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零次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意在_________于丹①我在讲了庄子心得之后,有人问我,“我离婚了,日子困难,该读什么书”,“我要高考了,我应该看哪段话”。
这个问题孔子和庄子都回答不了,他们那个时代不知道现在的生活。
读书并不是像有一本《百科全书》放在那里,我们一查就豁然开朗了。
②但读书可以使安定的生活锦上添花,可以是惶惑时候的雪中送炭,可以在遭遇困顿的时候,让我们的内心镇定而勇敢。
当一个死刑犯人还在读书,那么他读书的用处肯定不是求职,可能就是为了带一份安定告别生命。
③读书给了我们精神生活上的储备。
我把自己读书的过程,称为老牛吃草。
年轻或有空的时候,我把自己懂的、不懂的书全部吞进去。
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坎坷、真正想到用的时候,就调出来。
这就像反刍。
说起来,我读书,读的数量不是最多,读的质量也不是最精。
我读书只有一个秘密,就是我有反刍的功夫,到用的时候可以调出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咀嚼之后,这一部分营养可以融入我的生命。
所以对我来讲读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④一个人的阅读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中国古人说起读书,按照孔子的说法,就是“汝为君子学,不要为小人学”。
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
因为一个人,只有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会有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
我觉得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
今天的人们读书通常走向两个极端:一个认为读书太有用了,一个认为读书太没有用了。
认为太有用就是读书能装饰、提升自己;读书无用论则认为读书无法解决一日三餐的生计,读之何用?其实这两种论调,都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功利。
这种功利的心情,严重剥夺了读书之乐。
⑤读书人里面我比较喜欢陶渊明。
我大概从四五岁开始读书,家长通常说陶渊明是读书的反面教材,大意是,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小孩子读书万不能像他那样马马虎虎。
其实这是大人们的断章取义,他们只理解了陶渊明读书观“好读书,不求甚解”前半部分的意思,却忽略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妙处。
读书的境界是什么,是读到两个字叫“会意”,就是先有所会,懂的不是字面的意思。
不是考据一个典故,而是一种悠然心会,就是那种无言之妙,可以读到忘了吃饭的那种欢心。
⑥读书前,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先了解自己的迷惑,知道我们的生命需要什么,然后读书读到豁然开朗。
这种阅读的境界,就太快乐了。
最后可以带来一种状态,让我们在充满各种选择的时代,自己的心有一点定力。
有定力之后,我们的选择就多一些依据。
⑦在我看来,惑与不惑是外在与心理的制衡。
阅读不仅是一种生活的元素,也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态度,让我们从急功近利中摆脱出来。
让孩子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升学,还与一个人的理想、人格,以及获得幸福的能力和开朗的生命智力相关。
让我们在生命困顿的时候面无惧色,,,一辈子能有更大的快乐,我觉得这就是读书的最大用途。
1.第①段中提出问题的人,他们对读书意义的理解是。
2.结合第③段内容,概括作者所说的“反刍功夫”的意思。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文中假设一个死刑犯的读书场景,是为了说明读书有使人内心安定而平静的作用。
B.孔子所说“为君子学”意为君子之学为了治国之大事,有着较高的境界,而不是为了狭隘的生存目的。
C.功利地看待读书是剥夺读书乐趣的罪魁祸首,所以读书最好没有目的,有什么就读什么。
D.作者体会陶渊明所谓“不求甚解”和“每有会意”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有领会文意,才能获得“欣然忘食”的快乐。
E.本文开头与结尾内容上呼应,引导人们明白读书的意义,很有现实针对性。
4.结合全文内容,在标题横线中填入一个四字短语,构成本文标题。
5.结合语境,仿照第⑦段画线的部分,在后面的横线上续写。
6.古今中外有不少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如“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汉·刘向)、“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清·涨潮)、“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托尔斯泰)等,请结合你自己的读书体验,运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自创..一句读书格言。
(30字以内)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夜的泪水李汉荣①那个星期天,我在山上漫步,沿着野草缠绕的小径随意走着,我不想寻找确凿的目的地,我把双脚交给这些古藤般时隐时现的小道,就由它们把我带到哪里算哪里,即便被带进密不透风难辨方向的林莽,我也不会埋怨,就迷一次路吧。
这么多年,周而复始地走着明白无误的路,想迷一次路都没有机会,一切都设计好了,规定好了,人只要一动身,就进入了固定的程序,就踏上了锁定的路线,红灯停,绿灯行,就这么笔直地走来走去,直至终点。
一条路走到黑,这使我们失去了对路的感激。
这就如同把一个无味的梦做到天亮,而且夜夜重复,那个梦早就不是梦了,全然没有了梦的神奇浪漫。
被同一个梦占据的睡眠与无梦的睡眠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对死亡的提前预演。
