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精品课件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该作品成书后有 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 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 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 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 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 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 悲惨局面。
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核心人物介绍
政权
曹魏:曹操、司马懿 蜀汉:刘备、诸葛亮 孙吴:孙权
人物
人物 介绍
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 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 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 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 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再夺汉中。公元221年,刘备
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岁的曹芳即位。249年正月,曹爽兄弟 挟小皇帝外出拜谒高平陵,暂离京城。司马懿当机立断,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 了曹爽一派。
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马懿病死,但由于他工于心计,老谋深算,司马氏的势力早 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对朝政并无震动。其子孙仍把握曹氏朝 政。
经常与曹丕谈论大事,研究谋略,深为曹丕信服。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死了, 病危之时把辅佐曹睿之重任交给了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
曹睿即位,是为明帝,他封司马懿为舞阳侯。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 的将领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孟达本为蜀将,是叛变之后归附魏国的。司马懿当 机立断,魏军进城杀孟达,俘叛军万余,新城仍为魏占有。231年春,诸葛亮率十 司马懿 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诸葛亮的 进攻。
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 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他深通 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 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
人生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人物 介绍
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 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
采用攻心为上、攻战为下的方略,使孟获等心悦诚服,五年春,诸葛亮上《出 师表》,自统大军10万,进驻汉中,准备攻魏,六出祁山,于建兴十二年春统 军进驻五丈原,与司马懿所率20万魏军对峙于渭水南。八月,因积劳成疾,卒 于军中。
人物 介绍
字仲谋,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 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 成为一方诸侯。
孙权
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 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 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为替关张二人复仇发兵出击东吴,
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因此惨败使汉国元气大伤。公元223年,刘
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
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人物 介绍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时 值曹操一统北方,孙权虎踞江东,刘表和刘璋控制荆、益二州,但无所作为。
曹操
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 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 病死于洛阳。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 艺术典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 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 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 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 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整个故事在东汉末年至西晋初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
东汉末年,皇帝昏聩无能,宦官专权,朝廷腐败,百姓苦不 堪言,进而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乱世之中,一代枭雄与英雄人物竞相涌现。
时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 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 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 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 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 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 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军进取荆州,刘备兵败。
在此紧急关头,诸葛亮赶赴柴桑,同鲁肃、周瑜等劝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
诸葛亮 操于赤壁。建安十六年,刘备以助刘璋为名,率兵数万入益州,于次年与刘备
会师,攻取成都。蜀汉章武二年(222),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境), 次年病亡。诸葛亮奉遗命辅佐后主刘禅。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