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区同期线损异常处置手册营销部(农电工作部)前言长期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积极推动线损“四分”管理,节能降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智能电能表的全面覆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实现台区同期线损管理变革创造了条件,推进台区同期线损精益管理,实现降损增效势在必行。
为进一步加强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全面做好台区技术和管理降损工作,减少“跑冒滴漏”等现象,结合当前台区线损管理的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情况,公司组织网省公司编写《国家电网公司台区线损异常处置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手册根据各基层单位在台区线损日常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异常问题和公司管理要求编写而成,适用于各级线损管理人员参考阅读,帮助其快速排查、定位、解决异常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按照“先内后外、由高到低、逐级治理、彻底销号”的台区同期线损异常处理原则,手册编制涵盖了台区同期线损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异常症状、问题整改、案例分析等五部分内容。
由于水平、能力所限,手册中仍有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和专家不吝指正,我们也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手册内容。
编者2017年11月目录第一章台区同期线损基本概念及规范性引用文件 (1)第一节基本概念 (1)第二节规范性引用文件 (5)第二章台区同期线损管理主要内容和线损异常分析方法 (6)第一节台区同期线损管理主要内容 (6)第二节台区同期线损异常分析处理方法 (7)一、系统诊断 (7)二、人工研判 (8)三、现场排查 (10)四、采集排查 (12)五、窃电及违约用电排查 (13)六、常态运行监控 (15)第三章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及症状 (17)第一节高损篇 (17)一、长期高损 (17)二、突发高损 (19)三、高损台区分析流程 (21)第二节负损篇 (25)一、长期负损 (25)二、小负损台区 (26)三、突发负损 (27)四、负损台区分析流程 (28)第三节不可计算线损篇 (32)一、供电量为零或空值 (32)二、用电量为空值 (34)三、不可计算线损台区分析流程 (35)第四章问题整改 (38)第一节档案因素 (38)一、台区总表电流互感器档案倍率与现场不一致 (38)二、台区内经互感器接入用户的系统档案中倍率错误 (38)三、用户计量点档案与现场不一致 (39)四、台区档案不完整 (39)五、台户关系不一致 (39)六、流程归档不同步 (40)第二节统计因素 (41)一、分布式电源上网电量未统计 (41)二、电能示值未冻结 (41)三、总表与分表电量不同期 (41)四、无表用电电量未统计 (42)第三节计量因素 (43)一、电能表电流线接反 (43)二、电能表与集中器电流回路并接 (43)三、电能表电流、电压相别不一致 (43)四、电能表故障 (44)五、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进出线接反 (44)六、电流互感器故障 (45)七、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过负荷 (45)八、电流互感器实际倍率与标称铭牌不符 (45)九、电流互感器倍率过大 (46)十、二次回路中存在异常缺陷 (46)十一、电压回路中性线断开或中性线电阻过大 (46)十二、分布式电源计量接线错误 (47)十三、台区内用户受电点在总表之前 (49)第四节采集因素 (51)一、采集信号异常 (51)二、集中器参数设置错误 (51)三、集中器连接异常 (52)四、同一台区采集模块混装 (52)五、集中器冻结数据失败或错误 (53)六、台区跨零点停电 (53)第五节窃电因素 (54)一、窃电方法 (54)二、主要检查方法 (57)三、防窃电方法 (58)第六节技术因素 (59)一、台区供电半径过大 (59)二、低压线路导线线径过细 (59)三、三相负荷不平衡 (59)四、台区功率因数低 (60)五、台区供电设施老旧 (60)第五章典型案例 (62)第一节档案因素案例 (62)案例1:营销系统、PMS等台区总表倍率与现场不一致 (62)案例2:营销系统中三相电能表倍率与现场不一致,线损异常 (63)案例3:户-变关系不一致 (65)案例4:台区交叉挂接错误 (67)案例5:新装用户台区隶属关系错误 (69)案例6:分布式电源档案错误,导致台区负损 (71)第二节统计因素案例 (73)案例7:分布式电源-光伏发电未采集,导致负损 (73)案例8:台区下的分布式电源用户未统计 (74)案例9:新上光伏电能表,采集异常导致台区长期负损 (75)案例10:分布式电源上网电量未统计 (76)案例11:电量未冻结 (78)第三节采集因素案例 (80)案例12:采集失败造成台区线损异常 (80)案例13:总表与分表电量不同期:时钟错误造成线损异常 (81)案例14:无表小电量未统计:配电房设备未装表直接用电 (82)案例15:广电设备用电未装表计量 (83)第四节计量因素案例 (85)案例16:电能表电流回路进出线接反:总表接线错误 (85)案例17:电能表电流回路进出线接反:用户电能表接线错误 (85)案例18:台区总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电流被分流 (86)案例19:电能表电流、电压相别不一致引起表计不计量或少计量 (88)案例20:表计停走 (89)案例21:电能表时钟异常 (90)案例22:用户超容用电导致表计计量故障 (92)案例23:超容量用电,导致台区线损突增 (95)案例24:计量综合误差超差,造成线损率异常 (96)案例25:台区总表计量准确度偏低 (97)案例26:用户三相电能表计潜动异常 (99)案例27:电流互感器进出线接反-1 (100)案例28:电流互感器进出线接反-2 (101)案例29: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进出线接反-3 (103)案例30:台区总表CT故障 (104)案例31:用户CT故障 (106)案例32:互感器故障导致表计电流与实际电流不符 (107)案例33: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负荷超过额定负荷 (107)案例34:台区总表失压,导致台区负损 (108)案例35:相线与零线碰触,出现失压断相,线损异常波动 (110)案例36: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负荷超过额定负荷 (111)案例37:用户超容用电导致表计计量故障 (113)案例38:电流互感器实际倍率与标称铭牌不符 (115)案例39:电流互感器倍率过大 (116)案例40:二次侧电流短接 (117)第五节窃电因素案例 (119)案例41:遥控器窃电 (119)案例42:用户电能表失压,导致台区线损突增 (123)案例43:表计内部加装电子元件窃电 (125)案例44:台区总表CT二次回路电流被分流 (127)案例45:台区总表CT二次回路电流被分流 (129)案例46:用户表前接线窃电,线损长期较高 (130)案例47:用户表前接线,导致长期高损 (133)案例48:断开电压连片窃电 (135)案例49:改变接线窃电 (137)案例50:用户私自改接计量装置窃电 (139)第六节技术因素案例 (142)案例51:供电半径大 (142)案例52:台区三相负载不平衡 (144)案例53:低压架空线路漏电 (146)案例54:低压入户线漏电 (148)案例55:表箱内部接线漏电 (150)附件 (152)附件一: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分析 (152)一、低压配电网各类元件损耗分析模型 (152)二、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常规计算方法 (155)附件二:台区计量用电流互感器变比配置明细表 (163)一、台区低压侧计量用电流互感器变比配置明细表 (163)附件三:台区线损管理常用参考数据 (164)一、常用导线损耗情况 (164)二、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分析 (166)三、低压线路三相不平衡线损分析(线路沿线负荷均匀分布) (168)四、同等输送功率不同功率因数下的线路损耗比较 (169)第一章台区同期线损基本概念及规范性引用文件第一节基本概念台区:指一台或一组变压器的供电范围或区域。
台区线损:台区配电网在输送和分配电能的过程中,由于配电线路及配电设备存在着阻抗,在电流流过时就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有功功率损耗。
在给定的时间段(日、月、季、年)内,所消耗的全部电量称为线损电量。
台区线损电量=台区供电量-台区用电量。
从管理的角度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
技术线损:又称为理论线损。
它是电网各元件电能损耗的总称,主要包括不变损耗和可变损耗。
技术线损可通过理论计算来预测,在现实生产中是不可避免,可以采取技术措施达到降低的目的。
管理线损:包括的内容主要有计量设备误差引起的线损以及由于管理不善和失误等原因造成的线损。
管理线损可以通过规范业务管理等手段降低。
台区线损率:台区线损率=(台区线损电量/台区供电量)*100%。
台区供电量:台区供电量 = 台区考核表正向电量 + 光伏用户上网电量。
台区用电量:台区用电量=考核表反向电量 + 普通用户用电量+光伏用户用电量 +其他(无表用户电量、业务变更电量、退补电量等)。
相电压、线电压:三相电路中每个相两端(头尾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
任意两根端线间(相与相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
相电流、线电流:三相电路中流过每一相绕组或负载的电流称为相电流。
流过每根端线的电流称为线电流。
最大需量:最大需量是指用电户在全月中每15分钟内平均负荷的最大值。
有功功率:交流电路中,电阻所消耗的功率为有功功率,以字母P表示,单位用瓦或千瓦表示,有功功率与电流、电压关系式为: P = UICOSφ,一般在三相电能表中可以读取这个参数。
无功功率:在交流电路中,电感(电容)是不能消耗能量的,它只是与电源之间进行能量的交换,而并没有消耗真正的能量。
我们把与电源交换能量的功率称为无功功率。
用符号Q表示,单位为乏或千乏。
无功功率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为 Q=UISinφ,一般在三相电能表中可以读取这个参数。
功率因数: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
在数值上,其即为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P/S=COS φ。
在总功率不变的条件下,功率因数越大,则电源供给的有功功率越大。
这样,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充分利用输电与发电设备,一般在三相电能表中可以读取这个参数。
互感器:互感器又称为仪用变压器,是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统称,能将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用于测量或保护系统。
CT:代表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是将一次接线系统的大电流换成标准等级的小电流,向二次测量、控制与调节装置及仪表提供电流信号的装置。
CT变比指电流互感器的大电流与转换后的小电流数值的比值。
PT:代表电压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是将一次接线系统的高电压换成标准等级的低电压,向二次测量、控制与调节装置及仪表提供电压信号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