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

上海市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

(2003~2020)宝山区人民政府二00四年三月概述1.概况宝山区地处上海市域北部,由陆地和岛屿两部分组成。

陆域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闸北、普陀4区毗连,西与嘉定交界,西北隅与江苏太仓为邻,横贯中部的环北大道(外环线)将其分成南北两部分;长兴、横沙两岛自西至东,横卧于长江口南支水道。

全境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宽约23公里,区域总面积425平方公里。

区境陆地部分为河口滨海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缓坡状倾斜;两岛为河口沙岛,地势北高南低。

全境滨江临海,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有江海岸线约128公里,其中沿长江海塘29公里,两岛岸线92公里,黄浦江岸线7公里。

全区辖吴淞镇、海滨新村、泗塘新村、友谊路、通河新村等5个街道,月浦、罗店、大场、杨行、罗泾、顾村、高境、庙行、淞南等9个镇,以及长兴、横沙2个乡和前卫实业总公司。

•区域发展战略分析历史上宝山一直作为上海郊区大型工业区及其配套生活区的定位而发展,1986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宝山与闵行、嘉定等一起作为上海郊区7个卫星城之一,以发展钢铁工业为主;1999年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宝山定位为中心城外围11个新城之一,将其外环线以内区域划为中心城的组成部分。

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上海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重心由中心城向郊区转移。

郊区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新城、城镇、六大产业基地、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并通过郊区乡镇合并和“三集中”等一系列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了郊区发展。

宝山作为上海在长三角地区沿江城市发展带上的“桥头堡”,经过“十五”期间的各项建设,特别是通过区域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浦江开发的北延伸、西城区和罗店中心镇开发建设、市区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精品钢和造船两大产业基地启动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推进与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下一步重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宝山在由历史形成的单一功能的近郊工业区,向具有综合功能的、适宜居住的现代化城市的转化过程中,既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也同时面临严峻的挑战。

1、优势区位优势:宝山区位于长三角城市发展带的前沿,区位条件十分优良,具有上海中心城、近郊和海岛及各类综合发展优势;长兴、横沙两岛生态环境优美,岸线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宝山是上海唯一的既临长江又扼黄浦江的滨江城区,区域内还有?藻浜等丰富的河网系统,为打造具有江风海韵特色的城区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

资源优势:宝山土地资源较丰富,拥有十分优良的长江和黄浦江深水岸线,是上海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水资源基地。

交通优势:宝山水陆交通发达,是上海通江达海的门户和枢纽之一;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道路网络和交通体系。

产业优势:宝山钢铁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良好、技术先进、产业优势明显;宝山地处黄浦江和长江交汇处,拥有优良港口岸线资源,是上海北部的水路枢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兴岛在已建成的振华港机的基础上,将形成世界级的造船基地;以上海大学本部为中心的上海市西北学区,智力资源较为密集,科研平台较为成熟;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为繁荣的综合商贸体系。

人文优势:宝山历史人文底蕴丰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和文化类型。

是上海近代百年开埠的发源地,是中国较早的集中大学园区雏形的发源地,是上海近现代革命的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制约宝山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最核心问题是:区域内部大型污染工业与居住混杂,农村与城市交错,城市布局、功能结构、环境特征等与新一轮城市发展的要求形成较大反差,具体反映在生态环境、产业布局、道路交通及城市形象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环境形势严竣:区域内重工业污染较为严重,降尘量大,空气质量差;客货运交通混行,交通堵塞,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机场及集卡噪音扰民现象严重,影响居住质量。

土地分割严重:宝山是上海的重工业基地,又是能源和港口基地、同时也是军队驻地密度较高区域,其中高压线、原水管、污水管、电台、铁路、电厂、原水厂、垃圾场、焚烧场、污水处理厂、机场、大企业等形成严重的分割区域整体的现状,此类设施占用陆域面积高达30%之多,对宝山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整体性和完整性造成极大难度,土地承载力严重超负荷。

产业互动不强:宝山以宝钢为主的国家及市属工业的生产和集聚能级水平较高,但区属产业与国家级大型企业未能较好地形成合力协调发展,互动性不强,集聚效应低,工业用地产出率较低,结构单一。

城市布局分散:城市功能相对单一,特色不够鲜明;区域内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缺少具有综合功能、有吸引力的城市中心,加之紧邻中心城区,城市对外辐射力和吸引力较弱。

