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放大电路基础第一节 放大电路基本概念和主要性能指标和共射极放大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目的】了解放大电路、放大电路模型、熟悉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学重点】共射极放大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共射极放大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外作业】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时分配】2学时 【自学内容】 【教学内容】 1.放大的基本概念2.放大电路、放大电路模型、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3电路组成 4工作原理5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1.1、电路放大的概念放大的本质是能量的控制和转换 1.2、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放大器可视为一个双端口网络, 1. 电路增益。
XiXo1)电压增益:。
ViVo (无量纲)2)电流增益:。
iI Io (无量纲)3)互阻增益 。
iI Vo =Ar (Ω) 4)互导增益 ViIo Ag 。
=(S )2. 输入电阻从放大电路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为:。
iI Vi =Ri3. 输出电阻:从放大电路输出端逆向看进去的电阻值为:。
oI Vo Ro (Ω)在信号源短路(。
Vs =0,但保留Rs )和负载开路(RL=∞)的条件下,在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加一测试电压。
T V ,相应的产生一测试电流。
T I ,于是可得输出电阻为:为减少信号的衰减,输入电压信号时要求其输入电阻Ri 越大越好,输入电流信号时要求其输入电阻Ri 越小越好;输出电压信号时要求其输出电阻Ro 越小越好,输出电流信号时要求其输出电阻Ro 越大越好。
4. 通频带宽BW5. 非线性失真系数6.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Vom7. 最大输出功率Pom 与效率η η=Pom/Pv1.3共射极放大电路组成● 电路组成放大电路组成原则: ◆ 提供直流电源,为电路提供能源。
◆ 电源的极性和大小应保证BJT 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处于正向偏置;而集电极与基极之间处于反向偏置,从而使BJT 工作在放大区。
◆ 电阻取值与电源配合,使放大管有合适的静态点。
◆ 输入信号必须能够作用于放大管的输入回路。
◆ 当负载接入时,必须保证放大管输出回路的动态电流能够作用于负载,从而使负载获得比输入信号大得多的信号电流或信号电压。
● 简化电路及习惯画法●简单工作原理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作用是利用了BJT的电流控制作用,并依靠Rc将放大后的电流的变化转为电压变化来实现的。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静态:输入信号为零时,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直流工作状态。
动态:输入信号不为零时,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交流工作状态。
电路处于静态时,三极管个电极的电压、电流在特性曲线上确定为一点,称为静态工作点,常称为Q 点。
一般用I B、I C、和V CE(或I BQ、I CQ、和V CEQ)表示。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根据叠加原理可将电路中的信号分解为: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
直流信号通过直流通路求解,交流信号通过交流通路求解。
直流通路:当没加输入信号时,电路在直流电源作用下,直流电流流经的通路。
直流通路用于确定静态工作点。
直流通路画法:①电容视为开路;②电感线圈视为短路;③信号源视为短路,但保留其内阻。
交流通路:在输入信号作用下交流信号流经的通路。
交流通路用于计算电路的动态性能指标。
交流通路画法:①容量大的电容视为短路;②直流电源视为短路。
对于放大电路来说其最基本要求,一是不失真,二是能够放大。
只有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BJT始终工作在放大状态,输出信号才不会产生失真。
静态工作点设置合适能实现线性放大;静态工作点设置偏高会产生饱和失真;静态工作点设置偏低会产生截止失真。
Q点不仅影响电路是否会产生失真,而且影响着放大电路几乎所有的动态系数。
直流分析, 又称为静态分析, 求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 即基极直流电流I B; 集电极直流电流I C; 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直流电压U CE。
交流分析, 又称动态分析, 求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三项性能指标。
1.4 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解析法确定静态工作点(两个回路方程)(b) 交流通路R bRcUC CU+-UssRbRc+RL (a) 直流通路-输入回路方程——基极电流I BQ : 输出回路方程——集电极电流I CQ :【例】 估算图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设U CC =12 V, R c =3k Ω, R b =280k Ω, β=50。
解bBECC BQ R UU I -=VV U BE 7.0,8.06.0取-=VU mA I A mA I CEQ CQ BQ 63212204.05040040.02807.012=⨯-==⨯==≈-=μ第二节 图解分析法【教学目的】掌握图解分析法的原理和主要应用方法【教学重点】 图解分析法的主要应用方法【教学难点】 放大电路中利用图解法进行静、动态分析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外作业】 2.4 【学时分配】 2学时 【自学内容】 【教学内容】 1. 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2. 图解法分析动态特性。
