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边坡喷锚支护施工方案

基坑边坡喷锚支护施工方案

江西宜春德和沁园三期住宅区A地块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2014年11月目录一、方案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喷锚支护设计四、质量保证措施五、特殊情况应急处理措施六、施工组织七、工程质量管理八、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一、编制依据2.1.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2.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2002;2.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4.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5.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6.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2.7.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2.8.协会标准《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2.9.国家、建设部及江西省颁布的其他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文明施工规定;2.10.本公司有关企业管理、施工技术、生产经营等管理条例、制度及标准,现有机械设备、施工技术力量状况,往年对此类工程的施工经验及创造成果。

二、工程概述(1)工程名称:沁园住宅区三期A区11-15#楼(2)工程地点: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锦绣大道南侧(3)建设单位:江西德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赣西分院(5)勘察单位:地矿新余地质工程勘察院(6)质量监督单位:宜春市质量监督站(7)监理单位:江西省新大地建设监理有限公司(8)施工单位: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9)基坑周边环境:基坑南侧为13层公寓楼,西南侧为别墅区,北侧为待开发用地,东侧为锦绣大道。

根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显示,目前无地下管线埋设。

(10)本基坑围护工程简述:本工程现场自然地面场地黄海标高为109.7-110.2m。

本工程地下室呈近方形,南北长约122m,东西长约169m,东北侧11#、13#、15#楼北段底板面黄海标高106m,西南侧12#、14#楼南段底板面黄海标高106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3.7~4.2m。

基坑工程环境分析:工程拟建地下室一层,基坑底板高程为106 m,埋深约3.7-4.2m,其北侧邻锦绣大道,相距约25m,其余三面为本小区,拟建场地范围内无地下管线等地下设施。

因此,场地工程环境条件较为简单。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

基坑开挖与支护:拟建地下室预计开挖深度为3.7-4.2m左右,基坑底板高程为106 m,据场地岩土条件分析,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土层主要为①杂填土;②粉质黏土。

拟建场地西侧为未开发用地,有足够的放坡空间。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3.7-4.2m左右,因此可采用分级放坡开挖。

各土层放坡坡率为:①杂填土1:1.5;②粉质粘土1:0.75;为保证基坑边坡安全,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坡顶及坡面避免漏水、渗水至基坑内,分层开挖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1)地质情况持力层及不良地质现象:详见正式地质报告。

勘察过程中现场对岩土层进行了野外鉴定,在粉质黏土、碎石土砂质粘土中进行了原位测试工作,具体统计表见下表:表1 原位测试成果统计表第(2)工程地质分层粉质粘土中取土样40组,土样测试结果如下:表2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第(3)工程地质分层碎石土中取土样10组,土样测试结果如下:表3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三、喷锚支护设计该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约3.7~4.2M,根据地质报告和基坑几何尺寸,参照已竣工工程,采用工程类比设计法,确定喷锚支护参数,再根据相应规范进行边坡稳定分析,验算支护方案的可靠性。

东北侧(锦绣大道侧)基坑采用槽钢喷锚式护坡(如图1);基坑开挖范围内为杂填土和粉质粘土层,难以人工成孔,主要采用锚管,可以成孔的部位采用锚杆。

图1图2图3图4 图51喷锚支护参数○1锚孔:锚杆孔径为Φ130,水平夹角为俯角20°,采用人工成孔。

距地面3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成孔,以保证地下电缆和上下水管线的安全。

○2锚管:东北段支护长度为85m,全长采用锚管机植入Φ48x3.5钢管,横向间距平均为1.2M,排距为1.2M,呈梅花形布置。

锚管入土端必须做成锥头,锥头至三分之二锚管长度范围内均布注浆孔,孔位沿锚管的轴向和径向均布,孔径大于5mm,不少于5个/m。

如图2。

○3注浆:孔内安放锚杆或植入锚管后进行压力注浆,采用P O32.5# 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40~0.45,注浆压力为0.2~0.4MPa。

○4土钉:短钉长6M,Φ48x3.5钢管垂直坡面机械打入基坑壁。

坡顶上面1.0M处设置短钉Φ48x3.5钢管@1200mm。

如图3、5。

○5喷射砼:锚杆或锚管注浆完成后,按要求修整坡面,并在坡面挂Φ8@150×150钢筋网片及2Φ16通长加强筋喷射C20砼面层,支护锚管采用Φ14(第一排)、Φ18(第二排)注浆钢筋土钉,注浆强度不小于M20.0,水泥浆水灰比为0.5:1。

○6加固:喷射C20砼后,水平用6m长16a槽钢进行加固,间距为600mm。

纵向采用6m长16a槽钢加固,间距500mm。

中间1000mm处采用沙包进行加固,其中缝隙采用填砂处理。

外面采用水平一道九夹板模板挡沙包。

如图4。

其余三侧由于场地较宽敞,采用自然放坡,坑内按1:1.5放坡。

2 设计说明○1施工过程中遇到地下设施或特殊地质条件,须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锚杆的位置、长度及倾角,并做好记录。

