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创业方案
“余额宝”的火热迅速将人们的视线聚焦,“互联网金融”尤其
P2P行业的瞬时升温,不但赢得资本青睐,还吸引了一大批创业者
纷纷加入。
“P2P网贷”平台在我国最早兴起于2007年,2011年进入快速
发展期,全国网贷平台数量在2012年猛增至2000余家,比较活跃
的有400多家。
进入2013年之后,网贷平台的数量仍以平均每天
1~2家上线的速度快速增长。
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列入统计范围的430家具有代表性的P2P网贷平台总成交量约为
112亿元。
诸多嗅觉灵敏的创业者早已将触角伸向互联网金融领域。
然而对于这些创业者而言,大多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业务为突破口:或学习
研究多年,或对业务流程较为熟悉,然后寻找合伙人、组建团队,
迈入创业行列。
风来了,猪就能飞起来?看他们如何将互联网与傲慢的金融融合
起来。
草根凶猛――张扬
但他所创立的新新贷,却已经是P2P行业的元老级企业,顺利度过了惨烈的初期洗牌,交易额已经从初期的每月100万,增长到现
在的1.5亿。
这位草根创始人的创业,经过了一段“创业+打工”的
阶段。
新新贷成立初期,公司仅有张扬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陈志飞――张扬在银行工作时的领导。
从行政、HR、业务员,两位光杆司令都
亲力亲为,初期的业务,也都需要自己亲自出马。
在传统银行业积累的信贷管理经验,以及“打工”的心得,使张扬更为看重人的作用。
因此,新新贷也是行业内最早引入管培生制
度的公司。
“P2P行业很新,人才的培养速度远远跟不上。
”管培生制度引入了一批高学历人才,初期的管培生由创始人亲自培养,并且组成了公司的管理骨干人才。
时至今日,新新贷已经走过3年多的历程,始终专注P2P领域。
而张扬对P2P的钟情,正是源于对该市场的看好。
2011年,张扬开始了解P2P行业,并接触到一些优秀的公司。
在传统银行业积累的信贷管理经验,对张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正因为有传统金融的基础,转型互联网才能更顺利。
”张扬如是坦言。
“钱”二代――许泽玮
首先团队的搭建与组合就是一门学问。
经过反复的试错,目前在他的团队里,具备银行、基金背景的人员就占到一半,他们都拥有很丰富的传统金融资源和经验。
“但目前我仍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招聘。
”许泽玮介绍说。
自幼受家庭熏陶,又有传统金融以及互联网行业的从业经验,许泽玮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很深刻。
他依然清晰地记得,91金融的第一款产品诞生的过程。
“起初我们只是想着帮金融机构在网上卖产品,后来做着做着就做成了一个平台,于是就有了91金融超市,对金融机构收取佣金,对客户免费,这也是91金融的第一个产品”。
互联网金融创业才刚刚开始,以上几位只是这个领域千千万个创业者的缩影。
但无论质疑、冷眼甚至不怀好意的讽刺,他们依然坚持走在这条路上。
或许正如人们所言,互联网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而当金融遇上互联网,未来或许还有更多的可能。
最近,和以前的老上司聊天,聊到互联网金融这块,双方想法火花不断,一致认为,银行线下营业点完全可以减少至最少化,即只需要自助取款机以及重要事宜,预约办理即可。
未来更多的,应该是各类由信誉非常不错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取而代之。
第一步:搭建安全可靠的服务平台,取一个很好听的而且容易记的名字。
这是最起码的一步,就如为什么大家相信银行一样,做到安全快速是第一步。
第二步:信誉背书。
做与钱打交道的平台,必须信誉第一。
在大家心目中,谁的信誉好?就需要找谁。
不然谁愿意相信你。
就如为什么民间借款,都是朋友亲戚之间形成了庞大的信誉网。
所以,需要信誉背书的单位、个人或机构。
第三步:提高访问量。
A、报纸电视报道:搬出信誉背书,建立品牌信任度。
当然这种开启模式,最好从报纸报道开始。
选择一些比较好的报纸,进行发布。
有钱的,还可以电视黄金时段投放。
这一个方法很重要。
D、微信朋友圈:现在人人都是传播通道。
很多个人形式的微信号,目前已有专门的机构单位组织了很多个人号,然后碰到一起品牌活动,都是可以集合起来一起推动发布的,从而有效地扩散活动效果。
E、微博大号:为什么把微博排在这里,主要是他的影响力,已经聚集在一些名人那里去了。
目前还在玩的,主要是单位和名人。
他们习惯了,而且也陶醉于大家的关注。
不像微信,不可以公开评论关注。
微博的话,如果有钱的平台,都是可以选择一些名人大号进行发布的,发布的内容必须精心策划,而不是单枪匹马。
F、论坛与分类信息:这个方法,看上去是很低档的。
但是低档有低档用处与效果。
而且它的影响力不可忽视,费用也便宜。
策划好的大型活动,就需要它的参与进来。
G、各类群:这些都是辅助性作用,但是这也是很多平台必须要有的。
比如有些客服擅长聊Q形式吸引客户。
所以,这种方式也可以考虑进去。
H、各类知识问答口碑:这一点,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都会忽视。
原因很简单,不知道。
知道的时候,看到的是负面类。
所以,这就需要定期定量的方式,进行层层发布,久而久之,大家无论怎么问,就有很正面的回复。
I、自身媒介载体:其实每个平台的员工,自己就是传播的主体,他们每个人都有几百号朋友,所以必须建好自媒体平台,持续更新
内容,然后不断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