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
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
院系:*****************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2016年5月30日
摘要:经过近段时间就青年(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发现,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关心,但认知的程度非常有限,接受态度不积极,很多的人连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常识都不清楚。
其主要原因有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社会价值出现差距、教育体制欠缺、青年学生缺乏有效的接受传统文化的途径等。
这种情况警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及时调整政策,创造氛围,引导当代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就青年个人而言,他们追求新鲜感,追求新事物,喜欢过洋节日,传统文化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慢慢淡化,但是作为炎黄子,传承是他们的使命,我们需要重新唤起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关键字:青年中华传统文化态度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可避免对当代青年也产生了影响,使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出现了很大变化,部分青年出现了忽略传统文化的倾向。
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体,是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也是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之一,但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却出现了失衡的现象,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本文以黄淮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思考其原因,以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并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唤醒广大青年,乃至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出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一)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容
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产生、发展、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称。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既包括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也包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既包括中国古代教育,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既包括
中国古代艺术,也包括中国古代史学;既包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包括中国古代与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绵延五千年的产物,从未中断,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认为,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
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其重视“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导向功能,这对于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浅、低级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腐朽思想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
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提高青年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则是一个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有力的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重塑中华民族的
精神风貌,构建中华和谐社会。
中华传统文化向来注重“天人合一”的境界,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社会的良性循环。
今天,中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常紧。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抚慰民众焦虑浮躁的心态。
不仅如此,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因材施教”思想,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百鸟朝凤》,片中演出了唢呐这种民俗文化的悲怆,也演出了传统文化的悲凉!《百鸟朝凤》是一首唢呐的曲子,是民俗文化的一个悠扬的音符,是传统文化的一抹亮丽的色彩!而电影中《百鸟朝凤》的演奏者——唢呐艺人,我不想用“唢呐匠”这个称呼来称呼他们,他们不仅是靠吹唢呐生存的人,更是民俗文化的传承者,他们身上的坚持和信仰以及品德足以被称之为“艺人”,或者艺人都无法符合他们所承担的民族重担!影片以唢呐演奏者的两代人为视角,通过他们的拜师学艺,传声,以及自立门户后所面临的急转直下的困境,似乎给我们一个警醒。
唢呐是这样逐渐被人漠视、遗忘,以致失传。
那么其他的民俗文化呢?扩大一点,传统文化现在面临何种境地?
自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以强大的优势闯入中华,随之带来了西方文化。
或许是我们的铮铮铁骨被西方的炮火吓倒了,或许是我们忘却了我们的炎黄儿女的身份,或许是我们逐渐在和西方各国人士相处中无形中改变了我们的信仰和价值观,亦或是我们逐渐在东西方文明交融中逐渐失去了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文化自信,逐渐沦为了西方文化的奴隶!在有形的战斗中,我们曾经被打败了,但我们勇敢的站起来了。
那么,在这数次无形的文化较量中为何我们不败而败了呢?当然,我并不是强调我们要将文化作为一种武器一定要和谁的文化比个高下。
其实在我的心目中,中华传统文化足够有份量!遗
憾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忘了我们自己的文化。
我们的文化在近代以来数次浩劫中逐渐被肢解的面目全非,以致连我们自己都不认识中华文化的这曾经精致的脸!学习西方是需要的,为何我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总是觉得自己的文化就是裹脚布,就要一次又一次的将之弃之如敝履?曾经我们对儒学崇尚之至,也崇尚儒家所创造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
现在,我们崇尚的是什么?恐怕大多数人已经没有崇尚的信仰。
我们如何让这些传统文化的珍珠继续发光,照亮我们的民族之魂?我们的政府可以做哪些实事,我们的社会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每个人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
(四)中华传统文化对于青年的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青年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青年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青年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五)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中华文化是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沉淀而发展形成的。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一不涉及,还涵盖了道德、礼仪、价值取向、思维形成等丰富容。
此次以不记名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些题目来了解广大青年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情况。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数据显示,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掌握不够,这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有不利影响的。
(六)提高青年传统文化认知的建议
(1)广大青年思想上,应该端正态度,增强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端正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应了解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家的瑰宝,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需要继承与发展的民族的根。
正如在五四重要讲话中说到:“中国梦是我们的,也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中变为现实。
”青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应该加深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牢记中国梦,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其精神,继承其精髓,是作为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
广大青年行动上,应该自觉学习,主动宣传。
自觉主动地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文化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广大青年有一定的辨认能力,去其糟粕,继承与发展其精华。
其次,当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与理解后,青年应该发挥“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从正确的立场、正确的角度向周围的人群传播0%10%
20%
30%
40%
问卷调查所占百分比
问卷调查所占百分比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让更多群众、更多国家都能修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谬解,从而对千百年来经时间冲刷却依旧流传下来的历史遗珠有着正确的认识。
(2)各大高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就教育重视程度,使在校的广大青年学子能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的文化教育将影响着每一名学生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因此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应该引起社会国家的高度重视。
(3)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容对提高青年的人文素养、思想品味和道德素养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许多偏差,认为是封建的糟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整体氛围对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影响。
因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年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从而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帮助青年自觉地学习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