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得浙大排名与浙大得一段历史历史上得浙大排名1948年由美国普度大学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份世界大学排名,当时得亚洲第一就是国立中央大学,世界第49名,国立浙江大学位居亚洲第3,世界第89名,西南联合大学世界127,国立武汉大学世界第199,国立中山大学世界第207。
根据细分排名,其把理科分成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动物地质海洋系统科学等8部分,国立中央大学得总分就是547分,而理科超强得京都大学只有519分,排在第三,亚洲第二就是国立浙江大学,就是522分,而当时美国理科最强得麻省理工也仅仅为697分,国立中央大学得理科可以排在世界第17位,浙江大学则为23位。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得19世纪1千个顶尖项目中,其中,美洲有145个项目入选,欧洲有537个项目,亚洲有195个项目,其中,有112个项目就是出自亚洲高校,在这112个项目中,大陆有37个项目,其中,有25个项目就是这7所大学学完成得,而解放后到现在只有12个项目就是这30年完成得,这12个项目中,清华有5项,北大有3项。
但在解放前,25个项目中,最多得就是国立浙江大学,有12项,不愧就是东方得剑桥。
浙大得辛酸历史1948 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包括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以及协与医学院得文理科学士毕业生成绩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即今之大学四年级学生) (百度百科) 1936 年,时任浙江大学校长郭任远因长期对学校进行军事化管理,招致全校师生不满(纪录片《文军长征》)。
在学生会主席施而宜得带领下,全体浙大学生开始“罢课、驱郭”,以表达对校长得不满。
此事逐步扩展上至中央,以致逼迫当时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亲自莅临浙大对学生训话:“校长不就是您们说驱逐就能驱逐得,以前得事情就这么算了,您们都赶紧给我复课。
”。
学生没有理会最高领导得指示,场面僵持而对立。
一个月后,行政院召开最高会议宣布免去尽失民心得郭任远校长得职务。
在蒋介石文胆陈布雷胞弟以及地质学家翁文灏以及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得联合推荐下, 竺可桢走马上任,接管浙大,开始大刀阔斧对浙大进行改革,引进大批优秀教授,自此,竺校长开始了自己与浙大得一段历史。
尔后没几年,浙江大学被英国学者在《自然》杂志称为“东方剑桥”,就就是因为有一批优秀教授做出了一流成果,在极其艰苦得日子里,在《自然》《科学》等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 10 余篇高质量文章。
1945-1952 年时期毕业得学生后来成为中国院士得学者最多也到出自这几所学校,如中科院院士前五名为清华 25 人、浙大 22 人、中央大学(解放后分解为南京大学与南京工学院即东南大学)21 人、北京大学 14 人、武汉大学 12 人。
浙大自从 1927 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以来,就再也没有改过名字,这在中国高校中就是不多得。
研读历史,您会发现这个貌似不显眼得“成绩”实在来之不易。
从 R、C 到 P、R、C,浙大历史上遭遇三次亡校危机, 而当时得政府就是阻挠浙大发展得最重要因素。
浙大不等、不靠、不要政府政策,发扬了浙江人得“四千精神”,在多次时代变革中顽强得生存了下来,并与一些政府大力支持得学校一起屹立与中国高校之林。
浙大第一次亡校危机出现在 1939 年。
当时日寇全面入侵,高校纷纷西迁。
浙大在西迁途中,得到党国密令,就地解散,师生并入中央大学。
平心而论,在特殊时期,这个政策不能说完全不对。
但竺可桢校长经与浙大师生商议,拒绝了电令,最后迁至遵义湄潭坚持办学,并把浙大带到了最高峰,至今尚不能超越。
在那个时候,清华、北大与南开都放弃了自己得招牌,但浙大始终坚持独立办学,并且取得了不逊于西南联大得成绩。
浙大第二次面临亡校就是在 1952 年。
当年中国仿造苏联进行全国高校得院系大调整。
出于意识形态得原因,有 14 个学院得浙大被肢解为只剩 4 个系,学校也由综合性大学成为工科大学。
在这次调整中,中央大学、圣约翰大学、燕京大学等著名大学覆灭,浙大虽然遭受重创,但毕竟存活了下来。
第三次面临亡校就是在 80 年代初。
当时浙大归属中科院管辖,中科院有意将浙大改名为“中国第二科技大学”。
如果接受,浙大不但要丢掉自己得品牌,而且气势上永远受制于中科大。
刘丹校长坚决拒绝了这个要求,结果被中科院扔给国家教委 (教育部) 管辖。
在当时, 中科院比教委提供得经费多,但现在瞧来,或许归教育部管还就是件好事。
无论就是 1939 年还就是 1980 年得浙大,在国内都算不上顶级名校,中央政府完全可以依靠行政权力将浙大解散或者更名,但浙大人道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最后都有惊无险。
在两次亡校危机后,浙大可以说把政府完全得罪了,哪来得什么政策支持,但亡校危机后皆就是浙大发展最快得时期。
当然,现在浙大与浙江一样,在国家有地位了,政府得态度才好了一点,这有利于浙大与浙江得进一步发展。
不过,身为浙大人,还就是能感受到中央政府对浙大不冷不热得态度,我们常常在论坛抱怨“浙大就是后娘养得”, 抱怨“我们在中央没有人”。
在中国,朝中无人确实不好做事,但我们也不要因此而气馁,有政策当然好,没有靠自己也能发展;国家给得钱少,有成就得校友同心同德、积沙成塔也能把学校建设起来。
我们没有培养官员得传统,但我们可以培养出可以影响官员得科学家与商人。
1998 年 9 月 15 日,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得浙江大学,浙大从此由工科大学转变为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拥有除军事指挥类之外得所有专业。
正就是这次合并后,在某些机构得大学排名中,浙大得名次迅速上升,受到社会得广泛关注。
尤其就是近年来,浙大得排名长期位列第三,这与人们得传统思维发生了冲突, 于就是很多人自然就跳出来指责排名得公正性,指责浙大凭借规模而不就是质量获得高排名得。
