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单元导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
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以“浓浓的乡情”为专题进行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梅花魂》,两篇略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组成。
本组选编的内容都是描写游子们思乡怀乡的。
《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学习目标】1、认识20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幽芳、漂泊、唯独、顿时、迷人、至少”等词语,并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相关段落。
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总体构思】本组课文的学习分三个模块完成:整体预习、基础阅读、整合阅读和拓展阅读。
整体预习学习内容: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四篇课文。
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理解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以自主学、小组学等多种方式自读、自悟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流程:一、导入1.读“单元导读”和展示思乡的古诗。
2.确立主题:“浓浓的乡情”。
二、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填写学习单。
《浓浓的乡情》单元词语学习单附:三、检查字词,发现方法,填写“我的发现”。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借鉴:借助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
2、汉字听写。
3、词语理解。
4、我的发现:(识字方法:随文识字、词语说话接龙等)四、学习“词语盘点”,填写“学习单”。
(借鉴:归类说话接龙等)五、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填写“学习单”的“主要内容。
《浓浓的乡情》整体感知学习单六、二读课文,梳理内容,填写“学习单”中“我的发现”A、小组成员分工朗读课文重点段,并说明理由。
1、读《古诗词三首》。
2、读《梅花魂》12—13自然段。
3、读《桂花雨》4—8自然段。
4、读《小桥流水人家》4—6自然段。
B、默读课文,我会运用摘录句段、题目扩展、问题回答等方法来概括了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
《古诗词三首》:————————————《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C、小组交流,体会情感。
基础阅读(1)学习内容:五年级教材上册第二组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内容,五年级丛书•上(2)《情归故乡》之诗意故乡中的《西江夜行》《望月怀远》、《秋思》、《乡愁四韵》等。
学习目标:1、赏读文本,感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解读文本,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借景抒情,体会作者的感受。
3、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一、音乐导入,感受和谐1、播放《大海啊故乡》,在音乐中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画面。
2、学生谈感受。
二、解读教材文本,总结方法。
2.重读文本,体会感情。
三、总结交流,探究发现。
A、小组合作探究。
(1)精读古诗中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B、讲一讲你的发现,填写学习单(一)。
四、阅读丛书文章,体会方法。
借鉴: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填一填。
1、品读《西江夜行》填入学习单(二)。
2、读写结合。
故乡是我们出生的地方,故乡让我们认识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
运用今天学到的抓住细节(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语言情感的表达方法,写一写你童年时在故乡时的所见所闻。
基础阅读(2)学习内容:五年级教材上册第二组《梅花魂》内容,五年级丛书上(2)《情归故乡》之“水是故乡甜”中《家乡的桥》、《望月思乡》、《水是故乡甜》,“心灵的故乡”中《一起长大的玩具》、《故乡的云》等。
学习目标1、赏读文本,感受人与梅花、故乡之间微妙真挚的情感。
2、解读文本,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的表达方法。
3、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1.A.音乐导入,情景交融。
小耳朵,听一听。
播放《故乡的云》这首歌,让孩子们在音乐中体会思念的味道。
B.初读感知,走进文本。
小嘴巴,读一读。
2.问题来袭,激发动机。
小手指,动一动。
我们驾着小舟继续前行,突然,我们发现了一块新大陆:通过初读课文,思考题目的来源,边读边思考: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那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重读课文,圈圈点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关键词,重点句。
3.读书比赛,高效淘金。
小眼睛,找一找。
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对读、指名读、师范读等形式,在热情的读书声中感受读书的乐趣,进而在最短的时间里纠正读音,找出关键词句。
结合主题丛书2情归故乡,积累好词好句。
如“水是故乡甜”中《家乡的桥》、《望月思乡》、《水是故乡甜》,“心灵的故乡”中《一起长大的玩具》、《故乡的云》等。
4.阅读丛书文章,完成学习单欣赏美图,体会感情。
(动态连环梅花图)5.总结回顾,分享收获。
小组合作,自我总结本节课内容,在此基础上,请其他小组来补充。
整合阅读学习内容:五年级教材上册第二组《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五年级丛书上(2)《情归故乡》之“水是故乡甜”中《门前,那棵梧桐树》、“最美是故乡”的《榆钱饭》和“永远的乡愁”中的《开放在小河边的微笑》。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7、8课。
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7课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想象8课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3、学习丛书《情归故乡》之“水是故乡甜”中《门前,那棵梧桐树》、“最美是故乡”的《榆钱饭》和“永远的乡愁”中的《开放在小河边的微笑》等3篇文章。
学习流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二、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
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三、默读7课。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四、默读8课,找找课文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三处景物?想一想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给你的感受或留下了什么印象?五、学习《门前,那棵梧桐树》、《榆钱饭》和《开放在小河边的微笑》1、自由阅读。
2、填写学习单。
六、我的读书收获拓展阅读(一)“水是故乡甜”一组1、小组合作学习《家乡的桥》交流: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自己对小桥的感情的?家乡的变化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2、自读《后院的绿草地》、《望月思乡》、《故乡的颜色》、《绵绵土》勾画批注。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拓展阅读(二)•学习“心灵的故乡”一组•1、自主阅读:《主题丛书》中的“心灵的故乡”中剩余的文章。
•2、根据课后提示,把握文章主要内同。
•3、汇报交流:自己的收获•4、积累好词佳句。
拓展阅读(三)•学习“最美是故乡”一组•1、导入:说起故乡,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变得多情起来,文人歌颂故乡,画家描绘故乡,游子归来建设家乡,没有人能忘记故乡。
故乡的风土人情,一草一木,无不牵动这人们的心弦。
本单元将带我们去体会故乡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年代的风俗文化,尝尝故乡的野菜、鸭蛋,过过腊八节,闻闻泥土的气息,感受如花般的故乡美景!2、自主阅读、汇报交流,学习作者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拓展阅读(四)•学习“永远的乡愁”一组一、导入:总有一个地方,让人魂牵梦绕,让人望穿秋水;总有一丝情愫,醇厚香烈,让人永难割舍……让我们用心品读文章,感受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乡山水,使人荡起回肠的人间真情。
只要我们用心去读,我们不仅可以学到街舞抒情的写作方法,还可以学到抓住任务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特征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自主阅读丛书,批画圈点。
三、汇报交流1、合作诵读《七十年前的开笔》2、抽签朗读:文章片段3、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
4、小组展示:你读完自己喜欢的文章的收获:a、主要内容b、感悟理解c、作者的表达方法四、评议小结拓展阅读(五)学习“诗意故乡”一组•1、导入:诗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
所以,不仅中国的文人墨客喜欢它,外国的文人对它也特别钟爱。
人类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诗词的天空更是群星璀璨,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就从这满天星斗中撷取一颗叫作“思乡”的小星星献给你,一起来领略一下诗词文化的博大与情深,体味诗词中那怅然而悠远的思乡之情吧!•2、反复诵读、与同学交流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