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H5_H7亚型禽流感流行现状及防控建议_贾伟新
当前我国H5_H7亚型禽流感流行现状及防控建议_贾伟新
宿主 死亡数/发病数 蛋鸡 18 497/29 760 蛋鸡 5 000/8 500 蛋鸡 5 770/7 500 蛋鸡 6 000/10 000 蛋鸡 22 000/不详 蛋鸡 35 526/59 556 蛋鸡 2 056/3 850 蛋鸡 19 500/20 150
病毒亚型 H7N9[3] H7N9[4] H7N9[5] H7N9[6] H7N9[7] H7N9[8] H7N9[9] H7N9[10]
2017 年第 39 卷第 16 期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17.16.001
专家论坛
China Poultry Vol.39,No.16.2017
当前我国 H5、H7 亚型禽流感 流行现状及防控建议
贾伟新,廖 明*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1.2 H5 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2017 年我国 H5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
趋势平稳,未出现大范围暴发的情况,但局部地区 仍有散在疫情发生。截至 2017 年 8 月 1 日,2017 年 我国公开报道了 4 起 H5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
-2-
2017 年第 39 卷第 16 期
专家论坛
China Poultry Vol.39,No.16.2017
情,分别为 H5N8、H5N6 和 H5N1 亚型禽流感病毒 引起的疫情(见表 3)。
表 3 2017 年我国公布的 H5 亚型禽流感疫情
发布日期 地点 2017.1.11 湖南省益阳市 2017.1.18 湖北省武汉市 2017.3.14 湖北省黄石市 2017.8.1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1.1.1 活禽交易市场的重要性 从相关实验室的监测结果来看,活禽交易市
场(主要是农贸市场)在家禽生产和贸易链中仍是 H7N9 亚型流感病毒污染率最高的环节,而运输、 市场屠宰和销售等行为都有助于该病毒的传播。 2016 年本实验室对华南地区活禽市场中 H7N9 亚 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监测结果显示,样本的核 酸阳性率约为 2%,病毒分离率约为 0.5%。但自
农业部人畜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兽用疫苗创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摘 要:当前我国 H5、H7 亚型禽流感同时流行且流行毒株复杂多样,给我国养禽业的疫病
防控和健康发展带来极大挑战。为有效防控禽流感,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完善防疫政策、加强防
疫技术及产品的储备,养禽企业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疫措施,落实好
从临床发病特点看,当前我国家禽中呈现高 致病性 H7N9 和低致病性 H7N9 亚型流感病毒同 时流行的特点。高致病性 H7N9 亚型流感呈现传 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主要发生于 鸡,各个日龄均可发病,死亡率约 20%~100%,部 分养殖户死亡率可达 100%;不同毒株传播速度有 差异,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病鸡表现为 发热、拉白色或黄绿色粪便、鸡冠发绀、眼结膜炎、 脚鳞出血,剖检可见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脾脏肿 大。低致病性 H7N9 亚型流感常见于蛋鸡场和肉 鸡场,可使产蛋下降 20%以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 和消化道症状。 1.1.4 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工作,E-mail:jiaweixin@ *通讯作者:廖明(196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兽共患病和畜禽重大传染病的研究,E-mail:
mliao@
-1-
2017 年第 39 卷第 16 期
专家论坛
China Poultry Vol.39,No.16.2017
宿主 大雁 黑天鹅 鸭 蛋鸡
死亡数/发病数 1 054/不详 99/不详 86/134 15 000/35 000
病毒亚型 H5N6[12] H5N8[13] H5N6[14] H5N1[15]
2017 年我国 H5 亚型禽流感病毒仍表现出变 异频繁、NA 亚型多样、基因型复杂、抗原性差异明 显等特点,但毒株的变异情况显得较温和。 1.2.1 血清亚型特点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高致病性 H7N9 亚型流感病毒与低致病性 H7N9 亚型流感病毒相 比,在 HA 蛋白序列裂解位点处发生了插入性突 变(主要呈现 PKGKRTAR/G 和 PKRKRTAR/G 两 种类型)。从 HA 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来 看,流行毒株主要分为长三角进化分支和珠三角 进化分支,并呈现多样化特点,在同一个流行区 域,既有本地进化产生的毒株,也有外来毒株进入 后在当地形成的新流行毒株。对病毒的关键蛋白 位点分析结果表明,禽源的高致病性毒株 HA 蛋 白受体结合位点第 226 位为谷氨酰胺(Q),暂不具 备感染哺乳动物的分子特征,其神经氨酸酶(NA) 蛋白仍具有对 NA 抑制剂类药物敏感的分子特 征,但部分毒株对烷胺类抗病毒药物已具有明显 耐药性。 1.1.5 致病性特点
