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XX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二零一四年二月目录一、文化传媒行业背景分析 (4)1、文化传媒行业定义 (4)2、文化传媒行业发展趋势 (5)二、公司定位 (7)1、全媒体产业链 (7)2、公司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经营范围 (8)三、主营项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在线教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童书、旅游全媒体出版 (11)3、网站运营 (14)4、软件开发 (15)四、运营策略 (15)1、依托政府项目度过市场培育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从XX起步,走出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打造全媒体生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运作团队的配置 (16)六、竞争对手分析 (17)七、财务测算 (17)1、支出项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项目收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盈亏测算 (18)八、结语 (18)一、文化传媒产业背景分析1、文化传媒行业定义文化传媒行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具体主要包括: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动漫游戏;媒体广告等。
其中新闻出版业指新闻业、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其他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内容的制作、编导、主持、播出、放映等活动,不包括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活动;文化艺术业侧重于艺术表演演出和艺术表演场馆的投资和管理等。
文化传媒行业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具有战略意义,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日趋重视,相关产业政策陆续出台,从政策保障、政府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对文化传媒产业进行扶持。
受益于此,国内文化传媒产业快速发展,除音像制品等极少数细分行业产值出现小幅下跌以外,文化传媒各子行业产值普遍呈上涨趋势,近五年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文化体制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
发达的经济,离不开发达的文化传媒产业,文化传媒产业日益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文化传媒行业发展趋势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给文化传媒产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今天的传媒产业主要由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与移动媒体构成,这三大板块就像传媒的三原色,相互交叉融合、演变出无数的新媒体形态,并最终形成新的媒体行业。
①多终端爆发,屏幕文化产品代替书籍文化产品新兴技术和娱乐文化产品相结合形成了今天兴盛的屏幕文化产品。
今天屏幕的形态以及交互模式变得更加多种多样。
总体上屏幕形态向便携的方向发展,而交互模式向更加智能、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这使得屏幕无处不在,从PC、电视、电影巨幕等设备,向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再向手表、谷歌眼镜等穿戴式设备不断演进。
相对应的屏幕文化产品也呈现出适合不同形态和商业模式的产品,并带来了消费升级。
②高品质内容供不应求,推动屏幕文化产品提供商快速发展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三十年,电视、DVD机、电脑、影院、移动设备等多种终端在短期内集体爆发,占据了中国人民的各种生活空间。
激增的屏幕无处不在致使内容需求也呈爆发式增长。
而国内内容的发展滞后于屏幕的发展速度,精品内容供不应求空间巨大,原因在于:原因一:内容由于涉及到意识形态,其发展自由度受到的限制直到过去十年才开始慢慢放松。
这导致整体内容产业的发展成熟度不高,还很少有本土的内容企业形成绝对的垄断优势。
可以说,内容端企业的PK才开始不久,未来谁是王者未定,机会多多。
原因二:相比于屏幕端的硬件其实主要是国外品牌占据国内市场大半江山,内容涉及意识形态,外来产品的入侵受到中国较大的限制,外来强者对本土企业的挤压程度更低,文化折扣的产品特性存在,本土内容企业的成长空间较大。
二、公司定位1、全媒体产业链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与移动媒体相互交叉融合、演变出无数的新媒体形态,并最终形成新的媒体行业和新的产业链。
数字出版产业的基本链条是以内容即作者、出版社为源头,以全媒体出版平台为渠道,通过电脑、手机等手持电子书阅读设备为读者服务。
其中,产业链上游有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商、传统服务提供商;产业链中游有内容运营商、网络运营商、虚拟网络运营商;产业链下游有终端设备供应商、用户。
2、公司定位根据自身特点及资源特色,为了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定位: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商+内容运营商。
3、公司经营范围承接运营珞珈在线网站平台;互联网出版、发行;图书、音像、电子、数字出版物编辑出版、发行;手机出版;版权贸易和对外出版、发行;计算机软件开发、销售;广告、会展、文化服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电信增值业务、互联网广告业务,等。
三、主营项目1、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的发展有全球性的趋势,它解决了教育资源贫乏、实现资源共享的难题。
许多国家已经把远程教育作为重要的战略决策。
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第二代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我国的这一远程教育方式和中央电视大学在世界上享有盛名;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取消和下放“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网校审批”。
