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风量系统及控制原理

变风量系统及控制原理

提要:本文主旨指导初学者了解一些变风量系统的基本概念,提供变风量系统设计流程及设计方案选择指南,同时着重介绍Onyx-2000变风量系统基本控制策略。

一、变风量空调系统基本概念1.1 变风量空调系统定义众所周知,变风量空调系统是通过改变送风量也可调节送风温度来控制某一空调区域温度的一种空调系统。

该系统是通过变风量末端装置调节送入房间的风量,并相应调节空调机(AHU)的风量来适应该系统的风量需求。

变风量空调系统可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及室内要求参数的改变,自动调节空调送风量(达到最小送风量时调节送风温度),以满足室内人员的舒适要求或其他工艺要求。

同时根据实际送风量自动调节送风机的转速,最大限度地减少风机动力,节约能量。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变风量(Variable Air Volume)空调系统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

在当时定风量系统加末端再热和双风道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舒适性空调的主导地位,因此,变风量系统出现以后并没有立刻得到推广,直到1973年西方石油危机之后,能源危机推动了变风量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此后20年中不断发展,如今已经成为美国空调系统的主流。

变风量系统在发展初期,因支管风量平衡的需要和控制设备的局限,大多要求采用高速送风系统,主要送风速度在12.5m/s以上,并且推荐采用静压复得法设计风管系统。

尽可能地采用圆形或椭圆形风管,以减小摩擦阻力。

但是高速送风系统的风机耗能大,且管路系统噪音增加。

随着压力无关型V AV box基本上全面取代压力相关型VAV box及DDC控制器的发展,于是变风量空调方式在低速送风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日本,将变风量空调方式用于低速送风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值得关注。

由于传统的皮托管流量传感器在5m/s的风速下难以测定,因此日本人开发研究了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和电磁式流量传感器等多种适用于低速送风系统的前端设备,一方面节能,另一方面降低了风管噪音,因此,进入90年代以后,无论是新建还是70年代以前建造的空调系统的翻新改造,基本上都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

我国在70年代即有人研究VAV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并在地下厂房、纺织厂、体育馆等建筑中就采用过VAV系统。

在80年代末期我国出现的首批智能化建筑中,也曾采用过VAV系统,但由于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有些工程两三年后使用单位便取消了变风量系统的运行方式,相应的自控设备也拆除了,这使得变风量系统的优点没有发挥出来,变风量系统附加的投资难以得到回报。

在此期间,变风量空调技术(包括控制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目前,在国内智能建筑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急需全面深刻地分析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关键,总结工程实例,促进这一重要技术的平稳发展。

1.3 变风量系统的特点1.能实现局部区域(房间)的灵活控制,可根据负荷的变化或个人的舒适要求自动调节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再需要加热方式或双风道方式就能适应多种室内舒适要求或工艺设计要求;完全消除再加热方式或双风道方式的冷热混合损失。

2.自动调节各个空调区域的送入能量,在考虑同时使用系数的情况下,空调器总装机容量可减少10%-30%左右。

3.室内无过热过冷现象,由此可减少空调负荷15%-30%左右。

4.部分负荷运转时可大量减少送风动力,根据理论模拟计算,全年平均空调负荷率为60%时,变风量空调系统(变静压法控制)可节约风机动力7 8%。

5.可应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厂房等各类相应的场合。

可适应于采用全热交换器的热回收空调系统及全新风空调系统。

6.可避免凝结水对吊顶等装饰的影响,并方便二次装饰分割。

总之,变风量空调系统较定风量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系统而言,具有舒适、节能、安全和方便的优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采用。

1.4 变风量系统的构成1.VAV装置VAV空调系统的运行依靠称为VAV装置的设备来根据室内要求提供能量控制其送风量。

同时向DDC控制器传送自己的工作状况,经DDC分析计算后发出控制风机变频器信号。

根据系统要求风量改变风机转速,节约送风动力。

最常用的VAV装置原理如图1-1所示。

主要由室内温度传感器、电动风阀、控制用DDC板、风速传感器等部件构成。

大部分采用可换式通用设备,控制系统多为各设备厂家自己开发。

像风速传感器就有多种型式,如采用超声波涡旋法、叶轮转子法、皮托管法、半导体法、磁体法、热线法等专利产品。

图1-1 VAV装置原理图如图1-2所示的VAV装置常常被称为FPB(Fan Powered Box),即风机动力型末端。

其特点是根据室内负荷由VAV装置调节一次送风量,同时与室内空气混合后经风机加压(或一次风不经风机加压与加压室内空气并联)送入室内,以保持室内换气次数不变。

该方式加设了风机系统,成本提高,可靠性、噪声等性能指标有所下降。

2.DDC控制器DDC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系统中各VAV装置的动作状态或风管的静压值(设定点),分析计算系统的最佳控制量,指示变频器动作。

在各种VAV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中,除DDC式外,其他方法均设置独立式系统控制器。

