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喜欢的一档节目是大陆的《朗读者》,这是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
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用精美的文字以及平实的情感去体味文字背后的价值。
从节目的风格上来说是一个具有“正能量”的节目,并且具有很浓的文化特性,与之前比较火的几部文化类综艺,比如《诗词大会》《成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有着一些共同的价值取向。
其实我最开始知道这个节目,包括诗词大会、成语大会这样的节目的时候,我是不太有兴趣的,甚至还觉得这个节目很可能不会火,很可能是节目制作者、创意人的一厢情愿。
(为什么)因为我会觉得大家都太爱“娱乐化”了——“无娱乐,不综艺”,我相信大家可能也有同感,已经有很久的一段时间,我们一说娱乐节目,就一定会想到“真人秀”。
真人秀类的娱乐节目真的霸屏已久。
(但是)虽然有过好几个现象级的这类节目,但是其实发现越做越不好看了。
一方面是创意的枯竭,我想还有一方面也是观众的视觉疲劳了。
我之前就很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后来同类亲子类节目一下子出来了很多,最近好像还有个《妈妈是超人》。
我们知道,最终这几档文化类节目的口碑都非常好,虽然有一些批评,但是总体上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那之所以观众们最终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接受了这些节目,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1、时机:很简单的道理,大家想换一个口味了。
看了太多的惟娱乐至上、惟大尺度至上的节目,也该有一股清流出现了,这股清流就是文化类的综艺节目。
2、文化内涵:节目包装完全融入文化因素,朗读者所朗读的内容是节目的重点,朗读者的演绎更是关键,文章或者诗句的背景故事又构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感情。
这在《成语大会》《诗词大会》中体现得更好,选手们相互竞争,但是比的不仅仅是你的背诵能力,更是你对这些文化理解的深度。
3、节目形式的处理:连接大家共通的感情,拉开线下的连接点,取得情感上的共鸣。
节目线下流动录音棚“朗读亭”广州、北京、杭州、南京收集普通人关于朗读的分享,颇具看点。
这让很多不知道这个节目的市民知道了它,知道它的人也更会去关注它,是一种很好的节目的延续。
很多人会利用现有的电台APP去朗读,这也带动了一阵文化阅读的热潮。
以上是我介绍的节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