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同步测试: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

2020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同步测试: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

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见学生用书P77]
1.如何了解区域的变化
(1)区域变化的表现:__人口的迁移__、__环境的变迁__、__交通的发展__……都会让我们感到区域的变化。

(2)了解区域变化要借助的资料:我们了解区域的变化,要依据各种各样的资料,或者来自__自己实践、经历所获得的资料__,或者__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
得来的资料__。

前者是__第一手__资料,后者是__第二手__资料。

例如,我看见某处发生火灾,这是第一手资料;我听别人说或者通过各种媒体知道某处发生火灾,都属于第二手资料。

一般来说,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__更可靠__。

(3)实例:星宿海的变化和泗安镇的巨变。

通过这两则事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
地感悟到区域的变化。

2.如何看待区域的变化
(1)观点:不同的区域,其变化有快有慢,有好也有坏。

即使是同一个区域的变化,在不同的人眼里,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2)实例:北京交通的变化。

不同的人对北京交通的变化有不同的看法,这充分体现了区域变化的利与弊。

3.说说周边区域的变化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区域,搜集资料,写一篇报道。

(1)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亲身感悟区域的变化。

(2)要求:
①为你的报道取一个标题,要能鲜明地体现区域变化的特色。

②说明资料的来源,如调查访谈、文献档案或实地考察等。

③选取区域变化的实例,进行事实描述,最好能配上图片等资料。

④对区域的变化进行评价,说明你的观点。

一、选择题
1.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优美迷人的风光。

但是,很多深邃的文化底蕴已经被现代科技粉刷过了。

这些变化属于(D)
A.自然界的变迁B.人口的迁移
C.交通的发展D.历史的变迁
2.探寻区域变化的步骤一般是(B)
①搜集资料②分析资料③分类整理资料④用适当的形式展示成果
A.③④①②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D.①②③④
3.小明针对桃园村的变化进行了调查,以下调查中,属于获取第二手资料的是(D)
A.通过实地走访,深入村庄进行调查
B.通过面对面的采访,搜集资料
C.通过跟随新闻记者走进村庄,与村民交流
D.通过新闻媒体的相关资料,了解该村的情况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属于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调查,D项属于获取第二手资料的调查。

记者小魏听说今天上午西南山区某地遭遇暴雨,发生泥石流灾害,冲毁了道路和房屋,还造成村民伤亡。

于是,他查找了相关的报道资料和照片。

然后,驾车到该山区实地考察,采访受灾群众,获得受灾的资料。

据此回答第4—6题。

4.记者小魏在调查该区受灾情况的过程中,属于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有(B) ①到灾区拍摄照片②查找相关的报道资料和照片③采访受灾群众④到灾区实地考察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到灾区实地考察和拍摄照片、采访受灾群众属于直接得到的资料,①③④是第一手资料。

查找相关的报道资料和照片,属于第二手资料,②不符合题意。

5.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相比较,第一手资料具有的特点是(B)
A.更直接、不可靠B.更直接、更可靠
C.间接、不可靠D.间接、更可靠
6.下面是小魏撰写的报道中的内容摘要,其中属于灾后情况描述的是(D) ①洪水冲毁民房70多间,冲毁桥梁3座,造成20人受伤②灾区村民现在情绪稳定,各方面的救援已经有序展开③正是各方面的及时救援,让受灾群众感受到了温暖;正是社会各界的救助,让受灾群众的心灵不再感到孤单④现在医务人员、救护队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着工作,村民还互帮互助,积极地进行着自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①②④是对灾后情况的描述。

③属于小魏表达的看法。

7.我们生活的区域在不断变化。

下列属于区域变化的积极影响的是(B) A.人口越来越多B.交通越来越发达
C.环境越来越差D.“城市病”越来越严重
8.如果我们想要做一个浙江省水质环境的调查,资料的来源可以是(A)
①对水域周边居民的调查访谈②档案馆中有关浙江水质的文献档案③对浙江水域的实地考察数据④根据自己的想象撰写的调查报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9.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金华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的人对此发表了不同的言论。

下列言论中不是事实的是(C)
A.小蓝:“金华的通济桥是越修越宽了,南北通车很方便。


B.小红:“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楼层越来越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很舒适。

”C.小青:“金华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


D.小绿:“解放东路上开了一家银泰·天地共享,购物更方便了。


10.某村位于深山区,自然风光优美。

但是,该村曾经为了发展经济,毁林开荒、乱占耕地,结果,美丽的自然风光受到破坏。

好在该村认识到了这种做法带来的严重后果,不断加强对林区树木的管理,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现在,风景秀美的景色重新出现。

该村建设的生态度假区,游人如织。

旅游经济带动了该村的发展。

以下对该村变化的看法错误的是(B)
A.说明了保护环境有利于社会发展
B.该村应该重点发展旅游度假区,不用保护周围的环境
C.该区域如果不顾后果,继续毁林开荒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D.该区域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典型例子【解析】该村保护环境、促进发展的事例,说明了保护环境对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ACD三项说法正确,B项中“不用保护周围的环境”的说法是错误的。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中记载了不少古代的神话。

材料二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材料三在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陪葬坑第三次考古发掘中,陆续有铜镞之类的文物出土,还发现了带有彩绘的战车的局部。

尤其令考古人员兴奋的是发现了彩绘俑。

(1)上述材料中,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
【答案】第一手资料:铜镞、带有彩绘的战车的局部、彩绘俑。

第二手资料: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淮南子》。

(2)上述材料中,你认为最真实可信的是什么?
【答案】秦始皇陵出土的文物(铜镞、带有彩绘的战车的局部、彩绘俑)。

12.观察下图乡村道路的变化,回答问题。

(1)以上两幅图片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答案】两幅图片的对比说明了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符合题意
即可)
(2)请你列举你所在的农村或城市发生的一些显著的变化。

【答案】农村:村子里的道路大多都已变成水泥路、柏油路;厕所已大多变成标准的公厕;秸秆统一规划,用来发电,发展新能源等。

城市:立交桥多了;私家车多了;高楼多了等。

(符合题意即可)
(3)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示例: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党的惠民政策好等。

(符合题意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