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城市颗粒物污染特性分析

中国城市颗粒物污染特性分析

中国城市颗粒物污染特性分析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十几年中以飞快的速度进行着经济发展。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导致各种污染事件和现象在中国不断出现,为经济增长中国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中大气污染是最为严重的,有权威机构部门称如果不改变现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超过核辐射。

大气污染中尤其以颗粒污染物为主,有科学数据表明,PM2.5与肺癌、哮喘等疾病发生密切相关。

由于工业的发展我国部分区域已经成为大气污染比较重的地区,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关键词:大气污染城市环境颗粒污染物引言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不论长期或短期)因对生物和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而称之为颗粒物污染。

颗粒物的种类很多,一般指0.1-75μm之间的尘粒、粉尘、雾尘、烟、化学烟雾和煤烟。

其危害特点是粒径1μm以下的颗粒物尘降慢、波及面大而远。

无论是来源于自然或人为活动的颗粒物,都会给动、植物及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落在植物枝叶上的颗粒物,可引起机械性烧伤和减少叶片光合强度,使植物受损害;溶于水中的颗粒物,随水进入植物组织内,引起伤害;沉积在蔬菜或饲料植物的重金属颗粒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或动物的身体。

粒径3.5μm的颗粒物可吸入人的气管和肺,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因此,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颗粒物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以保护动、植物和人体健康。

颗粒物大部分是天然源产生的,但局部地区,如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工矿区,人为源产生的数量可能较多。

从18世纪末期开始,煤的用量不断增多。

20世纪50年代以后,工业、交通迅猛发展,人口益发集中,城市更加扩大,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人为原因造成的颗粒物污染日趋严重。

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造成的空气污染。

一、颗粒污染物的种类颗粒污染物按起来源分为:一次颗粒污染物和二次颗粒污染物。

其中一次颗粒污染物是指由天然污染源或者认为污染源直接释放到大气中造成污染的颗粒物,如燃烧烟灰等;二次颗粒物是指由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之间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转化而成的污染物颗粒。

二次颗粒污染物危害明显大于一次颗粒污染物,曾在世界上造成多次污染事件。

颗粒物的组成十分复杂且变动很大无固定模式,大致为以下三类:有机成分、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后两类主要是无机成分。

1.有机成分含量可高达50%(质量),其中大部分不溶于苯等复杂结构有机溶剂。

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溶于苯。

2.可溶于水的成分主要有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其中硫酸盐含量可高达10%。

3.颗粒物中不溶于水的成分主要来源于地壳,他能反应土壤中成土母质的特性,主要由硅、铝、铁等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还有微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铅、镉等。

二.各种颗粒物在我国主要城市的含量颗粒物按粒径分类主要有PM10(粒径小于10微米)、PM2.5、PM0.1。

其中PM2.5含量是国际通用用于观测城市大气颗粒物的常用指标,故以下我国数据主要以PM2.5为主(这也是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的错误决定因为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造成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在PM10尚且严重超标的情况下去测量PM2.5是一种避重就轻的逃避做法,官方数据仅公布PM2.5)。

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

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而我国PM2.5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没有之一,超过撒哈拉沙漠的PM2.5)对人体的损害更是无法想象。

以下是具体城市最近公布的PM2.5值和大气颗粒污染物状况。

广州:PM2.5差值20倍广州监测PM2.5已经有三年左右的历史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年只有22天不达标并且称准备监测PM1.0并可随时公布PM2.5全年数据。

但随着入冬以来广州能见度一直下降,冷空气来临前后差值有20倍左右,11月28日PM2.5值达到168微克/立方米而12月一日冷空气来临后监测指标为7.9微克。

好景不长,进入12月下旬环保部华南所监测的PM2.5细颗粒物数据和广州市环保局监测的空气污染指数API,都出现高位运行情况。

12月23日此前一周,广州PM2.5细颗粒物的平均浓度为90微克/立方米,远远超过了环保部拟采用的PM2.5一天平均浓度限值75微克/立方米标准。

这意味着,一旦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体系,12月23日前6天,广州空气质量全部超标。

市民呼吸的空气不容乐观。

由此可以看出广州大气环境污染状况一般但遇到特殊天气将会达到重度污染,大气状况完全是靠天气决定证明广州大气环境治理仍需加大力度。

北京:PM2.5数据严重超标北京近年来一直未公布空气污染指数,所以以美国大使馆数据为准。

12月以来北京多次出现大雾围城现象,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甚至是10米。

对飞机起降和行人安全造成了巨大隐患,12月4日据美国大使馆数据PM2.5达到525(超过了最高污染指数500)已经无法转换成A QI(PM2.5空气质量索引)其设备页面报错提示为:“你输入的浓度已经超出了该污染物的值域”。

至此北京政府终于醒悟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收购PM2.5监测设备并每小时通报PM2.5 PM10等空气质量数据。

