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冰箱空调原理与维修(精)

电冰箱空调原理与维修(精)


冷冻食品,使食品内部水分冻结成冰,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
生长。 温度是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最低温度/℃ - 5~5 10 ~ 15 20 ~ 40
最适温度/℃ 20 ~ 30 35 ~ 40 55 ~ 60
最高温度/℃ 35 ~ 45 40 ~50 65 ~75
三、非酶作用
食品冷藏的基本原理:利用低温抑制生物外部的微生物和内部的酶所
引起的变质。的繁殖和降低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愈低,这种有 利的效果就愈明显,处在低温下食品能保存较长时间而不致变质,这就是。 实践证明,温度降低,将使食贮藏期延长。食品冷藏实际是指冷却和冻结。 冷却是使食品温度降低而没有引起食品中水分成冰,冻结是使食品温度降 低到食品中水分大部分结成冰。
第一章


第一节 电冰箱与空调器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第三节 食品冷藏原理 人体舒适与空气调节
本章小节
第一节 电冰箱与空调器的发展概况 一、人工制冷 二、制冷空调技术的发展 三、家用电冰箱、空调器的发展现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人工制冷
人工制冷的方法有:相变制冷、气体膨胀制冷、热电制冷等。
相变制冷:利用物质由液相变为气相时吸热效应来获取冷量。
第三节 人体舒适与空气调结
空气调节,一般包合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温度调节 2.空气相对湿度 3.空气平均流速 4.空气洁净度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如下知识点:
本 章


第三节
人体舒适与空气调结
第三节 人体舒适与空气调结
人体舒适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德室内空气环境,湿度大,微风习习, 空气洁净,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精力旺盛,工作效率倍增的室内环境。 人体舒适与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有关,空气的净洁度 关。 采用人工的方法将室内或某一特定场所的空气调节到所需状态,这就 是空气调节。
空调是空气调节的简称,专门对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 洁净度(简称“四度”)进行调节,达到一定要求。
二、制冷空调技术的发展
空调器实现空气调节的专用设备。 分为舒适空调和工业空调。 工业空调的出现早于舒适空调。
三、家用电冰箱、空调器的发展现状
家用电冰箱是在 20 世纪初开始研制和生产的,1918 年美国生产了第 一台蒸气压缩式家用电冰箱;1927 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 台采用全封闭压缩机的家用电冰箱。其后氟里昂的发现和使用。二次大战 后,电冰箱制造的工艺水平提高。我国起步较晚,1955 年沈阳医疗器械厂 试制成功第一台开启式压缩机电冰箱;1957 年生产了全封闭式压缩机电冰 箱。 现在电冰箱已发展成为集微电脑、变频技术、模糊技术的智能型、环 保型家用电冰箱。
气体膨胀制冷:高压气体作绝热膨胀,使它的压力、温度下降,利用降温 后的气体来吸取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热电制冷:又称温差电制冷或半导体制冷,根据珀尔贴效应的原理。
二、制冷空调技术的发展
制冷技术始于 19 世纪中叶。1834 年,英国试制第一台以乙醚为工质 的封闭式循环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1844 年,美国建立了第一座空调室。 1862 年,法国人制成了吸收式制冷机。1874 年,德国发明了氨制冷机, 成为制冷机的始祖。1930 年出现了以氟里昂为制冷剂的制冷机。氟里昂制 冷剂的出现为制冷技术开辟了新的道路,广泛应用。随后又出现热电制冷 (半导体制冷)。
嗜冷性 嗜温性 嗜热性
二、酶作用
酶作用是指食品本身在酶类作用下使营养成分分解变质的下种现象, 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
三、非酶作用
包括:氧化作用、呼吸作用和机械损坏。 食品冷藏的基本原理:利用低温抑制生物外部的微生物和内部的酶所 引起的变质。的繁殖和降低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愈低,这种有 利的效果就愈明显,处在低温下食品能保存较长时间而不致变质,这就是。 实践证明,温度降低,将使食贮藏期延长。食品冷藏实际是指冷却和冻结。 冷却是使食品温度降低而没有引起食品中水分成冰,冻结是使食品温度降 低到食品中水分大部分结成冰。 鱼、肉、禽等动物性食品是无生命的,在冻结点以下贮藏才有效, ( - 6 ~ - 18℃)。植物性食品属于有生命食品,应置于合适的冷藏温度 (0℃以上)。
三、家用电冰箱、空调器的发展现状
空调器的功能发展,主要体现六个方面。 一是低噪音
二是高效节能
三是操作方便 四是提高制冷能力方面 五是高效空气净化功能 六是外观更漂亮
第二节
食品冷藏原理
一、微生物作用 二、酶作用 三、非酶作用
一、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对食品有破坏作用,这与食品种类、成分和贮藏环境条件等因 素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