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含教学反思、备课素材)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 个字,会写“寒、径”等13 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 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 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 会认“径、斜” 2个字,会写“寒、径”等4 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
(学生自由交流)2.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3. (课件出示2—5)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积累。
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池(宋代)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学生活动倾听、交流甫相提,称为“小杜” ,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二、诵读古诗,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 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 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 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 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 (课件出示 9)阅读与交流的要求:(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 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 检查交流情况。
课件出示 10:生字)(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霜”,前鼻音“寒”,后鼻音“径”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师评议,多媒体出 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课件出示 11、12) ① 山行:在山上行走。
② 远上:登上远处的。
③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 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 天的山)。
④ 石径:石子的小路。
⑤ 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⑥ 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 车:轿子。
⑧ 坐:因为。
学 习 生 字【设计意图:这是对会写字的识记和书写设计的环节。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
这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
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2. 学生自选作业。
(课件出示18)(1)画:画一幅画,画出秋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找: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收集杜牧的诗,借助有关资料进行自学。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字词,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诵读古诗,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古诗、感情诵读、积累古诗的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1. 默写古诗《山行》2. 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1.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 (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第二课时赠刘景文【课时目标】1.会认“赠、刘”等8 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 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 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2)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
(3)对比朗读。
(三)教学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1.(课件出示28)橙黄橘绿图。
(板书:橙黄橘绿图)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秋之美)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 齐读诗句。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一)谈话过渡: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1. 教师范读。
2. 学生自由体会读。
3. 个人比赛读。
4. 男女生比赛读。
5. 齐读。
6. 指导背诵。
(二)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设计意图:诵读古诗,【课堂作业新设计】1. 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 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1. (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板书设计】赠刘景文荷花荷叶图菊花图橙黄橘绿图【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 “傲霜枝”这样的词语。
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
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 “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 ,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 。
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
不足之处: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
古诗该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提高!第三课时《夜书所见》【教学目标】1. 认识“挑” 1个生字,会写“送、挑” 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也没有。
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得不得了!3. 朗读指导。
4. 齐读。
5. 师范读。
6. 齐读。
(三)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谈话过渡:谁知道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
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听。
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1. (课件出示38)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2. 理解词语,初知大意。
3. (课件出示39)(1)萧萧:风声。
(2)梧:梧桐树。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 齐读。
5. 师范读。
6. 齐读。
7. 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