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消化与吸收-试卷4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下列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性比骨骼肌高
B.伸展性小
C.收缩缓慢√
D.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与骨骼肌、心肌相比,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但伸展性大,且经常保持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
消化道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而对化学、温度及机械牵张刺激很敏感;其自动节律的频率慢且不稳定。
2.关于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B.可调节消化液的成分
C.可调节胃肠平滑肌的运动
D.可调节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为:影响消化液的分泌速度和成分、平滑肌的运动、上皮生长,以及作用于内分泌细胞或旁分泌细胞,影响其他激素的释放,但不具有调节营养物质的吸收的作用。
3.关于促胰液素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错误
A.收缩幽门括约肌
B.促进小肠液分泌
C.促进胆汁HCO 3-分泌
D.促进胃酸分泌√
胃酸可刺激促胰液素的分泌,但促胰液素是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肠运动的。
D错,其他各项均正确。
4.下列关于食管蠕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切断迷走神经后蠕动消失
B.食团顺着压力梯度下移
C.可发生在未吞咽时√
D.对吞咽液体食物不起作用
食管的蠕动不但发生在吞咽时,也发生在未吞咽时。
发生在未吞咽时的蠕动称为继发性蠕动,受壁内神经丛调节,故切断迷走神经后,继发性蠕动仍存在。
人直立时,虽然食物可在蠕动波到达胃之前入胃,但不完全由于重力作用所致。
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处管腔内压力比胃内压高,因此食团不是顺着压力梯度下移的。
5.下列哪项不属于胃酸的生理作用
A.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
B.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C.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D.促进维生素B 12的吸收√
胃酸可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使之易于消化。
胃酸可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胃酸本身不能促进维生素B 12的吸收,胃黏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可促进维生素B 12的吸收。
胃酸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6.下列关于胃排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胃排空速度与胃内容物容量呈线性关系√
B.高张溶液比等张溶液排空快
C.普通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2~3小时
D.排空速度为糖>脂肪>蛋白质
等张盐溶液比高张或低张盐溶液胃排空快。
普通的混合食物,每餐后从胃内完全排空需4~6小时。
在三种主要食物成分中,糖类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类最慢。
7.下列关于胃酸分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头期为纯神经调节
B.胃期由神经和体液因素共同参与√
C.肠期为纯体液调节
D.三个时期的分泌顺序发生,互不重叠
胃酸分泌的头期和肠期都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胃液分泌的三个时相部分重叠,而不是互不重叠。
8.下列物质中,由胰腺小导管细胞分泌的是
A.HCO 3-√
B.糜蛋白酶
C.羧基肽酶
D.胰蛋白酶
胰液中的消化酶是由胰腺的腺泡细胞分泌的,HCO 3-是由胰腺小导管细胞分泌的。
9.迷走神经对胰腺分泌的调节是
A.引起酶多、水和HCO 3-少的分泌√
B.引起水HCO 3-多而酶少的分泌
C.引起水、HCO 3-和酶均多的分泌
D.引起酶和HCO 3-多、水少的分泌
支配胰腺分泌的传出神经为迷走神经,递质为ACh,ACh主要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对导管细胞的作用较弱,因此迷走神经兴奋时引起的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分和HCO 3-较少,而酶很丰富。
促胰液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引起水多、富含碳酸氢盐,而酶少的胰液分泌;缩胆囊素使胰腺分泌的作用和迷走神经的作用类似,但作用更强。
10.胆汁中不含下列哪种物质
A.糜蛋白酶√
B.胆固醇
C.胆盐
D.磷脂
糜蛋白酶是由胰腺的腺泡细胞分泌的,存在于胰液中。
11.下列哪项不是胆汁的生理作用
A.可乳化脂肪,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
B.有利于脂肪分解