3.变频风机(空调机)VAV空调系统常采用在送风机的输入电源线路上加装变频器的方法,根据DDC控制器的指示改变送风机的转速,满足空调系统的需求风量。

1.5 变风量系统的分类一般地,可以把变风量系统按周边供热方式和变风量末端结构两方面进行分类。

(1)按照周边供热方式的分类(内部区域单冷)①内部区域单冷系统。

即是指在空调内区采用的变风量空调形式,一般地不带供热功能,下面几种形式均是以采用内部区域单冷为前提的。

②周边散热器系统。

散热器设置在周边地板上,不用冷、热空气的混合来控制空气温度,一般采用热水或电热散热器,具有防止冷气流下降、运行成本低、控制简单等优点。

但需要精确计算冷却和加热负荷,以避免冷热同时作用。

在国外一些豪华考究的设计中,常采用顶棚辐射散热器提供更舒适的空调环境。

③风机盘管周边系统。

风机盘管可以是四管式,也可采用冷热切换二管式,或单供热二管式。

风机盘管采用暗吊时不占用地板面积,同样具有运行成本低、控制简单的优点。

夏天由于吊顶内仍保留冷水管及凝水盘,天花板仍有发生水患的可能。

④变风量再热周边系统。

在变风量末端装置中加再热盘管,一般采用热水或电加热盘管。

该系统比双风道系统初投资更低,比定风量再热系统节约能源,尽管同样不占用地板面积,但控制程序复杂。

⑤变温度定风量周边系统。

该系统的特点是送风量恒定,通过改变一次风与回风的混合比例来调节房间温度。

回风全部吸收灯光热量再送出,因而节能。

初投资较双风道系统低,控制也较复杂。

⑥双风道变风量周边系统。

该系统的优点是能量效率高,当采用两个风机时,可利用灯光发热,在所有时间内,由于冷却和加热的交替功能,可以获得最小的送风量。

但初投资较高,控制较复杂。

⑦转换变风量系统。

加热和冷却均由一套风管系统通过冬夏转换承担。

其缺点是温度控制不灵活,当建筑物有若干个区时,不能由一套系统来控制,例如不能同时满足一个区域需要加热而另一个区域需要供冷的要求,这时就需要划分若干个转换系统。

(2)按变风量末端的结构分类按调节原理分,变风量末端可以分成四种基本类型,即节流型、风机动力型(Fan Powered)、双风道型和旁通型四种,还有一种是在北欧广泛采用的诱导型。

①节流型节流型变风量末端是最基本的变风量末端,其它如风机动力型、双风道型、旁通型等都是在节流型的基础上变化发展起来的。

所有变风量末端的“心脏”就是一个节流阀,加上对该阀的控制和调节元件以及必要的面板框架就构成了一个节流型变风量末端。

②风机动力型(Fan Powered)风机动力型是在节流型变风量末端中内置加压风机的产物。

根据加压风机与变风量阀的排列方式又分为串联风机型(Series Fan Terminals)和并联风机型(Parallel Fan Termina1s)两种产品。

所谓串联风机型是指风机和变风量阀串联内置,一次风既通过变风量阀,又通过风机加压;所谓并联风机型是指风机和变风量阀并联内置,一次风只通过变风量阀,而不需通过风机加压。

根据美国TITUS公司提供的资料,串联风机型和并联风机型的比较见下表:特征并联风机型串联风机型风机运行在低制冷负荷、加热负荷和夜间循环时,间歇运行。

在所有时间内连续运行送风风量调节①在中到高制冷负荷时,变风量运行。

②在加热与低制冷负荷时,定风量运行。

在供热与制冷负荷时,定风量运行。

送风温度①在中到高制冷负荷时,送风温度恒定。

②在低制冷负荷和加热负荷运行时,送在所有时间内,送风温度可变。

风温度可变。

风机大小按供热负荷(通常60%制冷负荷)设计。

按制冷负荷(通常100%制冷负荷)设计。

一次风最小送风静压较高,需克服节流阀、下游风管和散流器阻力损失。

较低,只需克服节流阀阻力损失。

风机控制不需与AHU风机联锁。

必须与AHU风机联锁以防增压。

AHU风机需较大功率克服节流阀、上下游风管和散流器阻力损失。

只需克服上游风管和节流阀阻力损失。

噪声风机间歇运行,启动噪声大,平稳运行噪声低。

风机连续运行,噪声平稳,但比并联风机型平稳运行噪声稍高。

风机能耗风机间歇运行,且设计风量小、能耗较低。

风机连续运行,且设计风量大、能耗较高。

③双风道型一般由冷热两个变风量末端组合而成,因其初投资昂贵,控制较复杂而较少得到使用。

④旁通型这是利用旁通风阀来改变房间送风量的系统。

由于其并不具备变风量系统的全部优点,因而在有些论文中称其为“准”变风量系统。

该系统的特点是投资较低,但节能却很小,因为有大量送风直接旁通返回空调设备,并不怎么减小风机能耗,所以目前使用也不多。

以上4种系统目前设计使用较多的是风机动力型和节流型。

串联风机型加上空调水系统大温差设计成为北美空调设计的特色。

⑤诱导型诱导型VAV box的原理是通过一次风(可以是低温送风)诱导室内回风后再送入房间。

与FPB相比,节约了末端的风机能耗,但空调和风机动力增加,这种方式在北欧广泛采用,特别是医院病房等要求较高的场合。

1.6 变风量系统设计方案选择指南有两种大相径庭的设计风格可供设计师选择。

其一是所谓日式风格,以种类繁多——周边窗际热环境表现手法为特点,其二是所谓的美国风格,以大温差蓄冷空调系统特点FPB为发展方向,下面介绍美式风格的设计方法。

当暖通设计者们在设计大楼空调系统的时候,他们有很多不同的系统可选,但要决定最终选择哪一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设计者设计的方案必须满足业主的安装要求,操作要求和运行费用的要求。

设计者必须同时考虑到设备的性能、容量、可靠性和空间的要求及限制条件。

下面就讲述一下不同类型设备的应用、限制条件和局限性。

1.建筑功能当设计者在开始考虑选用哪种系统时,他首先应该考虑清楚这个大楼的功能。

办公室建筑的系统每天是按时间表进行运转的,在美国通常采用风机动力型末端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