它将进一步激活远程学历教育的市场竞争,因为在此之前虽然高等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大概占了一半以上份额,但只有68所大学网络学院被授权进行远程在线学历教育。
审批权力下放以后,业内人士预计,将有更多的大学得到入场券,我国将有可能出现上千所可颁发学历的网络大学。
我们的做法:以XX网络学院远程教育项目为发端,结合央视影像资料馆资源,开发基于资源服务的开放式在线教育平台,开发移动端的应用,从行业学历教育入手,向非学历教育拓展,打造基于特色资源的在线教育模式和品牌。
第一步承接XX网络教育的资源与技术服务项目,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服务现有教育教学;第二步从广电行业入手,承接广电行业网络学历教育项目,发XX大学网络教育文凭;第三步开拓非学历教育市场,打造网络教育品牌。
网络教学平台基本模块及功能:网络教学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环境:教师可在平台上进行网络授课,学生可自主选择并自主学习课程。
教师与学生、助教与学生以及不同学生之间可围绕所教所学的课程进行辅导答疑、交流讨论。
平台可实现作业、测试、评价等教学环节的多功能教学支持,是支撑网络教学的最重要的应用系统,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网上虚拟环境。
其中,整合入驻平台高校资源,构建云答疑模块,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精准互动和资源共享。
依托海量视频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打造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功能包括资源采集、资源验证和入库、资源检索、资源浏览和下载等。
资源管理平台使用B/S结构,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
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资源的管理与发布,资源的内容可以支持各种形式的文件,包括:文字、视频、音频、文本、网页、动画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对各种媒体都有良好的支持;在平台中看到的绝大多数多媒体资源,都能够在浏览器中实时显示或播放。
2、童书、旅游服务全媒体出版①童书儿童图书已经成为我国出版市场增长最快的门类之一。
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近两年我国儿童图书种类一直保持在2.2万种以上,总定价约60多亿元。
但竞争也同样激烈,全国570余家出版社除少部分外,几乎都曾涉足少儿出版。
另外,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的快速发展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为童书数字出版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是童书区别于传统图书,多功能效果和互动方式对于孩子来讲,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也是与国际儿童图书接轨的运作方式。
因为儿童是最愿意接受新鲜的阅读方式的人群,他们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改变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很强,对电子书,包括网络阅读等数字出版形式会产生好奇,会很快接受和适应;二是随着国家推动像电子书包之类的数字化教育,让电子书进课堂,会力促少儿出版由传统向数字转型;三是随着新一代家长的成长,对数字化儿童教育载体、数字化阅读形式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据调查,在APP平台,愿意为儿童选购付费阅读产品的家长高达80%,这是成人愿意为数字阅读产品付费下载可能的几十倍。
与成人出版市场不同,对于少儿出版来说,数字出版和纸质图书的关系,与其说是竞争,不如说是合作。
各种新形态的数字化产品,无论是电子书、手机阅读器,还是在线阅读、多媒体阅读,不仅不会冲击纸质出版物市场,这些产品反而给儿童出版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产品、多元化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数字出版是将创新引入传统生产方式,利用新技术实现新创意,使文化产业能真正实现向高经济价值的转化,是数字出版与少儿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最终目的,也是出版行业未来的产业蓝图。
我们在童书全媒体出版方面着力开发新兴童书作者和海外版权引进。
②旅游服务数字旅游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集成体系,体现的是旅游活动全过程、旅游经营全流程和旅游产业全链条的全面数字化应用。
数字旅游体系包括三大部分,分别为数字体验———旅游活动全过程,数字管理———旅游经营全流程,全程服务———旅游产业全链条。
数字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指的是整个旅游活动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数字旅游是以3S (RS、GIS、GPS)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技术、宽带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如3G)、云计算技术、SOA(服务导向框架)等技术作为支撑。
数字旅游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输入是各种旅游信息,包括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信息处理是对数字旅游体系中各种应用功能的实现;输出是数字旅游体系提供的所有服务。
我们通过“数字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湖北省博物馆项目开发,摸索一条数字旅游开发的新路子,主要成果包括:①数字景区建设系统旅游景区实行数字化的途径是建设数字景区系统。
数字景区就是要将一切可利用的信息技术(比如,IP电话、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电话会议系统、监控系统、售检票系统、LED/DLP 电子显示屏等)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服务、发展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升景区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整合景区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景区运营过程的有效管理和严密监控的全程数字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