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出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的录音及日月潭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日月潭
1.出示课件日月潭。
请同学们说说是什么地方?对于日月潭你知道些什么?
2.教师介绍:日月潭是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是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形成的。
日月潭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随作者去看看。
二、听录音,读课文
谁能用书上的词句来概括日月潭的景色特点?(板书:风光秀丽)
过渡:我们就一起去体会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三、学习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过渡:这里的景色美,连名字也起得美,那么“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画出日月潭名字来历的句子。
(1)读画出的句子。
(2)理解每组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湖的北边像太阳,叫日潭。
湖的北边你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湖的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过渡:要是清晨或中午,或赶上雨天时,你来到日月潭,那里的景色更令人赞叹。
不信,我们去看看。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
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
4.请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告诉所有的人日月潭有多美。
四、总结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台湾小朋友说点什么?
生甲:欢迎台湾的小朋友到大陆来看看,这里有繁华的都市,美丽的山川。
生乙:我想到台湾来和你们玩,欣赏一下祖国宝岛台湾的美景,和你们交朋友。
生丙: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希望你们劝你们的家人和身边朋友,为早日实现两岸统一做出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富强、更加美丽。
师:老师也希望你们的愿望早点实现,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吧!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碧绿的月亮薄薄的树木
弯弯的太阳茂盛的小岛
圆圆的湖水美丽的雾
3.照样子,写句子。
例:日潭像太阳。
日潭像圆圆的太阳。
(1)湖中央有个小岛。
(2)树上结满了果子。
童年时,家是一声呼唤。
那时的我似乎比今日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
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左右相邻的小朋友聚在一起,天马行空,玩的天昏地暗,直至街上的人散去,听见焦急的父母在四处:“回家了,吃饭了。
” 这样的声音伴着我的童年,月复一月,迄今仍在我的耳畔回响。
我常常在思考“家”究竟是什么?有人说:家是酝酿爱与幸福的酒坊,是盛满温馨和感动等待品味的酒杯。
是在疲惫时回到家后爱人真情的拥抱,是彼此相守默默注视的目光…… 还有人说:家是风雨中的一间小屋,家是大雪天里的一杯热酒,家是一次次失败后的鼓励……
家是忙碌奔波疲惫时。
最想回去好好休息的温床。
家是在外面受委屈回来后,可以痛痛快快哭一场而没人笑你软弱的地方。
家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后。
离你最远却始终与你记忆最近的画面。
无论你的人生是如何的辉煌或者是落魄。
家。
永远是你最牵挂的地方。
太平时,家是一座博物馆,又是一个加油站。
家里的一本书一封信一帧照片,都可以引出一段属于你们家的故事,流传天南与地北;一把茶壶一顶帽子一把椅子,都储存着家的文化传统和信息,绵延一代又一代。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港湾,承载了多少人的梦。
烦恼的时候,想到它,豁然开朗;忧郁的时候,想到它,微微一笑;沉闷的时候,想到它,如释重负。
家,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包含了太多,只有亲情才是无法泯灭的永恒。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