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整理、传承、申报从2006年至今,我们对新泰市辖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普查摸底,共整理和挖掘项目436个,其中民间文学226项,民间美术9项,民乐戏曲29项,手工技艺59项,生产习俗16项,人生礼俗16项,岁时节令28项,信仰祭祀15项,民间医药15项,游艺竞技22项。

收集实物1052件、登记造册1171件、作采访文字记录179万字、拍摄照片5247张、录音记录30余小时、摄像记录60多个小时。

其中民间舞蹈《独杆跷》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民间舞蹈《独杆跷》、《百兽图》、《逛荡灯》,体育竞技《徐家拳》、民间医药《孟氏正骨疗法》、民间文学《柳下惠的传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民间手工技艺《新泰芹菜》、《横山蚕丝》、民间戏曲《箍漏担子》、《皮筋儿顶灯》、消费习俗《新泰八顶八宴席》、传统技艺《果都咸菜制作技艺》、《汶南虎头鞋帽制作技艺》、传统美术《田氏剪纸》、《刘氏剪纸》、民间文学《乐圣师旷的传说》、传统音乐《挂红灯》、民间舞蹈《扑蝴蝶》等18个项目被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6年以来,新泰市政府已先后三次下发文件,公布新泰市市级非遗名录项目102项。

山东省文化厅公布传承人省级四名《百兽图》张传霞、《独杆跷》王宗禄、《逛荡灯》李天顺、《徐家拳》徐勤启。

泰安市公布地级代表性传承人《百兽图》张传霞、《独杆跷》王宗禄、《逛荡灯》李天顺、《徐家拳》徐勤启、《刘氏剪纸》刘方红、《田氏剪纸》田晓明、《孟氏正骨》孟照明、《扑蝴蝶》毛松虎。

在这些项目中,有的是家传,有的是师承,有的已明确了相关的传承人,有的有待确定传承人。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状况1、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是新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特色,不仅在于门类全,更主要的是它的古老与神奇,已申报并已列入全国名录的就有《独杆跷》,已列入省级名录的就有《独杆跷》、《逛荡灯》、《百兽图》。

这三个项目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是民间杂耍和民间竞技的一种表演形式。

起源于清光绪23年,传承了5代的百兽图是民间杂耍的一枝奇葩,以驱赶瘟疫、降福求瑞为主要内容的“百兽图”表演,其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具有浓郁的神话传奇色彩,全场表现的是八仙骑兽过东海给王母娘娘祝寿的故事。

一般在春节至元宵节前演出,表演分“串街”和“打场”两部分。

据专家讲,一个节目同时表现八仙在其它民间舞蹈中是没有的,在山东独一无二,因其浓厚的欢庆色彩和避邪祈福等习俗因素,在当地具有广泛影响。

起源于谷里镇的“逛荡灯”历史更加悠久,兴起于唐末宋初,传承谱系已无可考,最早发端于方相氏崇拜,据老艺人讲,它是民间舞蹈中山东惟一的傩舞艺术,用陶罐偻空做成“五官”,用量米的升做成官帽,用圈椅和黑布做成官服,表演时人扛起椅子走动,身高三米以上高大威猛,最早给出殡的队伍开路,是远古避邪之神方相氏形象。

后来春节元宵节前表演,方相氏形象又改做官员形象,取“天官赐福”之吉祥寓意,因而,倍受民众推崇,是当地节后民间杂耍的必看节目。

独杆跷源于羊流镇大洼村,清光绪23年左右由王氏在双脚踩高跷的基础上独创的,至第三代传人王兆杰已日臻成熟,建国后传至第六代,其道具为圆木一根,中部设踏板,由锣鼓伴奏,表演时双脚踩踏板,独杆在地上蹦跳走动。

经典剧目为《刘海戏金蟾》,两人可表演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造型奇特,生动逼真,动作活泼诙谐,系全国罕见的艺术表演形式。

其它民间舞蹈如《抬芯子》、《玉皇辇》等都是相对古老的一种民间娱乐形式,都有待于我们去挖掘、保护、传承。

2、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起源从口头文学开始,它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乡言俚语、谚语歌谣等。

