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倒坍.(tān)稽.首(jī)面面相觑.(qù)B. 穷匮.(kuì)阴霾.(mái)恪.尽职守(gâ)C. 匀称.(châng)瞰.望(kàn)鳞次栉.比(zhì)D. 追溯.(sù)笑涡.(wō)吹毛求疵.(cī)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3分)A.禁锢恻隐心浮气躁粗制滥造B.销毁娇奢一泻千里相形见绌C.杀戮颓唐流芳百世随声附合D.喧泄阔绰山崩地裂毛骨悚然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水力资源与祖国的建设息息相关....,因而十分宝贵。
B.对于投机倒把分子,我们不能采取自由主义的态度,让它随波逐流....。
C.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状和寄生物大致相似,容易鱼目混珠....。
D.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无不表现得炉火纯青....。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于总统查韦斯逝世,在国际社会引起了不小的波动,使委内瑞拉国内形势成为焦点。
B.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斩获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C.刘翔、李娜、孙杨等,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在原本难觅中国人身影的领奖台上大放异彩。
D.公款大吃大喝现象越来越隐秘的根本原因,是党内某些同志心中没有百姓利益造成的。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还楞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6、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3分)①有些发明家就是在与生人交谈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因而有所发明创造的。
②与生人交谈可以使大脑得到锻炼。
③为了提高工作能力,我们应当经常有意识地与生人交谈。
④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与生人交谈时思维变得敏捷起来。
⑤经常说话,尤其在生人面前说话,总要尽量说得准确、鲜明、生动些,这就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
A、③①⑤②④B、③⑤①②④C、②⑤④①③D、④⑤②①③二、说明文阅读阅读说明文,回答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①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种体态小巧,行动轻盈的小鱼。
鱼医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用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细胞。
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的。
②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
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
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呢,根据海洋学家的观察分析,这种事情不会发生。
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会将鱼医吐出后再逃之夭夭。
③海洋学家试图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大为减少。
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疾病,一些鱼的鳞、腮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
海洋学家又做了一个试验,在一些鱼池中放有鱼医,而在另一些鱼池中不放鱼医。
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
④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⑤海洋学家还发现,拜访鱼医的病鱼以雄鱼居多。
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找不同的鱼医看病。
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
此外,海洋学家还发现,有些雄鱼根本没有负伤,也没有病,但它们仍然频繁地去找鱼医。
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鱼医给鱼治病,实际上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
B.根据海洋学家观察分析,即使遇上敌害,病鱼吃掉鱼医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C.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条鱼医6小时内可以医治300条病鱼。
D.雄鱼去找鱼医治病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发生激战,经常负伤。
8、下列关于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海洋学家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B.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
C.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分类别的方法,让我们清楚、全面的认识事物。
D.选文中第①段的第一句运用了摹状貌的方法有助于把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9、下列关于说明文语言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中的“竟”字是表示范围的限制。
B.“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
”中的“可能”一词表估计,用得不准确。
C.“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
”中的“必须一词强调了病鱼就诊时采用的唯一姿势。
D.“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
”运用了平实的说明语言。
古诗鉴赏题三、古诗词鉴赏(3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阅读上面这首诗,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11、按要求填空。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2)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武陵春》)(3)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这一思想贯穿诸葛亮的一生,他的《出师表》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
李白的“,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关切;苏轼的“,把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12----16题(12分)(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晏子谏齐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注释】①粟:指救济粮。
②里:指里巷。
③既事:指任职。
④兼月:两个月。
⑤陛:殿堂的台阶。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1)、朝服.衣冠()(2)、雨雪三日而不霁.()13、翻译下列句子:(2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14、出自甲文的成语,用来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而出自于《史记》的成语意思于此截然相反。
(2分)15、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又各有不同。
请从进谏的目的和进谏的方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4分)16、通过对两篇文章的阅读,请从做人或人际交往方面谈谈你的收获。
(2分)六、记叙文阅读阅读记叙文《病人》,回答17----20题(12分)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
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
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
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
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
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
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
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
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
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
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
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