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_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续)
世界近代史 [十六世纪—20世纪初]
1:资本主义的酝酿时期(15、16世纪)
背景:14世纪前后,在地中海地区(意大利)城市国家兴起,商业、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封建教会对人民思想的禁锢。

时间: 14—16世纪,兴起于意大利,后向欧洲扩展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领导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
主要内容:以弘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方式,进行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但丁(意)《神曲》,----文艺复兴的先驱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英国)《哈姆雷特》等
哥白尼、布鲁诺、伽里略—天文学
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
注:达·芬奇把艺术创作与科学研究结合,其作品体现了人
对东方财富的贪婪。

具备条件:地理知识丰富(地圆说)
航海技术、设备成熟(指南针)
国家支持(葡萄牙、西班牙政府资助)
代表人物:[葡]迪亚士-发现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达·伽马-第一个航海到达印度(满载而归)
[西]哥伦布-发现美洲,到达古巴、海地
麦哲伦-受命进行环球航行(死与菲律宾)
把世界连为了一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第一阶段-15、16世纪,葡萄牙与西班牙
第二阶段-17世纪,英、法、荷兰
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称霸一时。

(日不落帝国)
殖民罪恶:殖民掠夺、种族灭绝、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开始于葡萄牙,英国是最大的贩卖黑人的国家,欧洲(工业品)—非洲(黑奴)—美洲(工业原材料),这使非洲
丧失近1亿的劳动力;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资本,发展
资本主义。

]
影响:给被殖民的民族带来了沉重的民族灾难;
掠夺殖民地财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

反殖斗争:[美洲]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华盛顿领导)
19世纪初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亚洲]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
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1857年章西女王)
[注: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如:克莱武洗劫孟加拉。

]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代表人物:克伦威尔(议会军)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 1640年,新议会要求限制王权,革命爆发。

大事: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英国成立共和国。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1688年,宫廷政变,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重要文件: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

影响: [国内]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代表人物:华盛顿(大陆军) 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
开始: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大事: [建军]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华盛顿)
[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这
标志了美国诞生。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胜利]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制宪: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总统制,
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


影响: [国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确立比较
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界]对法国、拉丁美洲革命起到推动作用。

] —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
教会的猛烈抨击,对“自由”“平等”思想进行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严重阻碍-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属于第三等级) 代表人物:罗伯斯比尔、拿破伦
开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大事: 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后
处死路易十六。

[高潮]雅各宾派专政时期 [巩固]拿破伦执政时期 重要文件:《人权宣言》(体现反封建的思想) 《法典》(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封建势力,推动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制定法典的范本。


影响: [国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世界]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
有很大影响。

根本原因:北方工业资本家与南方种植园主的矛盾焦点是
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劳动力问题)
导火线: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第16届总统。

开始: 1861年4月,南方发动叛乱。

转折: 1862年,林肯政府发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极大地鼓舞民众、黑人革命热情)
代表人物:林肯(维护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


影响: 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清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内容:⑴农奴在法律上已经是“自由人”
⑵地主无权再买卖农奴及干涉他们的生活
⑶农奴若想获得“份地”,必须高价“赎买”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是俄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政治上沙皇专制)
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到来,使民族危机产
生;受西方影响的中下级武士发动倒幕运动。

开始: 1868年,明治天皇实行改革
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
工业)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转折
点,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命运;后走上了对外侵
略扩张的道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原因:海外殖民地对商品的巨大需求,手工工场无法满足
开始: 18世纪60年代,首发于英国,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为标志。

时代标志: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蒸汽时代”交通工具: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研制轮船
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火车-旅行者号
完成: 1840年左右英国完成,美、法先后进行
实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一次生产方式革命
影响:[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社会]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其统治确立下来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分化、尖锐对立
[世界]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

[注:英国能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前提条件是资本主义
]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代表人物:美国人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灯泡(发明大王)
交通工具: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研制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研制飞机。

通讯工具:有线电报、有线电话、无线电报相继出现
影响:[生产力]进一步推动工业的发展,提高生产力
[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关系]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注:出现新机器--
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出现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第一次工业革命) ]
1:兴起:背景(工业革命后,两大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代表(英国的宪章运动)
[时间:1836年-1848年
纲领:《人民宪章》,工人争取普选权。

特点:世界上第一次政治性、群众性无产阶级革命
教训: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革命运动就会失败。

]
2: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
条件:无产阶级斗争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
马、恩对人类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马、恩参加工人运动实践。

时间: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作用: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工人运动进入到新时期
3:革命实践:
巴黎公社(1871年)-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尝试
十月革命(1917年)-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建
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
[注:在“五月流血周”后,鲍狄埃创作《国际歌》 ]
国主义国家(德国)要重新瓜分世界。

阵营:三国同盟(德国)与三国协约(英国)
导火线: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斐迪南大公遇刺)
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重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70多万)重要事件:1917年美国参战(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结果:协约国获得胜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