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讲稿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讲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讲稿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讲稿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编排的,由《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四篇课文组成。

《古诗两首》由《乞巧》和《嫦娥》两首古诗组成。

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选编这两首古诗的意图:一是通过阅读古诗,了解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这两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二是从中感受牛郎、织女、嫦娥这三个神话中的人物。

三是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兴趣。

《西门豹》选编目的:一是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二是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那里。

《女娲补天》选编目的: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夸父追日》选编目的是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二、总体构想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七个模块:模块一:预习。

四篇课文连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质疑不解。

模块二: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以《女娲补天》为主,附带其它三篇课文。

同时,积累语言,通过记住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模块三:领悟表达(探究人物写法)。

后三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体会神话丰富的想象力,了解神话人物的神奇。

运用复述的方式,深入理解人物,同时积累语言,把人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模块四:习作。

、模块五:检测。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实际中。

三、实施说明这个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前一模块的任务可能要到后一模块去检查。

采用教学流程和板块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流程指示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教师循着这条路径可以有目的地实施教学。

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项目凸现出来,进行板块设计,需要对每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地思考。

流程设计是施教的线路,板块设计是施教的思路。

四、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神话中的人物,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2.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通过积累生动的语言,增加语言储存。

3.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4.提高学生以“讲故事”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模块一:预习1课时教学流程自由读这四篇课文,大概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字词句——把课文读通顺——小组检查字词句及课文朗读情况。

板块设计板块一: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语,填写预习汇报单,把在预习模块中已经掌握的字词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板块二: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模块二: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2课时)教学流程看图讲故事——自读课文,说说女娲和西门豹及夸父的初步印象——板书三个人物的主要特点——这些人物的主要特点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画出相关语句——交流化出的内容,指导朗读——说说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板块设计:板块一:看图讲故事出示课文五幅插图,指导看图。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

评一评,谁说得好?为什么?设计说明:通过讲故事,了解学生人物形象描述的实际水平,确定学习起点;激发学生兴趣,愿意把人物介绍得更好,有探究学习的动力。

这个环节与后面将要进行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遥相呼应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课文前后的细微差别,判断教学效果。

学生也可以通过前后对比,感受学习课文带来的经验,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

板块二:基础学习首先,自由读课文《女娲补天》,交流对女娲的初步印象;总结出女娲的主要特点: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默读,深入文字理解人物,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女娲的这些特点。

然后,以此种学习方法学习《古诗两首》《西门豹》《夸父追日》三篇课文,总结出牛郎织女期盼相见的心情,嫦娥后悔的心理,西门豹有智慧、讲策略,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的特点,并找出相关语言。

设计说明:神话故事主题的把握,要在了解所写事件的基础上,认真品读精彩章节,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入手,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个板块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总结出各个神话传说中人物的特点,并找出相关语言。

板块三:朗读设计1.学习课文《女娲补天》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

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划出文中描写女娲为补天所付出艰辛的句子。

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辛?找出来,并说一说你的感受,再读出你的感受。

通过朗读让人感受到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

2.学习《西门豹》,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西门豹的聪明智慧和将计就计。

设计说明:此板块通过朗读让人物形象鲜明起来,一是加深人物印象,再就是在朗读中积累语言。

能够通过课文语言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能力,能够用朗读表现人物形象也是语文能力,朗读表现力与语言理解历是相互提升的。

因此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朗读机会。

模块三:领悟表达(探究人物写法)(2课时)教学流程回顾四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出示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全面交流,进一步指导朗读——摘抄文章中的精彩词句——交流课外搜集的内容,进一步归纳神话传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板块设计板块一:复述故事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女娲是怎样补天的”这个问题,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最后班级交流。

引导学生多读书,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叙述顺序,先总结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就比较容易把课文的内容复述出来了。

设计说明:复述是中年级很重要的一个学习要求,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在复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顺序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楚、背诵课文的现象,应鼓励并建议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反对背诵课文并不是反对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如能恰当地把好词佳句融入到自己的复述中,还应该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板块二:大胆合理的想象第一段描绘了天塌下来所导致的悲惨景象,这幅画面,没有夸张和想象,是难以描画的。

她忙了几天几夜,炼了五天五夜。

从时间角度突出了女娲的神力,在写女娲补天时,“只见她端着一个装满液体的大盆,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寥寥数语,从看似轻松的动作中,凸现女娲的神力,使故事更加具有了神奇的色彩。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互相交流。

找出哪些词句表现了女娲补天的艰难,由此体会。

设计说明:丰富的想象是神话传说的重要特点,由此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神力,感悟故事的神奇。

板块三:朗读指导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诗两首》让学生结合神话传说,理解感悟诗意,读出诗意。

通过抓住关键词朗读,体会这个神话故事的完整、丰富、生动。

如描写天塌的情景,通过一连串叠词的运用(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逼真传达出人间的惨状;还有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的运用(找—挖—放—炼—化—装—端—泼等),十分生动传神;又如课文结尾段,“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看似写得随意,实则非常抒情、流畅,余味深长,值得好好朗读和积累。

设计说明:此板块的朗读设计不同于模块一的设计。

同样是在自己体会的基础上朗读,模块一强调自己设计,更注重学生平时的朗读经验的表现。

这里更注重方法的引领,通过这些方法的提示,促使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

方法提示应与学生的朗读实际结合起来,并且鼓励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朗读经验。

模块四:习作(2课时)1.交流想法。

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2.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

3.动笔。

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4.自我评价。

从故事是否完整、人物是否神奇加以评价。

5.相互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6.修改及誊抄。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设计说明:习作是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集中体现。

根据本单元学习获得的经验写出人物,是学生把自己的体验付诸实践的过程。

如果能把自己体会到的表现在习作中,就是一种提高。

习作后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用评价引领方向。

模块五:检测(1课时)板块一:基础检测1.学习本单元,积累了哪些词语?2.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设计说明:通过基础检测,检查学生对本单元字词的掌握情况,提示学生要有意识记忆重点词句。

板块二:交流收获1.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2.学了本组课文,你还想去读一些什么书?为什么?设计说明:此板块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目的使学生有意识反思学习过程。

交流收获可以从学习内容、语言积累、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方面进行。

交流是学生对整个单元学习的反思和成果整理。

读书建议,是读书的又一次交流,也是语文学习的又一次扩展。

六、问题研讨1、怎样指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巧妙破除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2、如何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七、测试题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40个知识点)一、看拼音,写词语。

(8个知识点)hàn zāi pū ténɡ qú dào zhēnɡ zháɡuàn gài tā xià quē shǎo(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