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教材《百舸争流的思想》精品课件
人教版教材《百舸争流的思想》精品课件
哲学的基本派别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近代 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和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本原 进步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
唯 唯物主义 物
主 近代
形而上学
义 唯物主义
具体 物质 形态
否认神创论, 坚持了唯物 主义的方向
(1)没有科学依据 (2)复杂问题简单化
知识体系
易错知识大追捕 1、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 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哲学 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3、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问题。
4、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 就是唯心主义。
易错知识大追捕 5、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 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彻底认识世界 是不可能的。
唯
客观唯心主义
心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
主 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义
它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人的主观精神而是 由超时间、超空间的“客观精神”决定的, 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以下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客 观 唯
理 生 万
心
物
主
义 朱熹
•
2.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 容提示 的默写 ,可先 在头脑 中默背 有关内 容,选 取与提 示相对 应的内 容默写 。如果 默写的 内容印 象不深 ,可先 记得几 个字默 写几个 字,暂 时放过 ,后面 记起来 了再默 写。
•
3.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 会给出 标题。 同学们 要留意 并仔细 分析文 段的标 题。因 为大部 分标题 本身就 概括了 文言文 的主要 内容。 理解题 目可以 帮助自 己理解 材料的 内容, 从而正 确答题 。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第一方 面的不同
思即 维 意 谁是本原 与 识 (谁决定谁) 存与 在物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回答是划 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 主义的唯 一标准
的质 关 的 有无同一性
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系 关 (思维能否正确 (可知论)
问 系 反映存在) 题问
题 包括两个方面
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前者是一般哲
学都会遇到的问题,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
问题。
D 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 现实社会中就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考点突破 02
•
6.赫鲁晓夫因退一步成就了自己,卡 耐基因 退一步 获得友 谊,由 此可见 ,退一 步不但 给他人 留下一 片天地 ,同时 也给自 己留下 了更宽 阔的天 地。退 一步不 仅表现 了对他 人一份 爱,更 表现了 自己对 自己的 爱,这 种爱已 经超出 了人与 人的界 限,于 社会每 一个角 落中显 示着它 的力量 。
观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南宋)陆九渊
唯
心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主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义 --《坛经》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英)贝克莱
——“存在即被感知 ”
哥哥你大胆的往前走啊!莫回头!
唯心主义-- 把意识作为本原
(1)哲学上两个对子
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物 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义 和
辩证法: 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
唯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心
主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
义
辨证的
辨证的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的
形而上学的
命题点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解题指导:如何判断唯物主义派别和唯心主义派别
•
4.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 型即词 语解释 题、句 子翻译 题和内 容理解 题。对 于不同 的题目 则采用 不同的 解题方 法.
•
5.首先,能够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 思路, 把握文 章层次 之间的 关系, 并且能 够概括 出文章 各个层 次的含 义。其 次,能 够抓住 文章的 关键语 句,概 括文章 的要点 ,把握 文章的 主旨。 在答题 之前我 们要结 合注释 ,疏通 文意, 读懂语 段。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 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 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认为只有自我 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论”。
以下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心外无物”
主
————(明)王守仁(阳明)
否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
根据上述内容判断下列图示各属什么观点?
1.水上乐园 (唯心主义)
2. (唯物主义)
3.庄子梦蝶 (不可知论)
4.神七飞天(可知论)
《庄子》中惠子认为,“子(指庄子)非鱼,安知鱼之
乐”。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惠子的观点( )
A.认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B.体现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
原子
坚持并 发展了 唯物 主义
(1)仍然把物质归结具体的物 质——原子
(2)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形态。
(3)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 物 - 唯物主义 质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把意识作为本原
•
1、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 学习的 价值, 具有积 极的学 习态度 和浓厚 的学习 兴趣;能养成 良好的 学习习 惯,掌 握适合 自身的 学习方 法;能自 主学习 ,具有 终身学 习的意 识和能 力等。
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 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
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
王守仁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 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 家,称阳明先生。
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
休谟
康德
(18世纪英国)休谟的不可知论:
• 一是关于物质对 象和上帝是否存 在不可知;
理绝 念对 世精 界神
知识延伸——绝对精神. 黑格尔心中有一个“世界之神” ——创造了这世界上一切东西。 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从它那里产生,最后又都返回到它那 里去。不同于人的“精神”,是独立于所有人、事物的。它是 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着的一种精神性的本原。 这就是“绝对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宗 教)
(唯物主义)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回答是划 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 主义的唯 一标准
典型代表
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系 关 (思维能否正确 (可知论)
问 系 反映存在) 题问
题 包括两个方面
否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
典型代表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
唯物主义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
C.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A
D.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解析 材料中惠子认为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 乐趣,因此是不可知论。B不符合题意,可知论与不 可知论的分歧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 不符合题意,这是可知论;D与题意无关。
• 易错点 错误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 提醒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南宋著名哲学家
朱熹的经典论述,“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
寂”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代表论断。
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 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 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 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下列观点唯心主义有区别吗
1、 心外无物。 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3、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4、我思故我在。 5、理在事先。 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 另一个是关于经 验之间因果关系 (或普遍必然规律) 是否存在不可知。
(德国)康德的不可知论
• 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 外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 在的,即所谓“自在之 物”,并认为 自在之物 是一切感觉的源泉,这 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 在之物 是不可认识的, 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 生的感觉或现象,但这 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自 在 之物的真实反映。
13、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之外的第三大哲学派别。
14、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 赖、不可分割的。
15、世界上尚有不可认识之物。
考点突破 01
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第一方 面的不同
思即 维意 与识 存与 在物 的质 关的
谁是本原
(谁决定谁)
有无同一性
存在决定思维
6、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7、人的意志就是绝对精神 。
8、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
9、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于客观唯心主义而言是 种进步。 10、形而上学只能和唯心主义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