希望随着制度和设备的完善,首都的空气质量可以越来越好,换北京人民一片蓝天。

上海:PM2.5占可吸入颗粒一半以上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专家称空气能见度一方面与浓度有关,另一方面也有气象原因,例如湿度等。

于此同时,目前API发布的周期为前一日12点到当日12点,与传统意义上得自然日有区别,而公众的感受更是具体到某一时刻。

据数据显示上期空气污染的问题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其中PM2.5占到了总质量的一半以上,而PM2.5则是影响空气能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上海一直保持着同世界接轨,PM2.5一直是常规监测项目,更因为上海并不处于重工业区,空气质量一直尚佳。

香港:颗粒悬浮粒子污染严重,全球排名倒数第八据11月25日香港明报报道,香港环保团队地球之友日前指出,香港一直未有规定管理空气污染物中的“微细悬浮粒子”(即PM2.5)的含量,并引述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香港去年微细悬浮粒子数据于全球566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八,含量较榜首的加拿大大白马市多出进20倍,也不如菲律宾马尼拉等发展中国家城市。

香港的PM2.5数据主要由车辆排放决定,是属于易于治理的。

相信香港政府在制定一定的治理法规滞后PM2.5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

总结: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物主要由三方面引起:城市规模增大,车辆增加,排放量急剧上升;在现代化建设中污染了环境,影响到了现在的空气质量;并未建立完善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检测机制,政府在现代化建设中忽视了保护环境。

据美国航天局公布的全球空气质量图我国空气污染甚至超过撒哈拉沙漠是污染最严重的国家。

总体来说我国沿海地区的空气质量要在一定程度上好于内地这也与改革开放的政策有关,沿海地区更早的接受了外国各种检测机制。

不过,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并一步步完善环境监测机制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人民一定不再将空气污染作为最大的健康威胁。

三.对中国未来的环境的建议建议一:使中国的生产、消费和贸易与国际惯例接轨首先,继续努力使中国的众多企业与国际认可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认证接轨;其次,工业界更加广泛地采用各项计划,如“责任关怀”计划等;再者,加快采用有利于促进技术飞跃或变革的可行的国际环境高标准;第四,通过利用能效产品等特定产品的信息和标识,以及实施市场激励政策如对大功率机动车征收高额税收,使中国公众准备寻找更加可持续的商品和服务;最后,由中国参与引导、进一步制定贸易协定中的贸易与可持续发展议定书和约束条款、多边环境协议以及其他国际协定,以确立更加公平一致的环境保护框架应对全球和区域性的市场失灵,从而解决环境问题。

建议二:提高环境与发展信息的质量、可靠性和有效性一是在政府机构成立一个环境监测与分析中心可提前分析环境与经济信息以用于国内决策。

此中心应当定期从各级政府各部门获取信息,是中国国家安全决策机构的一部分;二是促使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加快创建与国民核算体系相连接的可靠的环境账户,并与国际体系接轨;三是启动中央资助项目,提高地方和省级政府完善环境数据收集的能力和意愿。

这项工作应当由中央政府通过加强国家环境数据质量控制、评估地方和省级工作人员的环保政绩来加以支持;四是定期编制公布有关有毒物品名录、土地、水和生物多样性问题、国家和地方环境指标及实现指标进展状况的、既易于查看又可信的报告。

建议三:引入全面的环境财政政策第一,对以下方面的决策全面实施环境财政改革,即在城乡空气质量的现状下私人汽车的生产和使用、温室气体的控制、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时的交易;第二,水定价综合措施,进一步减少农业用水浪费、提高城市和工业用水水质、提高水使用效率、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以改善城市饮用水和污水处理等的激励政策;第三,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的一部分,实施确保基础设施开发和维护的可持续性的环境财政改革;第四,扩展和完善所挑选空气污染物及减少碳排放的排放交易体系。

建议四:鼓励通过技术革新革命性地完善环境惯例一要加快应用创新技术,如环保技术和与煤的使用各环节有关的资源节约技术,包括加强国际合作以推进煤气化技术的开发和低成本利用;二要把生物燃料的现有生产计划作为支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技术创新的垫脚石;三要更加注重在环保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建筑设计和构造以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建造“有益于健康的”建筑。

加深对绿色建筑领域国际“能源和环境设计先锋奖”计划的了解,并通过这一计划认证中国的诸多新建筑;四是在中国创建循环经济的动力不仅为技术创新,还为建立管理体系的创新带来了重要机遇,需要的是进一步联合行动,由政府明确重点,采取激励政策及其他可行行动;五是其他许多环保创新技术正被引入中国,或者正与中国的机构合作开发,比如氢燃料电池、清洁车辆技术、清洁产业技术、可持续农业技术等。

参考文献[1]吴国平,胡平,滕恩江,等.我国四城市空气中PM2.5和PM10的污染水平.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2):133-137[2]王玮,汤大纲,刘红杰,等.中国PM2.5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的研究.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13(1):1-5.[3]美国航天局.NASA全球空气质量地图.2010,9[4]香港明报,明报出版社.2011.12.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