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二.doc

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二.doc

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二)
标点符号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频度不高。

在常用的标点符号中,冒号、引号、问号、分号等用法是考查的重点。

例如问号要区分连续问、选择问;括号要区分句外括号和句内括号;引号主要区分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等。

如特定称谓需要加引号;引文的直接引用,不应该用冒号;非并列词语直接错用了顿号;连续不同内容的问句,各句都用问号;省略号后面不应用逗号。

下边是2018年的一道标点题:
【示例】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

”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D.《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

”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答案:D。

【解析】A、冒号与破折号用法的区别:①总说与分说的关系不同。

若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应用破折号。

②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

③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停顿的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关于分号,《标点符号用法》中规定如下:
句中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

因为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同为句中点号,但停顿时间有长有短。

应该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

只有“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分项列举各项如果是分句,自然可以用分号。

在单句中冒号引出的并列短语用于分项列举,为了使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也可以用分号分隔。

例如:
(1)特聘教授岗位职责为: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领导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带领本科学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光明日报》1998.8.5)
(2)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王力《诗词格律》)
例(1)列举的各项是并列短语。

例(2)列举的各项是名词,前面有序次语。

例(1)(2)各项之间本可用逗号,现在用分号是为了突出各项的性质。

A、冒号适用于“若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的规定,应用冒号”的规定是这个
选项的迷惑之处,此选项冒号前后的内容不形成总分关系,故冒号宜改为句号。

后半句因“句中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的规定,分号改逗号。

B、省略号与“等等”重复。

C、应该为“怎么了,你?”疑问句为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

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也在句末。

(2018年江西卷)
【示例】.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

“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参考答案】CA“迷”应该加引号。

B第一个问号改为句号。

D项书名号均改为引号。

(2018年重庆卷)
6.句式变换
变换句式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通过句式的选用和变换,更灵活、生动、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变换句式在以往的高考语用试题中出现较为频繁,且涉及多种变换类型,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短句与长句的变换、整句与散句的变换等。

变换句式的前提是为了适应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变换的目的是为了更灵活、生动、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但是在实际变换过程中,重点却往往集中在语言表达技巧层面,而思维和情感方面的内容则呈现得不够。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变换句式这一测试内容在近年试题中趋于隐退似乎有一定道理的。

但事物都有两面性,长短句的变换,在测试语言表达能力上,该题型的区分度是很理想的。

【示例】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40字内)(5分)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参考答案】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本题中所给四个材料分别就该城市历史、交通、景观和经济等方面进行描述,题目要求
用一个单句对这些信息加以整合,其本质即由复句向单句的转换。

此转换要求对四个材料信息进行高度概括,以适应题目所规定的字数要求。

另外,此题在考查句式转换能力的同时对单句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有一定的考查,因为单句对定语的要求很高,所以在转换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排列好定语的顺序。

【示例】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2018年全国课标卷)
【参考答案】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7.仿写句子
仿写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或相似、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这类考题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段、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逻辑关系等方面,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种命题旨在考查学生模仿所提供的句式并能够在新语境中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能力,因此题目设置在形式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模仿性,即要求学生在语言形式上必须符合题目要求,不能另起炉灶,同时在内容上又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和创造性,即要求学生不能重复原来的内容,而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表达自己新的内容。

【示例】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此题要求学生关注被仿写的三个句式的共同特点(“……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同时又要求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选择新的话题进行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述。

试题的这种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使学生在锤炼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够得到更大的拓展。

仿写句式不只考查仿词造句的能力,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句间逻辑关系把握的能力。

仿词造句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给定词句内在逻辑的模仿,而不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模仿。

一个句子
的展开往往隐含着内在逻辑的前后照应,句间逻辑测试内容的考查即重在检测学生对被仿及仿写句子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内隐逻辑是否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示例】某校开展“名著导读·我喜爱的作品”活动,三位同学交流了各自的看法。

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丙同学的发言补写完整。

(5分)
甲同学说:我喜欢有丰富知识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乙同学说:我喜欢有深刻思想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①。

丙同学说:我喜欢有审美情趣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②。

【参考答案】①启迪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境界;②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

此命题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句式仿写的三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的相仿,需要关注被仿写句子的句式特点、语言特点;二是内容上的相应,需要关注被仿写句子的情感内容和前后逻辑关系;三是甲乙丙三人语句的整体效果,三句话整体上要构成排比的句式。

其中,内容上的要求应该是本题考查的重心。

题目所给甲同学的例句对仿写的形式和内容都做出了规定:“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从形式来看,句式整齐匀称,都构成动宾结构;从内容来看,它是“丰富知识”的功用阐释,且紧扣“丰富”的特点进行阐述。

这些条件要求乙、丙同学的话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必须与甲同学保持一致,这都集中体现了甲、乙、丙各自话语内部以及三人话语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这类试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查。

又如2018年全国课标卷: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