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工作总结,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切实促进内涵发展篇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魏传光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概念,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一所名校的成长离不开其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淀,正所谓“名校的一半是文化”,它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物质文化反映了学校建设的外在美观程度,制度文化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化,而精神文化则成为学校的“主心骨”,体现了学校成长的价值和实质,也就是我们平常从管理学角度所讲的“环境反映文化”、“制度决定成败”、“学校精神创造持久生产力”。
可见,我们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这样的学校才是创办优质教育的窗口,结合本校的实际发展状况,我认为,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应因地制宜,因校而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全体师生共同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人本化、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并发展成师生共同的愿景。
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
并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
并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我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认真落实五年规划,努力实现“把孙镇一小办成全市教育现代化的窗口、教育科研的基地、素质教育的典型”的总体办学目标。
二、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学校的高楼大厦和管理的规范化并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其文化底蕴深厚程度及文明传承的历史才真正体现出其存在的全部意义,也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历程;这好比一个健康的人,他仅仅有健壮的体魄(物质条件),合理的习惯(生活规范)还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理想信念,它才真正代表着这个人的生命和价值,我们才说这个人有“内涵”。
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1、要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
精神文化建设要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统一。
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敢于争先的进取意识;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系统。
办学行为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与创新,都必须依靠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它是一个不断朝着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的方向迈进的历程。
制度文化又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所必需的内容。
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制度要健全、要合理、要体现严肃性、要体现延续性、要以人为本、要因事而宜,因人而宜。
并且善于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用制度激励人,以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用制度培育人,以增强教职工的遵纪意识、守法行为。
3、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载体,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学校内涵的外在表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对学校的环境文化进行整体规划。
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
重点进行两方面建设。
一方面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整洁、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
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鼓励创新。
三、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绽者,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
在教师发展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校本培训工作,“抓全员培训,重骨干示范,促整体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①.深入实践“快乐教学”理念,构建“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快乐教学”方法。
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分层互动、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推动教师个性发展。
③.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广泛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建立学生个性发展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④.建立教学活动体系,包括专题教育活动和九项精品文化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
⑤.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学生体质达标率逐年提高。
2、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以不同类型的教研会及优质课评选活动为平台,以各种“教学新秀”、“能手”评选活动为契机,开展着有成效的培训提高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打造名师;四、让“德育活动”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活动是学校的生命,德育活动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它从学生的角度体现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外在形式:①.构建生活情境德育模式,探讨基于现实生活的德育方法,走进学生心灵,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走向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②.深入开展行为习惯教育,以《习惯银行》课程实施和传统教育训练为抓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行为文明达标率达到90%以上。
③.加强班级建设,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鼓励班主任争创德育特色班级,班级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4.完善德育活动体系,统筹安排好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常规教育活动及九项精○品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活动的育人功效。
五、让“教学及科研工作”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教育教学是学校存在的基础,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工作;1、要强化校长周例会制度,指出上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
2、要强化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指导工作。
要深入教研组指导教师教研工作。
3、要强化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
5、要强化常规检查,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使教学过程得到有力保障。
6、要强化课内外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二)、下大力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支撑点,要加强过程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课题承担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课题实践能力;二是开展好“小问题、大教研”活动,建立好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三是开好各种教研会,给教师提供展示教研成果的舞台,促进教研活动的良性发展;四是抓好课题实施教师的课题日常实践工作,做到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法的科学规范,确保课题实施的质量;五是做好课题实践教师实践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阶段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完善。
六、让“特色校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亮点学校的特色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为学校内涵的发民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是学校内涵的真正灵魂,创建特色化学校的寻求途径并不简单,也不雷同,应经历这样一个过程:1、进行准确的自身定位,从而形成鲜明个性,固化并彰显出特色,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创建品牌的基础。
2、要建立特色化的培养模式,并保持长时间的相对稳定,首先要打好学生质量的基础,这是学校的真正品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立稳定的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这是学校的质量承诺得以兑现的过程保障。
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
“培养模式”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万要避免人云亦云,把无色当特色。
3、要在即定目标的指引下坚定不移的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它的特色校创建的保障,总之,学校内涵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在不断的总结、规划、探索和实践中固化形成。
篇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特色的重要体现,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传承学校历史,立足当前发展,面向学校未来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并将潜移默化影响着师生精神面貌及其成长。
基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本研修报告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校园文化内涵及对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进行论述,并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正文:一个健康的人仅仅有健康的体魄,合理的习惯还不够,还必须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代表这个人的生命和价值。
一所学校拥有先进的设备、精良的师资,规范的管理还不能体现其最大的价值,其文化底蕴的深厚程度和文明的传承历史才能体现其存在的全部意义。
许多优质学校、特色学校就是他们有着优良的校园文化,正是这种校园文化彰在显着学校的精神和内涵,激励着师生健康、活泼、生动的发展。
理解和认识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责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走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子是学校当前乃至今后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校园文化的重要性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任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还不发达,和发达国家还从在一定的差距,只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则要靠教育,学校则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
2、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本质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说白了就是人才的竞争。
所以我国从这一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而学校又义不容辞的肩负起这一重任。
3、校园文化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生命力,是学校师生教育教学与生活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文化。
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学校面貌的物质、精神反应。
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彰显了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与发展特色。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是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鼓舞人心的校训格言,还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进取的校风学风都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不经意间使受教育者的感觉器官得以生动的刺激,心灵得以深刻的浸染,不知不觉地接受隐含于其中的观点、价值。
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不仅直接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也受观察的影响,通过他人的行为及结果,成为个人的价值观念并保存下来,这个过程需要教育者选择合适的机会,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把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溶为个人内在的品质,促进道德成长,并以一定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