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问题导学开题报告(2)

2021年问题导学开题报告(2)

问题导学开题报告(2)
问题导学开题报告
3、通过它的实施,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性格学生存在着一定的智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设计相应的“导学案”,使“导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落实因材施教。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导学案”的作用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在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很好的理论依托。

这是我们设计“导学案”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5、“导学案”,从教学模式来看,它触动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
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先学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先学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及任务
本课题研究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把握“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题策略,以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转变教师角色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实现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为目的,以校本教研为推力,着力构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重建课堂文化,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从xx年9月至xx年6月,
计划用一年半时间完成。

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xx年9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调查我校教学现状,查阅“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现状,为项目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指导,并邀请相关人员或本校各学科组的骨干教师指导、论证,拟订实验项目实施方案。

2、课题研究是需要理论指导的。

在理论指导下的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和高度。

因此理化组组成员首先抽出一定的教学空余时间认真学习有关的文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10月--xx年5月)
1、采用收集法:将理化组各科的导学案进行收集。

(由任课教师结合日常教学根据实际教学进度收集)
2、采用对比、归纳法:将自己在教学时所用的导学案的方法与
其他老师的方法加以比较,选择效果好的;将自己在导学案实验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和归纳。

理清自己的问题,探寻有效的
实施策略。

3、利用实验法:在分析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将探寻到的实施策略进行新的导学案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以便及时改进策略,提高课堂有效性。

(即实验研究编写导学案集、案例集)。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xx年5月—xx年6月)
本阶段主要是汇总、课题实验材料,加以科学地分析和提炼,形成形式丰富的具有较强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申请结题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文献法: ___实验教师积极参阅教育文献,了解最新教育动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力争对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初中“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了解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2、调查法:每个实施阶段都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调查初中学科“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所呈现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3、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共同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往复循环,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 ___教师撰写“导学案”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教学叙事与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

七课题完成的条件和课题的 ___管理
(一)课题完成的条件
1、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参加本次课题研究的共有9人,其中有 4个一级教师。

有较好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责任心强,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

2、本课题得到校 ___的大力支持,学校愿意并能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保证。

(二)课题的 ___管理
组长:许瑾
成员:理化作全体成员
八、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范围
课题研究的第一实施阶段在所有班级理化生学科进行实验,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在所有班级理化生学科进行实验。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西安远东第二中学是陕西省标准化高中,从XX年开始进行新课程___---推行导学稿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还不断深化探究教学,完善导学稿教学模式,在课改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随着课改的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滞后, ___的只是学生眼前的成绩,而漠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管理不是向课堂要质量,而是通过延长
师生在校绝对时间的死办法,加班加点,搞机械重复的劳动,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死胡同。

尤其是导学稿模式中作业巩固环节的弊端日益显著.各类学习 ___资料充斥泛滥,老师不加选择,乱定一气,资料满天飞。

布置作业时嘴一张,笔一挥,只图形式,不顾效果,学生苦不堪言。

年年喊减负,负担却越来越重,学生越学越累。

新课程 ___进行到现在,专家们众说纷纭,我们也莫衷一是。

还好,真正每天在教室里和新课程打交道的,站在讲台上能够决定点什么的,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还是我们一线教师,而教育变革的最终力量可能还是我们这些‘草根”。

(潘小明,“数学生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作为一线老师,我也深深地感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有相当多的人是处于烦和累之中,这种烦是----不想学非学不可的烦;这种累是花了力气却得不到成功的累。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编写组副主编张思明老师认为:学习活动缺乏实际、有效、科学的指导、管理,是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低,学业负担重,心理健康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学生身心受到摧残,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___学习、___生活、 ___处事的能力差,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课后巩固环节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并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同时也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可见增强作业的有效性不仅是学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导学稿”是一张师生共用的教学文稿。

它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

它把研、学、教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研定导,以导促学,以学定教,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的互动交流,实现教与学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其基本环节主要包括:课前自主预习、课堂探究研讨、课堂达标测评,课后巩固。

而课后巩固中作业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过程,其设计思路应当适度开放,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贴近学生心理的特点,增强实践性、探索性,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知。

本文就导学稿在作业巩固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

运用新课程理念,通过反思“传统作业”的弊端,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策略,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新型作业的几点尝试:限时作业、自助餐作业、探究作业、实践作业等.以高中数学作业为例,通过对导学稿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旨在希望对导学稿的进一步 ___与完善尽自已的绵薄之力,使导学稿真正成为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的载体.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人本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要求课程内容设计应该尊重学习者的价值与需要,要把学习者当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看待,应在知识平等性前提下,设计课程内容。

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师生之间要进行平等的.对话和心灵沟通,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表现在作业的设计中,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事。

(二) “最近发展区”理论依据: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持续影响了教育理念数十年,其思想的光辉随着经验与实践的证明愈发彰显出弥足珍贵的价值,并有机地渗透到当代教育理论中,对当代教育理念的重构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学生数学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应该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

由于分层作业的份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
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自助餐作业、探究作业,实践作业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

限时作业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