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班班级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幼儿情况:整体思维较活跃,大多数幼儿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但是由于我班幼儿是今年新招来的孩子,多数幼儿是从其他幼儿园转来的,受到本生生活环境以及教育环境的不同,所以在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上表现得差次不齐。
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敢于在老师或到集体面前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在语言表达中幼儿的词汇还不够丰富,完整性还不强,大多数幼儿还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
家长情况:我班幼儿家长由于自身素质的不同,因此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对关注角度也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家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的家长较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有的家长较重视幼儿兴趣的培养。
可以说,家长的类型较复杂。
且在我班的家长群体中还存在着一些对我们各项工作十分支持的成员。
教师情况:两名老师,一名实习生组成。
两名老师虽然,教学时间都不是太长,但贵在都很有责任心和耐心。
实习生虽没什么教学经验但活泼开朗,乐于学习,是一个不错的好帮手。
二、保教工作总目标及措施
(一)学习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并且感到骄傲,了解我国的名胜古迹、中国的伟人及他们的故事,知道桐梓县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一些本地的红色传承文化。
2.探究大自然中水的不同来源和特性,获得相关经验。
体会人们离不
开水,乐以关心水环境,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3.了解身体各个部位都会活动,懂得活动使我们身体更灵活。
对身体的影子感到好奇,在比较中感知探索影子的基本特性。
知道自己属于人群中的一份子,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4.有兴趣地观察周围不同的建筑,了解他们的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了解各种新鲜事物,感受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丽。
参观各种商店和服务设施,了解人们是如何交往的。
了解自己身边各种新事物的兴趣,乐于收集新的信息。
(二)措施
参考《学习活动》这本书,运用集中学习活动,区角活动,以及家园共育进行活动的开展。
(三)运动游戏目标
1.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的行走
2.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攀爬登架、网等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生过来的沙包。
3.能连续跳绳、能连续拍球能、单脚跳8米左右、能单手投掷沙包5米左右。
(四)措施
参考《运动》、《游戏》两本书在早锻炼、户外游戏,体育游戏时间开展相关活动,达成目标。
(五)生活活动目标
1.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自己做事的好习惯,体验自我服务的乐
趣,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与做事的责任感。
2.学习用礼貌用语,好文明的行为进行交往。
知道爱清洁讲卫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懂得保持公共环境的整洁。
3.养成物归原处,作息时间规律,做事有始终的好习惯。
遵守集体规则,体验集体规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和积累爱护身体的基本常识,学习保护身体的方法,体验身体健康的快乐。
知道哪些危险的事情,懂得远离危险,避开危险的事物。
注意交通安全,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六)措施
参考《生活活动》这本书,在班级布置,以及一日活动中对幼儿渗透学习。
三、卫生安全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目标
1.建立班级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好班级日常活动、饮食卫生安全工作。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二)措施
1.认真做好晨间接待和检查工作,了解幼儿当天情绪和身体状况,杜绝幼儿穿拖鞋、带危险物品入园。
加强向家长宣传晨检的重要性,鼓励幼儿愉快接受晨检。
2.每天认真检查幼儿出勤情况,做好出勤登记,对缺席(请假)的幼儿及时了解原因。
3.做好户外体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检查活动场地、器械的安全,提醒
幼儿检查穿着,消除不安全隐患,让幼儿轻松参与活动。
盥洗时,生活老师应保证盥洗室的干爽,排除积水,防止幼儿滑倒。
教师注意维持盥洗室的良好秩序,防止幼儿碰撞及玩水。
5.教师应加强课间巡视,加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形成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
首先,让幼儿做到课间不追赶、不爬高、不作危险动作、不玩危险物品,不乱吃东西,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口内。
其次,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不打人,互相帮助,遇到不安全的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
6.午休时,组织幼儿安静入寝,提醒幼儿不蒙头、不俯卧、不吮吸手指头、不带玩具进寝室等。
教师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7.严格执行接送制度。
提醒家长凭借接送卡接幼儿,接送卡丢失的应做好接送人登记,并及时补办接送卡,谨防幼儿走失。
四、家长工目标及措施
(一)目标。
1.使家长了解我班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要求以及本学期的工作安排情况和幼儿发展状况。
2.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达到配合一致的教育幼儿目的。
3.增进亲子间的情感。
4.提高家长的意识,宣传先进的育儿理念。
(二)具体实施措施。
1.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及家长学校等向家长通报幼儿园的工作计划、要求,宣传科学保育和教育幼儿的知识、经验。
2.通过形式多样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和亲子日活动,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知道幼儿的需要,调整自己对幼儿的学习态度的工作;促进亲子之间心灵的沟通,体验亲子游戏的乐趣。
3.通过个别形式的家园交流,让家长及时、经常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近期情况和表现。
4.通讯手段联系,如打电话、发短信和上网等手段与家长交流,促进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