严禁强行穿越不明障碍物或地下管线。

○2严格遵循“开挖一层,支护一层”的原则,每层开挖深度1.8~2.2m。

○3挖土方必须按照确定的开挖线、放坡角度和每层开挖深度作业,并及时清理坡面,以保证边坡支护及时施工;严禁挖斗顶压或撞击已完成支护的坡面。

○4为保证护坡的安全,工程主体施工单位必须对基坑周围的地面进行封闭处理,防止地表水渗漏。

采取切实的防排水措施,预防地表水汇流到基坑周围和基坑内,基坑周围严禁积水。

○5坡顶2.0m范围内不得堆积材料和通行大型载重车。

四、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前做好各工序技术交底工作,并认真落实执行情况。

建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按照建设部批准的《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及我部制定的施工岗位责任制执行,明确具体标准要求和作业人员责任,分级负责。

○1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如有变更,必须经现场技术负责人认可。

○2基坑土方开挖: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每层开挖深度为1.8~2.2m。

进行下步土体开挖时,严禁挖斗顶压或撞击已完成支护的坡面。

每步土体的开挖的具体深度视开挖后土体的实际情况而定,如遇开挖后土质较差,则土体的开挖深度要作一定程度的减小。

土方开挖时须满足每步锚杆成孔时有工作面,以保证土方开挖后边坡及时得到支护和喷锚支护的正常施工。

○3土方开挖后,对边坡及时进行支护,在遇到有特殊情况时,由现场技术负责人对施工方案作相应调整,保证施工后边坡的安全。

○4造孔:锚孔为俯角20°,必须保证下倾;孔径不小于130mm;孔深允许偏差±100mm;孔位可在500mm范围内调整。

○5制锚:根据设计长度制作锚杆,误差为±50mm,锚杆要每隔2~3m设置定位支架,锚杆搭接焊接要符合规范要求。

单面焊10d,双面焊5 d。

锚管入土端必须做成锥头,锥头至三分之二锚管长度范围内均布注浆孔,孔位沿锚管的轴向和径向均布,孔径大于5mm,不少于5个/m;锚管允许接长,接口要整齐,周圈满焊。

○6注浆:按设计配比拌料,严格遵循注浆程序和技术要求。

根据孔深、注浆量、排气情况确定注浆是否饱满,如有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一次拌合的水泥浆应在初凝前用完;锚杆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约500mm处,孔口设置止浆塞;锚管注浆时注浆管插入锚管内,封闭管口,压力注浆,直到浆液沿锚管外壁浸出。

○7修坡:基坑边坡土体开挖时,一般预留10cm厚土体,通过人工整修平整,控制放坡系数,放坡总量控制在放坡范围以内,不得影响结构施工。

在坡面进行喷射砼支护前,要清除坡面虚土。

○8编钢筋网:钢筋网编结要均匀,Ф8@150双向,最大间距不超过150mm,平均间距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上下段钢筋网搭接长度一般不少于200mm,否则搭接处需点焊,钢筋保护厚度不小于20mm,钢筋网与锚杆应焊接牢固。

○9喷射砼:按设计配合比配料,喷层平均厚度应达到设计厚度,局部不得低于厚度100mm;喷射砼时,喷头与受喷面要保持垂直,距离保持1.0~1.5m。

○10 遇有地下管线及地下构(建)筑物的区域,必须探明埋设深度及范围,采用人工造孔,孔位及孔向必须避开地埋物。

○11坚持物资材料采购检验制度。

进场材料要进行抽样检查,凡不符合规范、无合格证和试验单及不合格材料、设备不得使用。

按规定对原材料、试件、试块进行检验和试验。

五、特殊情况应急处理措施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和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客观原因,在基坑支护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根据以往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准备了如下相应的应急措施:○1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局部坍塌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个别地段土体含水量较大或由于超挖不能自稳,进行支护前土体已坍塌。

其处理方法是:在塌方处的口部,向下打入竖向钢筋(或钢管),然后向塌方处填碎砖和土,填满之后,用加强筋将竖向钢筋(或钢管)焊接成一整体,并与附近锚杆头进行焊接,编好钢筋网后,喷射砼。

同时在坍塌部分的合适位置设置排水孔,并预留一注浆孔,待面层达一定强度后进行压力注桨。

对坍塌部分进行填充处理,增强其承载能力。

○2对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位移量增长过快的处理边坡开挖过程中,派专人对基坑护坡进行位移观察,在对边坡位移量进行观察时,发现位移量或位移速率增长过快,是边坡即将整体失稳的表现。

其处理方法是:将此处边坡迅速进行回填,在上层增加锚杆,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锚杆的长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有必要采用预应力锚杆。

待上层土体稳定,且增加的锚杆有一定强度后,再进行下面的施工,根据具体土质情况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后边坡的稳定。

六、施工部署6.1施工总体部署6.1.1 充分考虑总施工进度节点的要求以及满足施工需要等因素,在进行施工场地内临设、施工道路、材料堆场的规划、大型施工机械的布置、施工部署、施工方法的确定时,将以提高施工进度,并且积极配合招标方、设计单位等参建单位为原则,同时做到合理、经济、安全且利于文明施工管理,以此进行施工场地的总体合理规划。

6.1.2 为合理组织施工流程,缩短工期,为后序施工提供操作面,拟将整个工程划分为若干个验收段,分别组织结构验收工作。

6.1.3 我们将按照“分区施工,统筹管理”的原则安排施工流程。

在围护施工阶段对整个工程进行合理分区,各分区交错、流水施工。

在各个划定的施工区域内再划分若干个小单元,确保“限时”施工的实现,以完全达到对周边环境的保护目的,也达到材料、设备、劳动力均衡使用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