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ord格式] 浅谈语言艺术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

[word格式] 浅谈语言艺术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言艺术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学园lACADEMY浅谈语言艺术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汤曼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电大分院2010年第7期【摘要】语言艺术对于歌唱训练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握歌唱与语言的关系,并运用到歌唱实践中,是需要声乐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运用得当,将使声乐艺术得到极大的提高,取得更好的成绩.【关键词】语言艺术歌唱艺术歌唱训练语言运用【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7—0037—02语言是以声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借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进行思维活动和相互交际.歌唱读字的要求是歌唱者能够清楚准确地形成,吐发,传送出语音的基本音响,并把这些音响结合起来成为顺畅连续的形式,以适应歌词的音响表现和歌曲的旋律状态.故此,笔者就语言艺术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一音乐与语言相结合是声乐艺术的基本特点声乐艺术是以人声作为艺术手段,但这只是声乐艺术的基本特点之一,声乐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声乐的特点是有唱词,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绝大多数声乐作品都有唱词,无言歌仅是个别现象.歌曲和歌剧中的花腔,仅是声乐艺术的技巧手段,并不能因有花腔就改变了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这个特点.理解音乐与语言相结合是声乐艺术的基本特点,这不但是我们研究如何正确地进行声乐训练的出发点,而且还很有特别强调的必要,为什么这样强调它的重要性呢?因为在音乐理论上有人曾贬低声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这个特点.有人说所谓的声乐就是”声,声,声”的论调,在声乐界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些论点反对或忽视在声乐训练上要重视语言训练,否定声乐艺术的基本特点,也削弱了声乐的教育作用.一个歌唱者即使能够很好地掌握歌唱的发声技巧和表现手段,但不重视语言和声音的结合,致使吐字不清楚,不正确,就必然不能很好地表达歌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也就无从谈起用歌声来打动观众的心灵.有的人认为”洋”唱法在吐字上可以含糊一点,把字咬清楚就没有”洋”味了,成了”土”唱法了……这些认识是不正确的,这只是一些人不懂外文的一种错觉而已,西德义务要求.法制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法制精神,只有造就大批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才能适应现在和将来法制社会的需要.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有些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法律是可以改变的, 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不以违法为耻,甚至以违法获得自身利益的满足为荣.如果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都缺乏法律意识,那我们的法制社会从何谈起.法是刚性的,是不容侵犯的,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遵守法律的基本意识,在大学生的思想倾向,行为意识上给予引导,只有尊重法,才能知法守法,最终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三结论总之,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未来的高级建设者,其使命艰巨而神圣.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设征途可以说任重道远,有时候还要历经坎坷.因此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洋唱法同样在吐字上要求很严格.而把”吐字”简单地理解为”咬字”,把”语音”与声音对立起来也是错误的.二如何正确运用语言于歌唱好的歌唱自然随着好的读字,发纯粹无字之音,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歌唱者的读字比起歌唱者的声音更为重要.在歌唱中扎实的读字是正确发声的重要基础.读字与发音是歌唱训练中两个紧密相连的因素,应当从第一课开始就结合起来教学.此外学生必须理解,清晰的读字对于美好的声音乃是一种帮助,并非是一种阻碍.完好的读音就意味着完好的歌唱,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好的读字本身就是一项声音训练的练习,它对于帮助完善歌声的共鸣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方法.三正确运用语言于歌唱训练中的几种方法前面已谈到语言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但在声乐教学中也不能因为强调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发声技巧的训练, 读字的技巧和发声的技巧是密不可分的.在歌唱中字音明晰是必要的,但不能因此而牺牲歌声的清纯.1.声乐教学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歌声从属于歌词,像说话一般的歌唱,是我们所喜爱的方法.我们把声音和音乐上的问题放在一边,首先进行对歌词含义的研究.由于对歌词含义的深入探索,使歌唱者对它的词语具有细致明确的理解.只有当学生在正确领会其意义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工作,即把歌词和歌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完成歌唱作业以前,对歌词的解释已有一定的基础.这种基本精神往往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歌唱中语言表现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母音,字音的分别练习,而是结合其内容逐句进行的.