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模拟组合训练与答案解析13

2020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模拟组合训练与答案解析13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模拟组合训练与答案解析13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019·成都七中高三热身考试)请仿照画横线句子,利用所给材料补写出空缺的语句。

要求:与画线句子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材料: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白居易《琵琶行》苏轼《赤壁赋》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


与李白共攀蜀道,________,________。

我看杜甫登高望远,忧思家国;听李清照夜雨沉吟,感慨身世;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答案示例:与白居易醉听琵琶与辛弃疾拍遍栏杆喜苏轼赤壁夜游觅得真谛
2.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

(40字以内)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答案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解析从四个材料中,依次概括出某市具有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四个特点,然后再以“某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句子主干,把其他的特点作为定语
添加进去,就组成一个完整的单句。

二、名篇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
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2)《锦瑟》一诗中,作者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三、古代诗歌鉴赏
(2019·安徽江南十校3月综合素质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渔家傲
晁补之
渔家人言傲,城市未曾到。

生理自江湖,那知城市道。

晴日七八船,熙然在清川。

但见笑相属,不省歌何曲。

忽然四散归,远处沧洲微。

或云后车①载,藏去无复在。

至老不曲躬②,羊裘行泽中③。

【注】①《诗经·小雅·绵蛮》:“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后车即副车,跟在后
面的从车。

②《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曲躬即弯腰行礼,引申为屈身
事人。

③《后汉书·严光传》:“光武即位,(光)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纟熏,遣使
聘之。

三反而后至。

”却终不为谏议大夫。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描写渔人偏居江湖,未曾到过繁华都市,只能依靠江湖谋生的令人唏嘘的艰苦生活。

B.晴日泛舟,笑语相属,欢歌互答;日暮归散,烟波江上,绿洲微茫。

诗情画意盎然,让人
神往。

C.本诗“因事立题”写世事,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缘事而发”的写作手法基本相同。

D.本诗先写渔家孤傲性格,接着写渔人生活,最后用典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相关,脉络清晰。

答案 A
解析“只能依靠江湖谋生的令人唏嘘的艰苦生活”解读有误,结合诗歌可知,应该是表现
渔人生活的悠闲欢乐,以及对城市生活的不屑一顾。

6.本诗最后四句,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运用“后车”的典故,表明诗人无意功名富贵,主动避世;②运用陶渊明“不为五
斗米折腰”的典故,表明诗人不愿沉浮宦海、屈身事人;③运用严光“披羊裘钓泽中”的典
故,表明诗人想要寄情山水、归隐湖泽的志向。

解析具体看诗歌,“后车”是侍从所乘的车,后面又接了“藏去无复在”,表明作者无意
于仕途纷争,主动避世退让;“曲躬”,结合注解说的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表明
作者不愿卑躬屈膝、委身下人、屈心抑志;“行泽”是借用东汉严光的事例,表明自己要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