在新泰至今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故事大都来自当地农村,有些来自莱芜、蒙阴等周边地区,颇具影响力。

有的以忠孝文化为主,如《灵槐复荣》的传说。

有的以孝文化为主,如《龙母坟》的传说。

有的以忠义文化为主,如《管鲍遗风》的传说。

更多的以娱乐为主,如《三月三醉到六月六》等等,新泰是个底蕴丰厚的城市,是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特盛兴的地方,由此也进一步说明了新泰诙谐、幽默、机智的乡风个性。

谚语是新泰人民长期生活所积累的文化财富,反映了人民群众综合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

当地农民的民间谚语大多和农事、生活有关,如:云彩向东一阵风、云彩向西披蓑衣、云彩向南雨涟涟、云彩向北一阵黑。

寒门出贵子、陋巷出圣人。

这些民间文学都集中地反映了新泰人民的勤劳善良、风趣淳朴的乡土民风和聪明才智。

3、民间美术新泰民间美术起于当地农民节日大兴剪窗花,每逢春节来临,村姑村妇有剪红花贴于八格窗和堂屋炕头上的习俗,现在这一习俗已逐渐消失。

现在的民间美术以泥塑、面塑为主,新泰展家泥塑以设色艳丽、色彩对比强烈、造型朴拙可爱而蜚声乡里,仅举展家泥塑为例:第五代传人展庆平,1963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

受先祖影响,自幼酷爱绘画,尤擅工笔花鸟,十几年坚持外出写生积累素材,根植于宋画细腻、严谨之传统,师法自然,运以精心,着意表现空灵清虚、生趣盎然的自然世界。

其作品多次在省市美协等单位组织的美术展览中获奖并在多种报刊发表。

近年来,在新泰市文体局和旅游局的指导下,展庆平发挥自己擅长书画的优势,对“文革”以来濒临失传的祖传泥塑工艺进行系统发掘整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采取新泰当地民间视为吉祥、祝福、辟邪、驱秽等作用的蝙蝠、鱼虫等为主要图案,协助女儿第六代传人展艺一起创作了泥老虎、十二生肖等泥塑作品,用色对比强烈,造型朴拙可爱,深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

第六代传人展艺,自幼学习绘画,2007年以优良成绩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学习艺术设计,在泥老虎等作品设计中匠心独运,将所学陶艺、图案、艺术设计等美术知识运用到泥塑玩具设计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2008年10月泰安市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暨旅游商品展中,作品《泥老虎》系列获三等奖,奖励奖金500元;同年12月20日,在新泰市第一届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暨旅游商品展上,《泥老虎》、十二生肖系列作为唯一的泥塑作品受到大赛组委会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获铜奖。

其它的如宫里田晓明、青云刘方红等部分剪纸艺术在整个泰安区域有名气。

4、民间手工技艺通过调查摸底,我们已确定的几十个传统民间手工技艺项目,它们大都凝聚着几代人的艰辛和聪明才智,有的至今还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充满着勃勃的生机,产生着骄人的效益。

仅举《横山蚕丝》为例:“横山蚕丝”品质优良,历史悠久:新泰境内所种桑属鲁桑,鲁桑又名地桑、女桑;树矮,条生,桑叶大而肥厚,便于妇女采摘。

新泰所产“横山丝”亦为鲁丝。

史载西周时鲁丝贵重到一束丝加一匹马可以兑换五个奴隶。

“横山丝”是鲁丝中佼佼者。

横山一带所产蚕茧个大,茧层厚,茧丝长达1200多米,最长者达1500米。

解舒率最高,达76%以上。

丝白且细,色泽光亮,弹性好、产量最多。

横山丝好,因其茧好,因其桑好;桑好,不仅地好,主要因当地种桑、养桑、制丝技术高超。

用该丝所织素绢薄如蝉翼,轻如云雾,为全国之最。

清代时,新泰的敖阳店成为山东重要的茧绸集散市场,各地商人纷纷前来采买,贩运四方。

可现在的横山已无人种植,最好地块正是现在的光明水库。

其它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如《洪河山药》、《泰山白草帽辫技艺》、《果都咸菜腌制技巧》都是新泰特色品牌,闪耀着先民的智慧,传承着现代的辉光,不仅给传统产业注入着生命、活力,也提升了新泰传统文化的品位。

