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关于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关于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学院:专业:班级:姓名与学号:2012年1月19日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巍巍大国,漫漫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了一种具有中华名族特色风貌的文化。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各种洋节洋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得传统文化好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大家不再听民乐戏曲,不再读四书五经,大家开始痴迷于音韵优雅的钢琴曲,激情澎湃的洋歌剧,以及其他充满神秘色彩的外来文化。

本应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开始动摇。

而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国将端午节申请为该国所有的行为进一步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感到担忧。

在此背景下,本人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展开调查,旨在以此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并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开展,问卷包括17道选择题,问卷共发出105份收回98份以下按100份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接触情况,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取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看法等问题。

相对比较全面(问卷见附表1)调查结果分析如下:针对当代青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我设计了五道题。

第一方面我们调查了青年对四大名著及四书五经的阅读情况,有73%的青年看过一部分,17%的人没看过,仅有10%的青年全看过。

由此可以看出,当代青年的传统素养并不是很高,仅有10%的青年看过四大名著,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73%的青年看过部分,说明传统文化对大家来说并不是很陌生,只是了解不深,需要加强教育。

很多青年认为传统文化的很多东西枯燥无味,认为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去阅读那些拗口的文言文,这是因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

这就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帮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他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让他们真真正正的爱上传统文化。

第二方面我们就当代青年是否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做了调查,37%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46%的青年对此有一点兴趣,12%的青年对此不感兴趣。

由此可以看出,有高达83%的青年对传统文化是感兴趣的,这必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普及。

我们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手工艺的后继无人的状况展开调查,74%的青年认为有必要继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认为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认为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应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说明广大青年还是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三方面我们调查了在大家心中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有53%的青年认为很重要,40%的青年认为有一些作用,7%的青年认为可有可无甚至没有任何作用,这个数据还是比较乐观,虽说有一少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没有作用,但是高达93%的人都认为传统文化对社会有作用,这是一种民族认同感。

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的一个有利因素。

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以此拯救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个方面我们调查了大家对于当前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相关措施譬如“孔子热”的看法。

有37%的青年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肯定,有19%的青年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3%的同学不知道此事,高达41%的青年认为这是一中商业炒作。

这样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这说明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并且很多地方的传统文化保护弘扬工作做的不够好,让很大一部分人有了偏见,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改进,改善目前的状况,让传统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五方面我们就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的看法展开调查。

35%的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感到很乐观,17%的青年觉得并不乐观,有3%的青年对此感到很悲观,45%的青年不确定。

这个数据说明了一部分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有自信没有必要担心,可能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现状认识的不是很清楚。

一部分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到担忧,这也正是我们展开此次调查的原因所在。

有忧患意识是好的,但是仅仅有忧患意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找到方法来改善这种状况,这样才能真正得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第六方面,我们对当前的外国文化冲击严重的状况进行分析,调查了青年的情感倾向。

可喜的是,同学们大都更加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他更具有民族特色。

但是,外来文化以其独有的新鲜性,也正在深深地冲击着人们的内心,也使得大一部分人的支持是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弘扬工作不敢掉以轻心。

这些可以从7、8、11、16题可以看出。

在调查青年接受信息来源的问题中,有67%的青年愿意接受本国的文化教育,这是比较乐观的,它说明大多数人对本国文化都不较有信心而且有明显的偏好。

但是,仍有33%的青年更加倾向与欧美日韩文化,认为这些文化有新鲜感,适于青少年接受。

这虽然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仍然要警惕外来文化对本国文化的渗透,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特色。

我们同时调查了大家对韩流日流的影响所采取的态度,59%的青年对韩日流有所选择,29%的青年选择坚决抵制,3%的青年选择一并接受。

这组数据反映出大多数人都是比较明智的。

虽然我们不完全抵制外来文化,肯定外来文化有他的可取之处。

但是一味的崇洋媚外肯定是不对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时刻保持一个中国人应有的秉性,保持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传统文化素质。

有选择性地吸收外国文化的精髓才能使文化更有生命,更有特色,使文化更长远地流传下去。

综上情况分析,虽然大多数人依然保有传统文化素养,能够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但是,仍有一少部分人没有具备应有的素质,需要接受一些知识教育。

对此,我们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要支持国家对传统节假日制度的调整。

重拾古人过节的传统活动更能使人们接受传统。

要想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发展应侧重于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如古今结合、古为今用等等。