现在的声乐学生大大学生自身素质,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日常学生管理实际都需要教育者转变思维,认真对待,创新教学,增强实效,才能使大学生对法律有科学的认识,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使得他们不仅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更能理解法的精神,法的作用,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者和领导者参考文献[1]陈大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关法制教育内容解读[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70~71[2]刘亚丽.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J].商业经济,2009 (4):127~128[责任编辑:王以富]一37—学园IACADEMY都只重视声音训练而不重视语言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因而所唱歌曲,大都听不清歌词,而学生由于对读字的忽视,也就没有弄清歌词含义,使所唱歌曲平淡乏味,当然也就谈不上用歌词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情感,也就不可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2.运用语言于歌唱训练所采用的方法(1)采用说话练习方法.语言是通过词语和音调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说话和唱歌主要在于音响和美学方面,而不在于思想情感的内容和智力方面.也就是说,歌曲是一种采用声音的音乐变化作为词语倾诉的形式,是一种带有旋律的词语.在歌曲中,一般要严格遵守它的音乐节奏音型,对每一词语和音节,音素的表达,都规定了各自的强度,高度和长度.使用的音域超过一般说话的音域,从一个八度至两个,甚至三个八度;而共鸣和反射作用,在歌唱中也更为显着;音乐的和美学的要求,在歌唱中也比说话中更为突出;唱歌较之说话,使用了更加具有风格的, 延续的,戏剧的,朗诵的,强化的表现形式.因而比说话更需有戏剧性,诗意和感染力.正是由于有了音乐,才使唱歌和说话有所不同.说话和唱歌虽然有种种不同之处,但这两种词语表达的手段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如,基本母音和子音在歌唱中与平时说话中是一样的,更重要的是两者都是通过词语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日常生活中说话的习惯,如一些地区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歌唱者的读字.因而务必提醒学习唱歌的学生,应对说的习惯给予高度的注意,这样可以使发声器官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和自如,改正不良的歌唱习惯.同时还必须教导学生首先怎样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歌词,每一句按歌曲节奏音型拉长声音朗读,然后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歌词的含意上,借以精细准确地去表达一首歌曲.在上课开始时,首先让学生练习喊嗓.用向远处招呼人的感觉去大喊,大声说.但这个说或喊是有心理准备的,是要使整个人的神经细胞调动起来用于歌唱的准备.其次,在练唱一首歌曲之前应先弄明白歌曲内容,情感以及每一乐句,歌词所要求的语气,重音,弱音等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思想上准备好了,然后再按照每乐句的节奏型拉长声音朗读,亲切自然大胆地”说”出去.(2)采用耳语练习方法.耳语俗称悄悄话,是一种极轻声的话语,只使用气息而不发声响,由于它在吐发时不需要用力,但为了让旁人能理解,需要一种把字音说得非常清楚的方式.在说大声的耳语时,发声器官则要有一些准确的夸张,以使母音和一38—2010年第7期子音都清晰可闻.耳语是由于气息的冲击力,通过不同程度阻塞的声门,咽喉,口形所形成的,因为声带并不震动,所以被认为它可以使声音平静与有助于发声器官的放松和自如.耳语可以用来纠正各个母音不良的发声状态,也可以改善读字不清.耳语练习用于歌唱,可以使歌唱者唱得亲切,自然,吐字更清晰.(3)采用轻声歌唱练习方法.采用轻声歌唱练习方法,主要功效是让发声更为便易,字音更为清晰,像说话般地毫不费力. 虽然这种”像说话般的歌唱”,比起”歌剧唱法”来,减弱了声音的动力,但无论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如果用这种方法教学生去练习一首歌,对搞好读字是有益的,也有助于改善学生在放声歌唱时读字的效果.如果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能注意培养发声的自如和读字清晰相互结合,那么对歌唱者艺术才能的发展将会有很大帮助.四结论声乐艺术是以人声作为艺术手段,但这只是声乐艺术的基本特点之一,而声乐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 歌唱艺术中,发声,读字,呼吸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语言表情是人类智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歌唱技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语言在歌唱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声乐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运用得当使声乐艺术得到极大的提高,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正确运用语言艺术在歌唱训练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体音乐人共同完成这个使命,背负重任,用平直的心态和严谨的作风去对待这一进程的每一步.期待着我们的中国声乐艺术被广为传唱,也期待着中国声乐学派早日在世界歌唱艺术的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注释①《外国音乐参考资料》有关译文.音乐的方向[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第19辑:186②[美]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训练歌声(李维勃译)[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3:79参考文献[1]薜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2]喻宜萱.人民音乐[M].北京:中国音乐出版社,1983[3]王同亿.语言大典[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4]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第2版)(责任编辑:王以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