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烷氯化物

甲烷氯化物

甲烷氯化物
一、产品性质:
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也称氯仿)、四氯化碳四种产品的总称,简称CMS,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

氯气和甲烷的不同比例决定一氯到四氯的生产比例,当氯气和甲烷的克分子比为0.8:1时,一氯甲烷生成最多;当氯气和甲烷的克分子比为2.6:1时,主要生成三氯甲烷;当氯气和甲烷的克分子比为3.6-3.8:1时,主要生成四氯化碳。

二、应用领域与用途:
一氯甲烷作为甲基氯硅烷的原料,85%以上用于有机硅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用),也用于甲基纤维素等产品的生产;二氯甲烷主要用作医药、农药、替代CFC11用作聚氨酯发泡剂、替代苯和二甲苯用作粘结剂溶剂,也可用于金属清洗和电子清洗行业,近年来开始作为生产致冷剂HFC32的原料;三氯甲烷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大部分用作生产HCFC-22和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三氯甲烷也是优良的有机氯溶剂;四氯化碳主要用于生产HCFC-11/12和有机氯溶剂。

所有氯甲烷都广泛用作溶剂,它们的溶解性强,且具有不燃(除CH3Cl外)的优点;其缺点是均有毒,使用时须采取特殊措施。

一氯甲烷可用作低温聚合生产丁基橡胶的低温溶剂。

二氯甲烷常用作涂料、电影胶片、醋酸纤维、碳酸酯等生产中的溶剂,也用于金属脱脂。

三氯甲烷则是青霉素、维生素、油脂及生物碱等的萃取剂。

此外,它们还作为中间体或反应组分应用于各个领域,其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大。

例如:一氯甲烷是生产甲基纤维素、甲基氯硅烷、甲基铅的原料和某些农药的甲基化试剂,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主要用于制造氟利昂。

纯净的氯仿,过去作为麻醉剂使用,但因有毒现已不用。

三、生产方法:
国外生产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主要采用甲醇法和甲烷法。

生产四氯化碳采用的方法较多,有以乙醇或甲烷为原料深度氯化,二硫化碳氯化,C1~C3高温氯化生产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两种产品。

西德赫斯公司还开发了用烃类废料及其绿化衍生物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氯解反应生成四氯化碳并副产氯化氢的技术,反应压力为5Mpa,温度为620℃。

该法西欧目前有装置在生产。

意大利蒙特利尔公司采用的氯乙烯废气废液高温热氯化法生产四氯化碳并联产四氯乙烯工艺,反应条件较为温和,其反应温度为525℃~580℃,反应压力为0.07~0.082Mpa。

该技术已转让给我国上海氯碱,已正式投产使用。

日本德山曹达公司开发的一种一氯甲烷低温液相氯化法制取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技术,具有产品质量高,原材料消耗低,能耗少,运转周期长等优点。

我国首套引进装置是浙江巨化在1993年引进了一套甲醇法生产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装置,产品质量和原材料消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下。

江苏梅兰在20世纪90年代未期引进技术和关键设备,采用甲醇法建设了一套30.0kt/a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生产装置。

四川鸿鹤采用的是天然气热氯化法(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泸州北方拥有自主产权的甲醇法生产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生产装置。

四、消耗定额:
氯甲烷(kg/t)
二氯甲烷(kg/t)
三氯甲烷(kg/t)
四氯化碳(kg/t)
五、国内生产企业及产量:
目前国内除自贡鸿鹤化工保留了3万吨/年的天然气热氯化法的生产设备外,其余企业均采用甲醇法生产甲烷氯化物,据了解,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的产品比例为30~60:40~70,2005年我国甲烷氯化物产能约66.2万吨/年,产量为57.04万吨。

2007年甲烷氯化物装置能力达到102.2万吨/年,产量达到81.5万吨,由此可见,甲烷氯化物行业正在20%的增长基数之上迅速向前迈进。

我国甲烷氯化物主要企业有江苏梅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巨化集团、山东金岭化工股票有限公司、中国昊华集团西南分公司、山东东岳氟硅材料有限公司等。

我国甲烷氯化物主要企业及生产能力统计表
万t/a
六、行业现状:
目前国内销售和使用的甲烷氯化物主要是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甲烷氯化物生产能力已经大于市场需求量,再加上每年进口的约18万t,国内市场供应量远大于消费量。

市场供求的不平衡造成国内甲烷氯化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生产装置开工率降低。

另外,随着甲烷氯化物国内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外公司竞相加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部分国外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向我国大量出口甲烷氯化物,然后再从我国大量低价采购R22、R32、PTFE等产品,消耗了我国有限的氟资源,不利于国家资源的保护。

