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帝国主义基本特征

第九章 帝国主义基本特征

第九章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第一节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一.生产集中和垄断成为经济生活主要内容(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1.剩余价值刺激自由竞争:为追逐最大限度剩余价值,资本家总是加强资本积累,引起资本聚集,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自由竞争引起资本集中:在竞争中大企业资本雄厚,技术先进,便于资本转移,总是排挤和并吞中小资本,使生产和资本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3.信用是促进资本集中有力杠杆:(1)信用通过贷款形式加强大企业竞争能力,帮助他们打垮中小资本;(2)信用又促进分散中小资本集中起来,组成规模巨大股份公司。

(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1.生产集中到一定阶段使垄断成为可能:生产集中程度不高时,各部门生产由成千上万中小企业分散进行,他们之间不容易达成协议;生产集中达到一定程度时,少数几个或几十个大企业掌握该部门产品生产或销售绝大部分,他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

2.生产集中到一定阶段使垄断成为必要:这些势均力敌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竞争损失,不得不谋求暂时妥协,共同控制某种原料来源、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

同时,生产高度集中,企业规模巨大,要想创办新企业与之竞争已不可能。

(三)生产力发展和资本积累必然造成两极分化:一极是资本家占有资本和财富的积累;一极是工人遭受奴役和贫困的积累。

资本积累必然导致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激化,为资本主义灭亡准备物质条件。

同时,资本积累必然为资本主义灭亡准备掘墓人。

(四)垄断成为经济生活主要内容;个别大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独占某种商品生产或销售绝大部分,各个垄断集团凭借垄断地位,可以控制他人商品生产规模,规定销售范围,操纵市场价格,确定利润分配,阻止其他资本家插手其控制部门和地区。

(五)垄断是帝国主义经济实质:帝国主义就是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其它特征都在垄断基础上发展起来。

二.金融资本形成和金融寡头操纵国家政权(一)金融资本:生产资本与银行资本相互融合生成的新型资本形态。

1.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业务往来十分频繁,工业企业亏损对银行资本具有重要影响,银行资本必须确切了解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和经营状况,以便对其及时监督。

2.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融合经济途径:(1)银行采用扩大或减少信贷办法,影响工业企业,决定工业企业命运;(2)银行通过购买工业企业股票、推销公司债券、创办工业企业、“整顿”或“改组”亏损企业,对工业企业广泛控制;(3)工业企业通过购买大银行股票或自己开办银行,把势力范围打入银行。

3. 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融合组织形式: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实行人事结合,银行与工业企业懂事或经理,彼此在对方领导机构兼任要职,巩固银行与工业企业组织结合。

(二)金融资本垄断基础上产生金融寡头:1.金融寡头:掌握庞大金融资本、操纵国家经济命脉、控制国家机器的一小撮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集团。

2.股票控制额:支配一个股份公司所必需的股票数量。

3.“参与制”:垄断资本家通过购买或持有股票控制额而层层控制其它企业的方式。

(1)“参与制”形式:金融寡头以所掌握财团为“母公司”,通过控制其它公司一定数量股票,把它变成“子公司”,又用同样方法控制别的公司,把它变成“孙公司”。

(2)“参与制”有利于金融寡头扩大势力:①金融资本家采用股票控制额办法,可以把工业、商业、运输及银行置于自己控制之下。

②“参与制”有助于金融寡头采用投机活动和欺诈勾当牟取暴利。

(三)金融寡头操纵国民经济命脉:金融寡头借助“参与制”,不仅占有别人劳动,支配比自己大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的他人资本,把大批企业和银行控制在自己手中,组成庞大金融资本集团。

金融财团统治各经济部门,实现对国民经济控制。

(四)金融寡头操纵国家政权:金融寡头通过收买国家高级官吏、派遣代理人或亲自出马,担任政府要职,控制国家政权,左右国家对内对外政策,使国家政权为他们攫取垄断利润服务。

(五)“食利阶层”形成:1.金融资本家形成和“参与制”发展,使资本占有同资本使用相分离,出现完全靠货币资本利息收入维生的“食利阶层”。

2.“食利阶层”同企业家和其他直接参与资本使用的人相分离,表现出金融资本寄生性和掠夺性。

三.资本输出具有重要意义(一)资本输出:资本家、资本家集团或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或利息,用“过剩资本”向国外投资或贷款,使金融资本势力从国内扩展到国外的经济现象。

(二)“过剩资本”:高额利润需求与投资盈利限制矛盾性造成的相对过剩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规模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购买能力相对缩小矛盾直接表现。

(三)资本输出必要性:1.垄断统治加深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贫困化,使国内市场更加缩小,进一步恶化投资环境;2.垄断组织阻扰其它资本进入自己所控制部门,给新投资造成严重困难;3.垄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使利润率更加呈现下降趋势。

(四)资本输出可能性:各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向外侵略扩张,已经把剥削触角伸到世界每个角落,瓦解和破坏许多落后国家自然经济基础,促使当地资本主义发展,为它们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流通范围创造商业条件。

(五)资本输出形式:1.借贷资本输出:一国政府、银行或企业把货币资本借贷给他国政府、银行或企业。

2.生产资本输出:资本家在国外创办独资、合资企业或收购外国企业。

(六)资本输出来源:1.政府资本输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通过无偿“援助”或政府贷款输出资本。