②我就在野草杂树中胡乱走着,天渐渐黑了,我正可以在夜色里迷一次路,对黑夜的到来我有了一种隐隐的快感。
一条野径把我带入一片竹林。
早听人说过,南山上有一个竹海,与更南的四川相连,在南山的“海域”也有近千亩。
那么我是下海了?至少已来到浅海湾。
我折了一根干瘦的竹竿作为探路的拐杖,边走边敲敲这根竹子,敲敲那根竹子,既是为自己壮胆,也顺便对寂寞中坚守的竹子们表示敬意和问候。
天似乎完全黑下来了,在林子里行走更能真切地看到夜晚是怎样一笔一笔很快涂染了它漆黑的形象。
然而林中似乎又有了亮色,竹子与竹子之间断续传递着神秘的光线,我仰头一看,竹叶交叠的高处,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小孔,光,正是从那里漏下来的。
此时,我体验到自然界那些生灵们有限的幸福,比如野猪、松鼠、刺猬、山羊、兔子、猫头鹰……虽然,在这严酷的世界上,没有谁帮助它们同情它们,在自生自灭的命运里,它们是何等孤独悲苦,天敌的伤害,饥饿的打击,病痛的折磨,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提心吊胆地活着。
然而,我似乎夸大了它们的痛苦。
□□,阳光雨水对它们是免费供应的,□□,在黑夜降临的时刻,天上那些伟大的星星绝不因为它们卑微就不关照它们,□□,与它们的实际需求相比,大自然把大额度的光亮赐给它们。
③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我折回身,向来时的方向走。
我没有迷路,星星们不让我迷路。
莫名其妙地,我竟流出了眼泪,我觉得这伟大的宇宙固然充满莫测的危险和深奥的玄机,但壮阔的宇宙毕竟对人、对生命体现了无微不至的仁慈。
此时已是深夜,这寂寞的山野也许只有我一人独行,当然也许还有一些保持着夜游习惯的伙计,比如猫、狗、松鼠也在夜的某个角落散步或恋爱,但是,毕竟此地就我一人呀,宇宙却为我准备了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华灯!整整一条银河都陪着我漫游,天国里全部的照明设施都归我——一个凡夫俗子使用!这是怎样的大恩大德啊。
我就想,在如此壮丽无比的夜色下,谁能忍心辜负这皎皎明月盈盈星空?这伟大深邃的星空,正是神的无边胸怀,在这神圣星光的映照下,人只能去热爱,去歌唱,去进行美好的创造和劳动,去沉思,沉思存在的源头,沉思无限时间和空间向我们暗示的神秘寓意,或者怀着感恩的心情进入睡眠……我想,历史上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除了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化影响了他们,他们更重要的道德和心灵源头当是这伟大不朽的宇宙星空——这浩瀚无涯的时空之海光芒之海召唤和启示了他们心灵里潜藏的浩瀚崇高的道德冲动:必须熔铸一颗崇高清澈的大心,才配面对这星空。
经过虔诚的磨砺、修养、吐纳,他们终于有了一颗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
④可是,曾几何时,这崇高的精神的星空渐渐成了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气象学的星空,商业的星空,间谍卫星的星空。
它渐渐从心灵的天幕暗淡下来。
古典的、天真的激情退潮了。
人类的目光,更多地锁定在自己制造的符号网络里;人类的心灵,更多地沉溺于物质福利的狭小池塘里。
星空依旧如公元前一样浩瀚壮美,星空下,却少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
星空,徒然地照着失去神性失去信仰的现代的荒滩。
⑤我在竹林里,借着朦胧而亲切的光线一边走着,一边想着。
7.结合第①段划线句,概括作者希望可以“迷一次路”的原因。
8.依次填入第(2)段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还有再者B.因为显然反而C.至少还有相反D.至少显然而且9.第③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10.对全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自然界的生灵们在面对严酷的伤害、自身的孤独和疾病的同时,也享受着阳光雨露和星空的照耀,而这有限的“免费获得”也足以令人感到幸福。
B.本文以作者在山林中漫步为线索,于漫步过程中不断感受自然万物给自己的种种启迪,首尾呼应,形散神聚。
C.作者晤对自然和星空,反观人类的灵魂,感受到星空的浩瀚和自然的美好,从而油然而生感恩之情。
D.作者在享受星空给自己带来震撼的同时,也对当今人们从物理、化学等方面探索宇宙奥秘的行为提出了告诫,希望人们不要沉溺在物质福利的探寻中。
E.本文体现出作者强烈而饱满的生命意识,在贯穿全文的景物描写中,营造了开阔壮美、寂静空灵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深层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
11.在漫步过程中,作者说自己“莫名其妙地流泪”,“且一次次流出了眼泪”,结合全文,分条概述他流泪的原因。
12.对人的一生来说,大自然是比书本更重要的一位导师。
在倾听风声鸟语,呼吸花草和泥土的清香,接受这样那样的动物突然造访的同时,人们会体会到天地间自然与人的美妙和感动。
试对下面文字所描绘的景象,写出你的一点感想。
(50字以内)眼前的羊真实洁白,被夕阳的霞光照着啃草,每天,每天,当夕阳照在嘛呢堆①上时,羊们都挤在嘛呢堆周围吃草,我觉得围在嘛呢堆旁的羊也是有智慧和灵性的,它们一个个洁白如玉、安静平稳,静静地啃草,不时抬头望望嘛呢堆上高高照着的太阳,好像那金光闪闪的嘛呢石上有无数的图案和金文闪现。
它们从不踩上嘛呢堆,小心地寻草。
我坐在嘛呢堆不远处看着夕阳,看着羊群,念着经。
天已向晚,这时西天边上丹霞金红,我举目四望身边围满、披满霞光的羊群,好像羊们能听懂我的经文,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很多羊没吃草在看着我,一只羊的眼睛里竟也流着泪水,我心紧抽,这只羊,它听懂了我的语言吗?为什么它也流泪,我知道众多时候羊的灵性大于人。
这只流泪的羊,它以沉默的眼睛和嘴巴注视嘛呢堆,注视着我,同我一起流泪。
整整一个下午它没有吃草,一直那样站着听我念经,还时不时地去看西边快要沉落的太阳。
因为一只看我的羊,使我积压在心里的苦难在这一刻全部向外流泻,我全然顾忌不了这只看我的羊,我的泪水大滴大滴流淌,随着念经声,随着嘛呢堆的夕阳放声悲歌,经文念得自如流畅,声音洪亮悲切,和着西风向西而荡漾在整个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