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学教学课件-7.原发性肝癌(定稿)

内科学教学课件-7.原发性肝癌(定稿)


一.肿瘤标记物的检测: 1. 甲 胎 蛋 白 ( AFP ) : 肝 细 胞 癌 —— 阳 性 率 70%-90% (1)>500µg/L,持续4周 (2)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3)>200µg/L,持续8周 2.γ-谷原氨发酰性转、移转酶移同性工肝酶癌Ⅱ:(阳G性G率T29)0:% 特异性97.1% 3.异常凝血酶原(γ-羧基凝血酶原,AP): 阳性≥ 250µg/L 亚临床肝癌早期诊断
2020/12/29
8
诊断
凡有肝病史的中年,尤其是男性患者 如有不明原因的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肝 肿大者应作AFP及其他检查,争取早期诊断
2020/12/29
9
治疗
1.手术治疗 适应证:
(1)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内者 (2)肝功能代偿好,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正常的50%, 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 (3)心肺和肾功能良好,能耐手术者 2.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非手术疗法首选 3.放射治疗:60Co、直线加速器 4.局部治疗:经皮穿刺乙醇注射疗法 5.全身化疗:顺铂、阿霉素类、丝裂霉素、5-FU等 6.生物和免疫治疗:尚未能用于临床 7.中医治疗 8.综合治疗 9.并发症治疗
原发性肝癌
肝细 胞 肝内胆管细胞
发生的

广西中医药大学 瑞康临床医学院
雷力民
2020/12/29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可能与下因炎,乙肝和丙肝相关
2.肝硬化: 肝细胞癌变可能在肝细胞再生的过程中发生,即经肝细胞损害引
起再生或不典型增生
3.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黄曲霉毒素B1与HBV感染有协同作用
伴癌综合征: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 增多症、高血钙、高血脂。
6.转移灶症状 肺、骨骼、胸腔
2020/12/29
5
肝癌的分期
Ⅰ期:无明显的肝癌症状和体征 Ⅱ期:介于Ⅱ期和Ⅲ期之间 Ⅲ期:黄疸、腹水、远处转移或恶病质之一
并发症
肝性脑病 上消化道出血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继发性感染
2020/12/29
6
实验室和其他检测
2020/12/29
10
2020/12/29
11
4.饮用水的污染: 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与肝癌有关
5.其他: 可疑致癌物: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等;
原发性胆管细胞癌:肝小胆管中的华支睾吸虫感染刺激胆管上皮 增生
重要的危险因素:嗜酒、硒缺乏、遗传易感性等
2020/12/29
2
病理
一.分型
(一)大体形态分型: 1.块状型 φ>5cm,巨块型φ>10cm—癌组织坏死肝破裂 2.结节型 φ≯5cm,肝右叶,伴肝硬化 3.弥漫型 米粒至黄豆大小,散布全肝,肝功能衰竭,少见 4.小癌型 孤立,φ<3cm 相邻两个癌结节Σφ <3cm
2.肝大: 肝呈进行性大,质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
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3.黄疸: 肝细胞的损害;胆管的损害;胆道的梗阻 4.肝硬化征象 脾大、腹水、静脉侧支循环形成
2020/12/29
4
5.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 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
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二)细胞分型: 1.肝细胞型 癌细胞由肝细胞发展而来,占90% 2.胆管细胞型 癌细胞由胆管细胞发展而来 3.混合型 同时存在,或呈过渡形态,最少见
二.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肝内、肝外) 淋巴转移 种植转移
2020/12/29
3
临床表现
一.亚临床肝癌:无任何不适,AFP升高 二.中晚期肝癌:
1.肝区疼痛: 肿瘤增长快速,肝包膜被牵拉所致,呈持续性胀痛 肿瘤生长缓慢,则可完全无痛或仅有轻微钝痛
4.α-L-岩藻糖苷酶(AFU): 肝细胞癌>110nkat/L,敏感性75%,特
异性90% 5.碱性磷酸酶同工酶Ⅰ(ALP-Ⅰ):
仅见肝细胞癌:特异性强,但敏感性低
2020/12/29
7
二.超声显像 超声可显示2cm以上的肿瘤。 三.CT:
显示2cm的肿瘤; 加强+肝动脉造影:1cm以下肿物; 经动脉门静脉成像CT:0.3cm小肝癌 四.X线肝血管造影:1cm以上的癌结节 五.放射性核素肝显像 六.磁共振显像:优于CT 七.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 八.剖腹探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