5、民间习俗新泰市作为内陆地区,各种习俗相对活跃,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信仰习俗:自清以来,当地就有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教民,而且在新泰城区、翟镇、禹村等都有教堂,平时活动正常。

生活习俗:包括婚礼习俗、节日习俗、生育习俗、迁居和祭祀习俗等。

婚礼习俗:一般由相亲、下礼、定亲、娶亲、洞房、回礼等形式进行。

生育习俗:生儿育女,新泰均有满月礼、百日礼、周岁礼等习俗。

节日礼俗:一般在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七月七、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寒食节等节日都有过节的习俗。

祝寿习俗:一般都是为老人祝寿。

有阳寿和阴寿之分。

阳寿50岁以后每年一庆。

80岁为大寿,特别隆重。

阳寿称喜寿。

80岁以上,都要大摆宴席,隆重贺寿。

丧葬习俗:解放前至解放初期,新泰实行土葬,现在实行火葬。

人死后,晚辈披麻带孝、守灵、打幡、上坟,而且每年的祭日、清明、农历十月一等日子都要上坟祭祖。

6、传统体育与竞技新泰当地的民间游戏丰富多彩、反映了新泰先民乐观向上、兴趣广泛的个性。

像下四州、推铁环、拾子儿、跳房、跳绳、踢毽子、荡秋千、打弹弓、拔河、弹玻璃球、翻绳、剪子保袱锤等,大部分都是过去的老游戏,也有一些流传至今。

作为传统体育与竞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泰拳术更为出名。

尤以新泰青云通济庄徐家拳、东都乌珠台罗汉拳、楼德黄泉沟二郎通背拳三个拳种最为著名。

徐家拳独出一门,为徐家独创,已先后被列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里,仅举徐家拳为例。

徐家拳起源于清雍正年间,,由其高祖徐盛才所创。

第六代传人徐花葶掀起了第一次高潮。

徐氏家谱记载,徐花葶,字殿甲,1826年出生(清道光5年),1900年卒于通济村。

该公自幼习武,曾走南闯北拜师学艺,练就一身武功。

由于他善于研究,在总结先辈武学的基础上,改进了徐家拳法及各种兵器的使用。

徐花葶武功高强,多次参加大型比武,多次获第一名,在清咸丰年间封为武庠生(即武秀才),清咸丰年间(1853年),徐花葶被推选为县团练团总。

是年,太平捻子(毛子)攻打新泰城,由于徐花葶训练的武装团严密防守,打败了来犯的毛子。

因抗敌有功,清政府赏赐他亮蓝顶戴大花翎,至今尚存。

徐家拳的拳法因为实战性和表演性强,攻击和防守相结合,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而倍受人们的喜爱。

拳术分为“单打”和“双打”,拳术单打套路有架子锤拳;双打套路:五套拳:1、撞膀锤拳、2、十字按拳、3、栽手拳、4、小劈风拳、5、二郎拳。

徐家拳有七大致命绝技,分别是撮鼻梁、打斜肋、顶心、盖顶、惯耳、击裆、削喉,这些招术极具实战性,可一招致敌于死地。

7、传统医药新泰市的传统医药多是当地祖传,是中药中医世家长期的行医过程中经过临床研制、代代相传延续下来的,有的至今还仍然应用于临床,被一些医药专家叹为奇观,并以其神奇的疗效福泽乡里。

以西张庄孟氏整骨、宫里镇宫西村“观音膏”最为知名。

仅以宫西村“观音膏”为例。

“观音膏”的发明与发展与当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大约在150年前,国家贫困,民不聊生,照看不好的孩子经常被烧烫伤,因当时医疗水平低,烧烫伤根本无方可治,眼看着患者痛苦不堪。

对此宫西村行医的李玉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用自己所学,自行研制出烧烫伤膏药,因治疗效果神奇,人们便问李玉珍是如何得来的秘方,当时李玉珍用幽默的口吻答复人们说:“夜里菩萨托梦,授予此方,救天下众生”,所以人们称此膏药为“观音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