这些我们也从我们的问卷中得到了体现,从12、13、14、17题可以看出,69%的青年选择支持国家的政策文化。

54%的青年希望能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来使中国传统节日更利于接受,从而使传统得以焕发活力,得以继承发扬。

(具体数据见附表2)中华民族拥有辉煌灿烂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今唯一依然存在的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人民文化的智慧结晶。

这从中充分反应了其强大有劲的生命力,但是我们要看到面对世界全球化的冲击,外国文化的渗透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丢失,中国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是否要变革及其要如何变革,向什么方向变革的问题?通过这次问卷调查,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广大青年们的文化素质虽不高,但却怀有浓厚的兴趣,想了解与接受它,让它发扬继承,但是传统的教育的方式明显已不再适用了,我们应当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时代特色结合起来,吸收外国文化优点,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形式)让其更利于了解与接受,使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也要重视自己民族文化特色,这样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注重古为今用,古今结合,侧重于实际与思想,这样才使其“活”起来,不至于失传与消失。

我们的文化素养还不太高,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自身努力以外,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参加一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通过媒体途径,长辈教授,课堂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的所在,而中国传统文化却在现在开始有一点点的逝去,我们不能使中国文化消失。

让我们行动起来,去保护它,使中国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李玉世界民族之林。

振兴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推脱的历史责任!附表1: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问卷亲爱的青年们,大家好!这是一份针对当今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调查问卷。

面对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呢?请填写你心中那份最真实的答案!1、对于中国四大名著,你:A.都没有看过B. 没有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C. 都看过D. 部分看过2、你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A.很重要B. 有一些作用C. 可有可无D. 有消极作用E. 与现代精神格格不入3、您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感兴趣A.有浓厚的兴趣B. 有点兴趣C. 没有兴趣D. 无所谓4、您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了解吗?A.很深刻B. 一般般C. 不了解5、对于现在世界各地都掀起一股孔子热,您是如何看待的?A.是对儒学文化的肯定B. 是商业炒作C. 无所谓D. 不知道6、对于古代经史子集,你A.爱不释手B.偶尔翻阅C. 敬而远之D. 深恶痛绝7、你平时最愿意接受哪些地方的文化信息?A.本土B. 国内其他地方C. 欧美D. 日韩E. 其他8、面对韩流,日流的影响,你采取的态度是:A.一并接受B. 有所选择C. 坚决抵制D. 不予理会9、对传统文化的未来,你觉得:A.很乐观B.比较乐观 C很难说 D不乐观 E. 很悲观.10、中国的一些传统手工艺后继无人,面临消亡的危机,你认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在当今社会有必要吗?A. 非常有必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B. 可有可无,传统手工的失传不会对社会造成太大影响C. 完全没有必要,很多传统手工艺现在已经不实用了D.不了解11、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与西方节日(情人节,圣诞节)相比,你的看法是:A.更喜欢传统节日,有民族特色B. 更喜欢传统节日,没啥原因C. 更喜欢西方节日,气氛浓厚D. 更喜欢西方节日,没啥原因12、对于近年来国家对传统节日休假制度的调整你的态度是怎么样的?A.支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B.不支持,长假被拆分后出行游玩受到了限制C. 无所谓,不关心D. 不看好,觉得弊大于利,会引起更多复杂的问题E.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13、您觉得采用什么方式最能够使更多人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节日呢?A.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加大宣传B. 开展有关活动重拾古人过节传统,如中秋赏月,清明祭祖,七夕乞巧等C. 在学生的教科书上增加相关内容D. 开展有关商业活动,如节日促销等14、您希望国学研究更多地关注哪些方面?A、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宣传(主要侧重于思想)B、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如:三十六计与现代商战(主要侧重于古今结合,古为今用)C、民俗工艺、民俗产业。

如:剪纸、皮影、香包刺绣等(主要侧重于实际D、其它方面15、你觉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必要在校园展开吗?A.非常有必要B. 比较有必要C. 没有必要D. 无所谓16、你认为外来文化的优势在于A. 外来文化比传统文化宣力度更大B. 有新鲜感C. 外来文化更能够引导大众审美眼光D. 外国文化要比传统文化符合时代潮流17、你通过那些途径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多选)A. 参加一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B. 通过媒体途径C. 长辈教授D.课堂教育E.其他感谢你抽出宝贵的时间!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