从血清亚型特点看,当前 H5N1、H5N2、H5N6 和 H5N8 等多个血清亚型的毒株同时在禽群中出 现,其中 H5N6 亚型为优势亚型。 1.2.2 基因型特点
从基因型特点看,2017 年仍以 clade 2.3.4.4 基 因型毒株的污染面最广,尤其以 clade 2.3.4.4d(部 分研究者将其命名为 clade 2.3.4.4c)分支病毒完 全占据主导地位;而 clade 2.3.2.1 基因型毒株的分 布区域大幅减少,毒株以 clade 2.3.2.1e 为主。 1.2.3 抗原性特点
2017 年 2 月 19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 信息称从人感染病例中发现 H7N9 病毒变异株[1], 变异株血凝素(HA)裂解位点处发生插入性突变, 呈现强毒株的分子特征,这是我国官方首次公布 发现高致病性 H7N9 亚型流感病毒。而在 2017 年 1 月,农业部门在活禽交易市场也发现了具有高 致病性分子特征的 H7N9 亚型流感病毒[2],随后全 国各地有零星疫情发生。截至 2017 年 8 月 1 日, 我国已公布的 8 起 H7N9 亚型流感疫情,均发生于 蛋鸡(见表 1)。
表 1 2017 年我国公布的 H7N9 疫情
发布日期 地点 2017.3.24 湖南省永州市 2017.5.5 河北省邢台市 2017.5.12 河南省平顶山市 2017.5.24 天津市武清区 2017.6.1 陕西省榆林市 2017.6.8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2017.6.12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2017.6.16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
本实验室的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部分高致病 性 H7N9 亚型流感病毒对鸡表现超强毒力,静脉接 种指数(IVPI)可达 3,试验鸡在 24 h 内可 100%死 亡,具有典型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如果采 取点眼滴鼻途径进行攻 d 内也会 100%死亡,发病 鸡的病理表现以全身多器官出血和坏死为主。但 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对鸭暂无致病性。 1.1.6 公共卫生影响
从抗原性特点看,现有疫苗的抗原性与绝大 部分流行毒株的抗原性一致,保护作用良好。其 中,Re-8 疫苗株对 clade 2.3.4.4 分离株的保护作 用比较确实,但对 clade 2.3.4.4 变异株保护作用不 佳。clade 2.3.4.4 变异株自 2016 年起已在湖南、广 东、福建等多个省市出现,表现出与 clade 2.3.4.4 经 典 毒 株 显 著 的 抗 原 差 异 性 。 rD8 疫 苗 株 对 clade 2.3.4.4 分 离 株(包 括 变 异 株)保 护 作 用 良 好。另外,Re-6 对 clade 2.3.2.1e 流行毒株的保护 效果下降,为此农业部已公告使用 Re-10 疫苗株 替代了 Re-6 株[16],而 D7 疫苗株对 clade 2.3.2.1e 流行毒株仍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这些情况表 明,相同血清亚型和基因型的毒株,其抗原性之间 仍会存在差异。今后需对抗原性与疫苗株差异明 显的 clade 2.3.4.4 变异株和 clade 2.3.2.1 变异株高 度关注,并做好新疫苗的研发和储备工作。 2 防控建议 2.1 政府及科研部门
2017 年 1 月以来,活禽市场环境病毒污染水平显 著上升,尤其在华东、华南及其周边地区。 1.1.2 感染家禽品种
从分离病毒的家禽品种看,鸡是主要宿主,其 次为鸽、鹌鹑等家禽,部分水禽(鸭)也可分离到病 毒,但未见发病。目前可见临床发病的家禽主要 是蛋鸡、黄羽肉鸡及种鸡。 1.1.3 临床发病特点
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不同,H7N9 亚型流 感病毒的公共卫生影响显著。根据国家卫生计生 委应急办公室网站“最新信息” 定 [11] 期公布的我 国 内 地 H7N9 疫 情 数 据 统 计(见 表 2),2017 年 2 月 6 日至 8 月 3 日,全国共报告 H7N9 亚型流感 病例 403 例,死亡 67 人。发病数较多的省份依次 为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安徽。监测数据还显 示,环境污染与人感染病例发生的时空维度高度 一致,即污染水平升高,人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
发病数 69 35 22 26 22 18 17 14 15 28 18 24 23 17 9 9 12 5 10 6 1 1 1 0 1
403
死亡数 8 7 4 3 3 2 3 1 2 8 3 9 7 2 0 1 0 1 2 0 1 0 0 0 0 67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公室网站。
收稿日期:2017-07-26;修回日期:2017-08-0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500800);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41-G16);
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农医发[2017]7 号) 作者简介:贾伟新(1979-),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家禽重要疫病流行病学研究及诊断新技术开发
禽流感疫苗免疫工作。
关键词:H5 亚型禽流感;H7N9;流行;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