C.可分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D.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的是胰液中的胰脂酶,这不是胆汁的生理作用。
在十二指肠,胆盐围绕脂肪微粒呈单层排列,使之分散于水溶液中,形成混悬液(乳化作用),从而增加脂肪和脂肪酶作用的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解。
12.下列关于胆盐肝肠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胆盐在十二指肠被吸收
B.可刺激胆汁分泌√
C.一次进餐后可循环6~8次
D.可促进胆囊收缩
胆盐随肝胆汁排到小肠后,约有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
引起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主要刺激物是通过肠肝循环进入肝脏的胆盐,但不具有促进胆囊收缩的作用。
人体一天内进行6~12次肠肝循环。
13.可抑制小肠运动的是
A.促胃液素
B.促胃动素
C.高血糖素√
D.胰岛素
促胰液素、高血糖素等可抑制小肠运动。
促胃液素、缩胆囊素、促胃动素、胰岛素和5-羟色胺等可促进小肠运动。
14.排便感由下列哪种原因引起
A.横结肠积聚粪便
B.降结肠积聚粪便
C.乙状结肠积聚粪便
D.粪便进入直肠√
人的直肠内通常是没有粪便的,当胃-结肠反射发动的集团运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可刺激直肠壁感受器,传入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到达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并上传至大脑皮质,产生便意。
15.下列关于铁在小肠被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都以Fe 3+的形式被吸收
B.植酸、草酸、鞣酸可促进铁的吸收
C.胃酸及维生素C可抑制铁的吸收
D.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被吸收√
在小肠中,Fe 3+和Fe 2+都可被吸收,而且由于Fe 3+易于与小肠分泌液中的负离子形成不溶性盐,如氢氧化物、磷酸盐、碳酸氢盐,以及与食物中的植酸、草酸、鞣酸和谷粒纤维形成不溶性复合物.Fe 3+不易被吸收。
不溶性铁在较低的pH环境中易于溶解,所以胃酸可促进铁的吸收。
维生素C可与铁形成可溶性复合物,并能使Fe 3+还原为Fe 2+,因此可促进铁的吸收。
二、 B1型题(总题数:2,分数:10.00)
A.胃液 B.胰液 C.唾液 D.胆汁(分数:4.00)
(1).含消化酶最多的消化液是
A.
B. √
C.
D.
(2).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A.
B.
C.
D. √
含消化酶最多的消化液是胰液,胰液含消化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
胆汁不含消化酶。
A.水和碳酸氢盐含量少、胰酶含量多 B.水和胰酶含量多、碳酸氢盐含量少C.水和碳酸氢盐含量多、胰酶含量少 D.水和胰酶含量少、碳酸氢盐含量多(分数:6.00)
(1).促胰液素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为
A.
B.
C. √
D.
(2).缩胆囊素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为
A. √
B.
C.
D.
(3).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为
A. √
B.
C.
D.
三、 C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
A.头期胃液分泌 B.胃期胃液分泌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分数:4.00)
(1).食物经食管瘘注入胃所引起的胃液分泌属于
A.
B. √
C.
D.
(2).食物经咀嚼吞咽后进入胃所引起的胃液分泌属于
A.
B.
C. √
D.
四、 X型题(总题数:3,分数:6.00)
16.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有
A.慢波√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动作电位√
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60~-50mV;慢波(局部电位)是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的基本电节律,当慢波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可引起动作电位。
17.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可引起
A.胃运动及分泌抑制√
B.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增加√
C.促进钙、铁吸收√
D.小肠运动抑制
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可引起小肠运动增强。
18.下列哪些物质伴随Na +的同向转运而被吸收
A.脂肪酸
B.葡萄糖√
C.氨基酸√
D.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
葡萄糖、半乳糖及大多数氨基酸的吸收都是伴随Na +的同向转运而被吸收的。
水溶性维生素除维生素B 12和叶酸外,其他的如维生素B 1、B 2、B 6、PP、泛酸、生物素及维生素C都是伴随Na +的同向转运而被吸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