面对上述机遇和挑战,宝山区未来新一轮的大发展亟需按科学的发展观,整合资源,扬长避短编制高起点的区域发展规划,以引导宝山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强化优势和培育新兴产业,为实现宝山“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化滨江新城”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使宝山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规划重点适应城市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优化整合区域产业与城镇布局结构,改善与提升区域的环境品质,建设有特色的城市结构和城市形态,使宝山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滨江新城。

规划的重点及主要任务是:1、环境(1)吴淞工业区:加大对吴淞工业区的整治和控制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实现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污染型向环保型转变,最终实现其整体功能转换和产业转移。

(2)绿化景观:创造一个以森林为主,低密度发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绿心,并以此作为整个宝山陆域绿化体系建构的核心,优化处理新城与中心城密集区及北部工业区的关系。

新城由围绕工业区发展的集中形态向环绿心发展的组合新城转变,从而使新城边环境乃至整个宝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提升;在“绿心”基础上规划建设“一环五园”为的绿化网络体系。

塑造一条由水、绿、生活道路构成的新城市景观轴线,代表了新城的发展方向,串联了从黄浦江畔的老城到西城区和顾村的组合新城;改善了宝山地区缺乏一个凝聚的中心的状况,连接了上海北部(高桥��宝山新城��罗店��安亭��F1赛车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2、产业(1)充分发挥精品钢和造船两大支柱产业的优势,加大乡镇零星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的力度与速度。

在郊区环线以北集中建设市级宝山工业园区,在长兴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产业基地。

(2)积极培育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重点建设宝山新城和罗店中心镇。

(3)加快农业向规模集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

3、交通(1)加大区域内道路网密度,适当分流货运与客运;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游憩道。

(2)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便捷的快速交通体系。

(3)建设完善吴淞上海港客运中心,培育与发展国际客运和邮轮功能。

4、滨江借助世博会浦江开发的契机,规划建设宝山沿长江、黄浦江、?藻浜的“三角地带”,突出体现时代发展感、门户象征感、城市延续感、绿色文化感和历史纵深感。

加快该地区的规划导向控制、功能置换,重点发展旅游观光、邮轮、游艇、游船、商业办公、科研服务、公共活动和高尚居住等功能,形成具有江风海韵特色的宝山滨江新城的核心区。

第一章总则1.编制目的为适应宝山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协调城乡各项建设,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上海市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编制中)《上海市城市建设敏感区控制性规划-嘉宝片》(编制中)•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自2003年至2020年,近期至2007年。

规划立足于21世纪的长远发展,对区域性质、发展目标、区域城镇布局、工业布局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布局等,均考虑了更长远的发展要求,并对城市远景发展进程和方向提出可持续的规划设想。

•规划范围宝山行政辖区包括陆域和长兴、横沙两岛屿,总面积425平方公里。

本次宝山总体规划纲要主要对区域进行功能结构布局和土地使用控制,并从区域整体角度对区域性质、规模等进行定性和预测。

•规划指导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协调城乡发展,大力推进“三集中”,逐步形成城乡经济互相促进、相互融合的新格局。

坚持统筹发展。

协调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特别要通过协调、解决地域、城乡、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公平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坚持环境优先。

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突出位置。

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的利用,实现社会永续的发展,努力为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憩的环境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五个”优化。

体现上海北部现代化滨江新城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出“五个”优化:即环境生态优化、土地利用优化、道路交通优化、城镇与工业关系优化、人文素质优化。

第二章区域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1.区域性质上海北翼连接长江三角洲沿江城市发展带上的“桥头堡”;长江三角洲地区精品钢及延伸业的产业枢纽、世界级造船基地、上海北部物流服务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滨江新城。

•区域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预测(1)现状根据《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手册》,以半年以上常住人口为实际居住人口,宝山现状常住人口为101.76万,其中城镇人口76.66万,城市化水平75.3%。

根据《宝山年鉴2003》统计指出,截至2002年末,宝山总人口84.22,城镇人口78.03万。

(2)预测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及《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确定至2020年宝山区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市化水平达到92%左右,城镇人口约120万,其中,中心城部分约50万,新城约55~60万,城镇人口(包括两岛)约20~25万。

远景全区常住总人口控制在150万人以内。

2、用地规模预测(1)现状现状宝山城市建设用地总计78.5平方公里。

其中中心城58平方公里。

(2)预测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及《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确定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245平方公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