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藏国企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发布时间:2004-04-17 来源:西藏发展论坛作者:尹逊国[进入论坛][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西藏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受历史和自然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大多数国有企业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有的甚至面临破产和倒闭,致使部分企业职工面临着下岗和待业。
这问题如不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将直接影响到西藏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也直接影响到西藏社会局势的稳定与长治久安。
那么,怎样解决这一突出的问题呢?笔者认为,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当务之急,就是要切实转变作风,正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帮助和扶持企业走出困境。
一、当前西藏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西藏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基数不清,分类指异缺乏力度。
在企业的汁册与统计上,相关部门的统计数字差别很大;在企业的分类和管理层次上也不一致,有的企业名义上归地区管,地区鞭长莫及,县里又不好管,造成了谁都管谁都管不好的局面。
这样对企业的分类指导和分级管理体制就难以落到实处,从而影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是市场竞争无序,资源浪费严重,国有企业形不成规模效益。
政府有关部门对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区资源优势认识上有偏差,对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客观上认为相关企业多了,就会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事实上却是僧多粥少、你争我抢,各企业都形不成规模效益。
三是企业改制工作不彻底、不到位。
虽然我区已建立了国资经营公司,但上市公司国有法人股的资产管理、发展方向,还只是在探讨阶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责履行也不到位。
四是资金流动迟缓,企业面临破产和倒闭。
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造成的大量物资积压,而现在又卖不出去,企业不知向何处转向,没有效益,只得向银行贷款,有的企业甚至欠债上亿元,把企业的地皮、房子、办公楼都抵押给了银行,再想贷款上项目、搞技术改造又无法贷到款,致使企业面临破产和倒闭。
五是企业市场开拓不够,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六是企业人才匮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少。
有些企业领导即使想把企业搞活、搞好,但限于知识和管理水平,也不知从何处突破,例如在量化产权问题上,有的企业领导搞不清楚,主管部门需要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去作工作;职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个别企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85%以上,一些国有老企业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加之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又不能给他们以优惠的待遇,使急需的人才进不来,现有的人才又留不住。
七是政企不分,责权不明。
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企业在宏观指导上和政策上支持不够,而对企业卡得太多、太死,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八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企业负担沉重。
九是企业职工的工资较低,生活困难。
总之,西藏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由于我区的国有企业大多是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都很有限。
加之计划经济体制自身存在的弊端和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国有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中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现在市场放开以后,这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加突出的展露出来,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羁绊。
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对策予以解决。
二、西藏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分析纵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历史的、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体制上的原因;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工作作风飘浮、指导力度不大的原因。
第一、从体制上看:一是有些企业计划经济时期担负着物资储备任务,现在市场放开后,他们储备的物资,因主管部门没有明确处理积压物资的办法,企业不敢擅自处理,致使企业缺乏流动资金,使再生产陷入困境。
二是国有企业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吃大锅饭的现象,激励竞争机制没有建立,奖惩制度不健全,生产经营和职工收入分配等方面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即使已改制的企业,也没有完全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严重影响了效益较好的企业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资产流失比较严重,一些改制和未改制的企业都存在国有资产“人人都在管、人人都不管”的现象,致使企业连年亏损。
四是企业领导不内行,没有建立企业领导和职工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和激励制约机制,工作协调难度大,班子共同承担风险能力差。
第二,从企业自身情况看:一是有的企业自身决策不科学、不民主,对市场缺乏有效预测,投资前没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特别是重大决策失误,也无人追究,致使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是有一些企业领导班子对搞好企业的信心不足,经营思路狭窄,经营管理不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开展多种经营做得不够,发展思路不清,干部职工忧患意识不强,悲观失望,“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是有些企业没有长远发展规划,企业生产经营短期行为严重,短期内虽给企业带来了较好的利润,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四是企业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相互脱节,工作无章法,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是有些企业领导干部作风不扎实,班子不团结,廉洁自律意识差,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铺张浪费、公款吃喝玩乐现象比较严重,在企业职工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六是企业干部职工整体素质较低,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
第三,从党委政府部门指导上看:一是政策不到位。
党中央及区党委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文件传达不到企业,使干部职工不了解具体政策,妨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是党委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过多,企业没有自主权,特别是没有用工和分配自主权,有的政府部门领导插手企业人事安排,造成企业领导之间关系不和,决策意见难以统一。
三是市场竞争无序。
政府部门没有从宏观上掌握和控制好有限的市场,致使国营、集体、私营企业盲目生产,市场秩序混乱。
四是党委和政府部门对企业关心不够,扶持力度不大,特别是对一些即将倒闭和破产的企业,没有给予休养生息的机会,减免税收和落实贷款贴息政策。
五是有些党委和政府机关,特别是企业主管部门,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差,很少到企业调查研究,制定对策。
第四,从企业党建工作看:企业党建工作普遍比较薄弱,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有的主管部门对所属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领导和指导不到位,中央及区党委关于企业党建工作的方针在有的企业没有得到落实;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得不紧、不实,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职工队伍思想状况了解不透,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有的组织建设工作薄弱,企业党组织和群团机构不健全,领导班子配备不合理;有的不重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甚至连发展党员的工作也经常滞后;有的党风廉政建设不扎实,缺少监督制约机制。
三、加快西藏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对策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并消除企业职工在困难中带来的思想问题,就很有可能被达赖分裂主义分子所利用,乘机拉拢、怂恿我们的企业职工,使他们与党和政府产生对立情绪,影响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影响社会局势的稳定。
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我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从而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护西藏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一)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对我区国有企业的指导。
目前,我区的国有企业由于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资金短缺等原因,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许多国有企业面临着破产和倒闭。
面对这一现实,作为党委和政府部门,最关键的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自觉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与时俱进中先行一步,寻求企业的生命线,切实加强对西藏国有企业的指导。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学习是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环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寻求企业生命线的有效途径。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WTO知识,立足西藏的实际,站在更高的起点,从更高的境界去认识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各种矛盾,去认识加快发展国有企业的重大意义;要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上体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从创新意识、创新机制、工作目标上体现“四个新”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党委和政府部门对加快我区国有企业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
二是要对照先进找差距,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不断查找差距、学习先进经验、超越自我是与时俱进的最有效途径。
虽然我区部分国有企业近几年来取得较快发展,但与自身所具有的条件和优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固步自封、盲目自满等制约发展的障碍。
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跳出西藏、跳出企业,向全国一流的企业学习,向身边先进的企业学习,学人之长,纠己之短,从而学出压力、学出干劲、学出方向、学出办法、学出成果,形成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同时从我区各国有企业的实际出发,着力在深化市场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城币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各种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研究制定具有突破性的政策和措施,为西藏国有企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通途。
三是要建立创新机制,增强企业的活力。
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而制度是推进创新最根本、最有效的保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工作的注意力、着重点集中到建立企业创新机制上,根据我区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建立起科学的企业创新目标、创新记录,以及企业创新的考核评估机制、约束机制,真正靠制度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使我区国有企业形成旺盛的创新活力和持久的创新能力。
(二)坚持教育为本、从严管理,进一步提高我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扭亏为盈、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领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了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要把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
要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组织企业职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结合西藏国有企业的实际,广泛开展“四观”、“两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企业职工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爱岗敬业,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引导企业职工深刻认识西藏国有企业的发展事关西藏社会稳定的大局,从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工作的原则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为企业分忧。
第二,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指导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