效利用不够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明显的改观。
制定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率考核办法,把好购置前的立项论证关,运行中的使用检查关,事后的考核及责任落实关。
结合仪器设备、设施使用年限的相关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十三五”期间,教学仪器设备值年增加10%(不含淘汰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