2.私人资本输出:资本家企业向外国投资或借贷。

(七)资本输出实质:资本输出由少数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资本垄断所造成。

1.资本输出是“过剩资本”追逐高额利润需要:垄断统治使金融寡头手中积累大量货币资本,而国内有利市场已经垄断,又不愿投资利润较低部门,于是出现“过剩资本”,需要向国外寻找出路,谋取更高利润。

2.资本输出是扩大市场和垄断原料需要:垄断资本家通过资本输出,即可带动商品输出,又可越过对方“贸易壁垒”,在外国获得廉价原料,并且生产商品,占领当地销售市场,获得双重利益。

(八)资本输出意义:1.资本输出既是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剥削压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民族坚实基础,又是帝国主义维持国内统治重要支柱。

2.资本输出使资本主义在广阔范围得到发展,减少国内竞争,使国内利润率不至于迅速下降。

3.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有利于缓和国内“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4.资本输出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可以从中拿出一少部分,收买工人上层分子,阻碍和破坏国内工人运动。

(九)资本输出后果:1.资本输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但又造成输入国生产停滞,长期保持落后状态,使某些有限发展处于非正常状态,完全以帝国主义需要为转移。

2.资本输出使资本家在世界范围形成金融资本家剥削体系,造成金融资本家对全世界统治,成为剥削和压迫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坚实基础。

四.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一)国际垄断组织:1.国际垄断同盟:资本主义各国最大垄断组织根据协定成立的国际性经济同盟。

2.国际卡特尔:经营某类商品各国垄断组织通过签订协议,划分势力范围,瓜分销售市场和原料基地,规定生产份额和商品价格,共同垄断发明专利权等,以便获取垄断高额利润的国际垄断组织。

3.国际垄断组织新发展:(1)国家政府直接出面组成国际垄断同盟:例如,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59年成立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72年7月达成协议的“欧洲自由贸易区”;(2)国际垄断资本跨国公司:通过所谓国际性“合股”或“合伙经营”,在世界多个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经营多种业务,并吞当地企业,形成强大经济政治势力,操纵和控制别国经济,干涉所在国内政的跨国公司。

4.国际垄断同盟目的: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市场,制定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分配投资场所,保证高额垄断利润。

(二)垄断组织相互关系:1.垄断组织相互争夺:各国垄断组织,一方面在本国利用国家政权,筑起各种贸易壁垒,防止外国商品输入,维持国内垄断价格;另一方面力图打破其他国家贸易障碍,千方百计渗透到对方势力范围,于是展开市场争夺。

2.垄断组织相互勾结:斗争双方都是国内垄断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最大垄断集团,实力都很雄厚,激烈斗争势必造成两败俱伤。

在势均力敌情况下,它们暂时改变斗争策略,相互勾结起来,通过签订协定,组成国际垄断同盟。

(三)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1.经济上瓜分世界原因:垄断组织在国内市场已经处于垄断地位,必然要垄断国外市场,把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都垄断起来,保证维持垄断价格,攫取垄断利润。

2.经济上瓜分世界例具:20世纪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与德国电气总公司缔结瓜分世界市场协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获得美国、加拿大市场;德国电气总公司获得德国、奥地利、俄国、荷兰、丹麦、瑞士、土耳其、巴尔干地区市场。

五.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上瓜分世界(一)在领土上瓜分世界原因:1.经济原因:帝国主义宗主国把殖民地当作原料产地、劳力来源、投资场所和销售市场。

2.政治原因:帝国主义政治集团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转移人民视线,从掠夺殖民地中寻找出路。

例如,1895年英国谢西尔.罗得斯宣称:“如果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

”3.军事原因:帝国主义在发动侵略战争和争夺世界霸权斗争中,经常把殖民地当作军事基地,掠夺战略物资,征集兵员和劳工。

(二)在领土上瓜分殖民地:1876-1914年,英、俄、法、德、美、日6个帝国主义国家,新夺取殖民地领土2500万平方公里;1914年,德、美、日、法4个帝国主义国家占据殖民地1410万平方公里;俄国占据殖民地1740万平方公里;到1914年为止,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占据殖民地共计749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一半以上;沦为半殖民地1450万平方公里,帝国主义使世界陆地3/4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三)重新瓜分世界领土:当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后,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国“资本”或“实力”随着经济政治发展彼此消涨,帝国主义又会重新瓜分世界。

19世纪以来,包括20世纪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在内的许多战争,都是由于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发生变化,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帝国主义是腐朽资本主义一.生产和技术发展绝对停滞(一)技术进步热情消失:垄断资产阶级凭借垄断地位,通过独占商品生产和销售,规定垄断价格,就可以获得垄断利润,从前那种推动技术进步热情已经消失。

(二)人为阻碍技术进步:垄断组织为维护既得利益,保持垄断价格,避免现有设备贬值,往往把威胁他们利益的技术发明购买回来,束之高阁,秘密封存,人为阻碍技术进步。

(三)不改进技术也能攫取高额利润:帝国主义宗主国占有大量富饶殖民地,垄断资产阶级具有充足原料产地、劳力来源、投资场所和销售市场,他们即使不改进技术,也能攫取高额利润。

二.食利阶层增长和食利国形成(一)食利阶层:资产阶级当中专靠收取存款利息和有价证券息票维生的剥削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