2.1 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将图改画成直流通路。
由两端向左看, 其i C ~u CE 关系由三极管的 输出特性曲线确定,u CE =U CC -i C R cu CE 与i C 是线性关系, 只需确定两点即可: 图解法求Q 点的步骤:(1) 在输出特性曲线所在坐标中, 按直流负载线方程u CE =U CC -i C R c , 作出直流负载线。
(2) 由基极回路求出I BQ 。
(3) 找出i B =I BQ 这一条输出特性曲线, 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即为Q 点。
读出Q 点坐标的电流、电压值即为所求。
【例】如图所示电路, 已知R b =280k Ω, R c =3k Ω, U CC =12V,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试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解 首先写出直流负载方程, 并作出直流负载线:(a )(b )bR i u Oi aU i i i i 0i U R U MNu 直流负载线M (c )(d )i u i i i i i 0U R NI OOQ=I'/L R I U =∆∆然后, 由基极输入回路, 计算I BQ直流负载线与i B =I BQ =40μA 这一条特性曲线的交点, 即为Q 点, 从图上查出I BQ =40 μA, I CQ =2mA, U CEQ =6V,结果一致。
●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R c 对Q 点的影响R c 的变化, 仅改变直流负载线的N 点, 即仅改变直流负载线的斜率。
R c 减小, N 点上升, 直流负载线变陡, 工作点沿i B =I BQ 这一条特性曲线右移。
R c 增大, N 点下降, 直流负载线变平坦, 工作点沿i B =I BQ 这一条特性曲线向左移。
如图所示。
U CC 对Q 点的影响U CC 的变化不仅影响I BQ , 还影响直流负载线, 因此, U CC 对Q 点的影响较复杂。
U CC 上升, I BQ 增大, 同时直流负载线M 点和N 点同时增大, 故直流负载线平行上移, 所以工作点向右上方移动。
U CC 下降, I BQ 下降, 同时直流负载线平行下移。
所以工作点向左下方移动。
如图所示。
实际调试中, 主要通过改变电阻R b 来改变静态工作点, 而很少通过改变U CC 来改变工作点。
2.2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 图解法分析动态特性 ◆ 交流负载线的作法◆ 交流负载线两个特点:(1) 交流负载线必通过静态工作点,(2) 另一特点是交流负载线的斜率由表示。
过Q 点, 作一条 斜率 '/L R I U =∆∆的直线,就是交流负载线。
【例】作图的交流负载线。
已知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U CC =12V, R c =3k Ω,R L =3k Ω, R b =280k Ω。
解: 首先作出直流负载线, 求出Q 点,。
显然 作一条辅助线, 使其 取ΔU =6 V 、ΔI =4mA, 连接该两点即为交流负载线的辅助线, 过Q 点作辅助线的平行线, 即为交流负载CC CC CE R i U u -=A mA R U U I b BE CC BQ μ4004.0102807.0123=≈⨯-=-=i C NOR b <R bQ 2Q Q 1R b >R bI B Q2I B Q I B Q1Mu C Ei C Q 1QQ 2R c >R cM u C ER c < R c (b ) R c 变化对Q 点的影响(a ) R b 变化对Q 点的影响i C NQ 2Q 1Mu C EQU C C >U C CU C C < U C C(c ) U C C 变化对Q 点的影响212I B Q121i C / mANOQ交流负载线Mu / V∆UU C EQU U ∆I直流负载线′Ω==k R R R L c L 5.1//'Ω==∆∆k R I U L 5.1'VU 9'=VR I U U 95.126''=⨯+=+=012I C Q线。
可以看出 。
与按 相一致。
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由三极管特性曲线非线性引起的失真工作点不合适引起的失真。
放大电路存在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U max 或峰-峰值U p - p 。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是指: 当工作状态已定的前提下, 逐渐增大输入信号, 三极管尚未进入截止或饱和时, 输出所能获得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如u i 增大首先进入饱和区, 则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受饱和区限制, U cem =U CEQ -U ces ; 如首先进入截止区, 则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受截止区限制, U cem =I CQ ·R ,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值, 选取其中小的一个。
(a ) 截止失真(b ) 饱和失真I C C Q第三节 微变等效电路法【教学目的】掌握用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放大电路的动态工作情况 【教学重点】微变等效电路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外作业】 2.10、2.13 【学时分配】 2学时 【自学内容】 【教学内容】1. 低频H 参数电路模型 2. 微变等效电路法的应用3. 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定问题3.1 低频H 参数电路模型意义:由于三极管是非线性器件,这样就使得放大电路的分析非常困难。
建立小信号模型,就是将非线性器件做线性化处理,从而简化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思路:当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电压很小时,就可以把三极管小范围内的特性曲线近似地用直线来代替,从而可以把三极管这个非线性器件所组成的电路当作线性电路来处理。
H 参数都是小信号参数,即微变参数或交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