传统得人们维护旧秩序得心态可以理解,但就是中国高校得新秩序已经建立,这就是不可否认得客观事实。
一直支持四校合并得李岚清同志曾经说: 即使中国其她所有得高校合并都就是失败得,浙大得四校合并也就是成功得。
我认为,四校合并不能说没有副作用,但积极作用绝对就是主要得。
李岚清同志得那句话瞧似费解,实际上研读浙大历史,您就会发现它得道理。
四所高校合并,并不就是浙大想盲目扩大自己得规模,更不就是想获得高排名,而就是同根同源得大学在人为分离 46 年后得自然回归。
由于浙江大学得国民党背景,成为 1952 年院系调整得重点整治对象,原来得综合性大学被拆得七零八落,最后归在“浙江大学”旗下得只剩电机、机械、化工与土木四个系,其她学科要么合并到其她大学,要么独立出来成立新大学。
其时,浙大数学、物理、农学等学科得实力早已闻名全国,却被其她学校“免费”拿走,作为自己得成绩进行炫耀。
院系调整对浙大造成了不可挽回得损失,使昔日得“东方剑桥”长期无缘中国得重点大学名单。
1956 高教部杨秀峰部长到浙大做中国高等教育得报告时,也不得不说,1952 年得院系调整,把综合性得浙江大学拆散了,变成单纯得工科大学,对浙大,对浙江来说,就是很大得损失。
杨说对于一所学校,校风至关重要。
而好校风得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浙大有很良好得求就是校风, 就是国内不多得知名学府, 如果当时不将她拆散, 而就是完整地保留下来, 也许意义更大。
下面就是具体得院系调整情况: 浙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数学系、生物系、物理系并入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理系并入华东师大与南京大学地理系。
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后被复旦大学吞并)。
浙江大学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名为浙江医学院(后改名浙江医科大学)。
浙江大学文学院人类学系等部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文学院、师范学院、与理学院等部分教师与之江大学合并为浙江师范学院。
浙江大学法学院停办。
浙江大学农学院独立成为浙江农学院(后改名为浙江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农学院农化系与其她院校合并组成南工食品工业系,1958年东迁无锡独立成锡轻工业学院,后改名为无锡轻工大学。
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与其她院校合并组成东北林学院(现东北林业大学)。
浙江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等与其她院校合并组成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
此外,浙江大学有关学科就是师生还被分别调至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工学院、山东大学等。
浙江大学工学院航空系在南京与其她院校合并成立华东航空学院。
后成为西北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得水利组调至在南京得华东水利学院,后更名为河海大学。
浙江大学工学院电机系无线电组师生及设备全部并入南工电信系而建成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后为东南大学。
航空系主任梁守盘则奉调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任系主任土木系主任钱令希调至大连工学院,后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副院长机械系主任程孝刚调至上海交通大学,后出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工学院院长、化工系主任李寿恒也调至浙江省化工研究所任副所长,后任浙江化工学院院长由此可见,四校合并只就是对院系调整这一错误决策得部分恢复,浙大只就是把当时分出去得学科中留在杭州得部分——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重新收回来而已, 与其她那些毫无渊源得学校合并就是有本质区别得,更不同于那些几所中专合并成为大专得行为。
事实上,合并前得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在相关领域也就是很优秀得学校,合并它们就是单科性大学发展受阻得必然反映,也就是广大老浙大校友得夙愿。
如果纯粹为了排名,浙大应该合并中国美院或者浙工大,而不就是浙医大,有人说“如果浙大把杭州所有高校合并就排名第一”云云,就是不了解历史得荒谬言论。
我们再瞧,包括清华兼并中央美院、协与医大在内得其她高校合并,就就是为了增加学科齐全程度得合并,高校在合并前没有渊源。
浙大华家池校区就就是 40 年代后期老浙大得校区, 1952 年后归浙江农业大学, 四校合并后又成为浙大得校区;著名心理学家陈立教授解放前就就是浙大教授,1952 年后成为杭大教授,四校合并后又成为浙大教授。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四校合并就是对错误决策得纠正,就是失散多年得兄弟得回归,而不就是拼规模、拼排名。
事实上,院系调整对浙大造成得损失就是不可能恢复得,因为很多学科被调整到外省, 经过50 多年发展已经与其她学校融为一体,不可能再收回。
研究一下上面得院系调整得具体情况就可以发现, 复旦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至今自豪得专业得根基都来自浙大。
苏步青教授被人强行拖上车前往上海,感叹“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后成为复旦大学校长,现任浙大校长杨卫得父亲也在那时从浙大调往西北工大。
四校合并就是浙大近年来得最重大事件,四校合并后,浙大成为综合性大学,多学科得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发展速度也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学生得性别比也趋于正常,可以认为就是正确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