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意义

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意义

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意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创造新局面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段时间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以至于发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过后,我们党面临着在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

但是这一进程中, 受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

由于“左”思想的长期影响和束缚, 许多人还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毛泽东思想, 还不能正确区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和晚年错误,还不能从“文化大革命”的指导理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中摆脱出来。

这就使得思想路线条的拨乱反正异常艰难, 也使得解放思想成为当时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邓小平大力提倡实事求是,他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是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以实事求是为指导精神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断的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就曾经说过,“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的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在他看来,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主义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改革开放30年得历程中,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把科学发展贯彻
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心给予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吧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1997年初, 邓小平同志去世, 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考验摆在党和人民面前, 与此同时,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各种深层次的予盾要求更好解决, 各种思想理论上的疑惑需要加以澄清。

面对这样重大右史关头,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更高地举起了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坚持了党的思想路线,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作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新的科学论断和重大决策。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更明确的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进入21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到了一个战略机遇期和多种矛盾的凸显期并存的十字路中。

一方面,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卓著成果, 经济总量跃入世界前四, 外贸进出口总额为世界第三, 工农业主要产品总量名列世界前茅,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出, 民主法治建设顺利推进, 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 另
一方面,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十分严峻, 经济深层次运行中的新难题, 与国际经济融合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以改善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课题, 公民民主意识提升后对制度安排和法制建设和新要求等, 还需要一提的是, 形成一套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有效政策,复杂而艰巨。

这些问题不可回避, 如果不能逐步解决而任其发展, 就会阻碍改革开放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要使党的事业不停顿, 首先要理论创新不停顿。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他说,越是形势好,越是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越要坚持求真务实,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

在这次讲话中,求真务实被提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是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回顾我们的奋斗历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我们的前进道路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以科学
的实践观为基础,将思维的客观性和能动性统一起来,阐明了人类意识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确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

在这三大作风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正式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形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