但是在国内由于甲烷氯化物产能的急速扩张,产量已远远超出国内市场需求,由于各地区扩产产能不均匀,导致市场竞
争日益激烈,国内各主要生产厂家在主要消费市场大打价格战,形成恶性循环,日前国内甲烷氯化物行业而言,寻求新的市场转移国内的供需矛盾才是以后工作的关键所在。

从2006年开始,甲烷氯化物市场行情一直在低位徘徊,价格在盈亏线上下波动。

特别是进入2008年10月份以后,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甲烷氯化物的价格跌入谷底,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市场价格跌破2 000元/t,最低为1 500元/t,国内生产装置的开工率不足60%。

2009年1—2月份是甲烷氯化物周期性旺季阶段,虽然市场需求量和价格有所反弹,但力度与往年同期相比,仍有很大幅度的回落。

企业开工率不足、产品价格倒挂,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大的困难。

根据甲烷氯化物行业当前生产情况和市场消费趋势,分析甲烷氯化物的市场前景,为甲烷氯化物生产企业调整生产能力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发展思路提供参考。

一、“十一五”期间国内甲烷氯化物的基本情况
2005年国内有8家甲烷氯化物生产企业,总生产能力为65.7万t/a,2006—2008年新增了常熟理文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生产企业, 2008年,国内甲烷氯化物生产能力达到122.2万t/a,同比2007年增加了22%。

2010年国内甲烷氯化物生产能力达到151.0万t/a,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加40万t,增长率达到41%。

“十一五”后两年,江苏梅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山东东岳氟硅材料有限公司等拥有甲烷氯化物产品链的企业的甲烷氯化物生产能力增幅较大,其他企业明显放缓了甲烷氯化物的扩产。

尽管如此,2008—2010年国内甲烷氯化物的生产能力仍有大幅的增长,而且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

二、国内甲烷氯化物市场前景
〈一〉消费构成
1、二氯甲烷
目前国内二氯甲烷的消费以黏结剂、医药、聚氨酯发泡、清洗剂、氟制冷剂为主,其消费结构见表。

表:国内二氯甲烷消费结构
2、三氯甲烷
国内三氯甲烷的消费领域以R22为主,其他消费领域为医药、农药、清洗剂等。

其消费结构见表。

表:国内三氯甲烷消费结构
〈二〉市场前景分析
1、市场前景分析
(1)二氯甲烷消费与市场
2008年二氯甲烷表观消费量为36.92万t。

二氯甲烷在国内的消费领域主要为黏结剂、医药和聚氨酯发泡,占消费总量的87%。

其中,占35%的黏结剂全年消费的二氯甲烷为12.91万t。

黏结剂主要用在皮鞋和运动鞋制造上,中国是一个皮鞋和运动鞋的出口大国,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的升值使皮鞋和运动鞋出口量大幅减少,二氯甲烷的用量也随之减少,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加重的一年,中国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所以皮鞋和运动鞋出口量的减少,使二氯甲烷的用量继续减少。

(2)三氯甲烷消费与市场
2008年三氯甲烷的表观消费量为57.48万t,其中用于生产R22的三氯甲烷约为50.58万t,占全年消费量的88%。

2008年R22产量约为36.13万t(1t R22消耗1.4 t三氯甲烷),其中来料加工的三氯甲烷(约为16.57万t)生产的约12万t R22基本用于出口,国内的R22消费量约为24.13万t。

2008年国内用于PTFE、氟橡胶消耗的R22约10.86万t(折合三氯甲烷约为15.20万t);实际用于R22制冷剂为13.27万t(折合三氯甲烷18.58万t)。

也就是说作为生产原料用消耗三氯甲烷约为15.20万t,这部分将不受限制;用于制冷剂消耗三氯甲烷约为18.58万t,这部分将随着R22制冷剂的削减、淘汰而使三氯甲烷的消费将逐年减少,所以 2010年后三氯甲烷消费递减量是很大的。

根据上述对国内外甲烷氯化物消费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国内甲烷氯化物产业已经走过了发展期而正在进入过渡期,特别是随着2015年我国R22的
削减,国内甲烷氯化物消费市场将开始逐渐萎缩。

预计未来数年我国甲烷氯化物国内消费量将维持在90万-100万t/a,生产能力远远大于消费量。

从近年来国内甲烷氯化物市场价格趋势来看,甲烷氯化物行业的利润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国内有关企业不要盲目新建甲烷氯化物装置,建议在深入分析市场情况、原料供应及技术来源等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项目竞争能力分析,鼓励与现有甲烷氯化物企业合资合作,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的,形成甲烷氯化物行业有序竞争的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