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与应用(说课教案)资料
觉呢?”(是不是看到衣服上有很多不同的纹理)
设计理念:让学生从身边发现肌理,从身边的发现进入本课 学习的角色。
导入课题和肌理概念: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
活动一:触手可及
A、出示一件包装好的精美盒子(图1),让学生通过 亲手触摸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猜完并拿出实物 ,讲讲触摸的感受。(图2)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创造一个悬疑情境, 激发 学生的探究意愿。并通过观察和触摸让学生感受物 体的肌理。】
肌理与应用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源于自然的启示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对肌理视觉材料和肌理艺术作品的欣赏 分析,了解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让学生进一步 学习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独特的表现形式,了解运用材料制 作肌理效果及其方法,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操 作经验和艺术创作乐趣,增强对艺术的感觉悟力和审美体 验。本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趣味性、应用性。这一课 教材的编排主要侧重于肌理的制作方法,对如何运用、欣 赏肌理涉及不多,为此,我对教材作了大胆的个性化处理 ,利用丰富的媒体资源,把肌理的自然美、艺术美,呈现 在学生面前,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美 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活动三:大家一起来
尝试选用一种或者多种手法,小组合作制作一幅人 造肌理的美术作品。
作品展示与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是本课学习的难点,通过 上一环节的欣赏、示范,学生对制作的肌理进行联 想,激发创作欲望,将肌理综合表现为一幅主题鲜 明和富有美感的肌理作品,并通过自己给作品命名 、同学互评等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只有通过自己 的创作,同学互评,才能提高感悟能力、表现能力 和创新能力。
• 重点、难点
•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情感,能利用和 掌握不同的肌理效果来创作。
•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肌理的美和特点, 有针对性地表现作品。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法 活动方式:小组活动与个体活动相结合。 教学模式:观察分析——交流认识——动手探
索——欣赏分析
三、说教学过程
教具:各种材料(树皮、树叶、石头 、贝壳等)、范作、多媒体等;
学具:课本、各种表面粗糙的物品, 绘画工具。
导入课题 看看自己或身边同学的衣服,后摸下自己身上的衣服
。
1、问“同学们,衣服触感怎么样呢?是毛糙的硬梆梆的还 是光滑的柔软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1) 2、问“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不同的衣服会给我们不同的感
小结
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今天这节课大家 知道了什么呢,学会了什么呢?应该怎么应 用?(引出课后扩展)
•
•
•
•
课后扩展
绘 画 中 的 应 用
服 装 设 计
工
广
艺
告
设
设
计
计
工
艺
流
品
动
设
色
计
彩
举
形例成的 Nhomakorabea独
特
肌
理
玻璃烟灰缸设计
封 面 设编 计织 举毛 例线
形 成 的 独 特 肌 理
B、展示肌理图片
斑驳水迹形成的独特肌理 • 线材拓印形成的独特肌理
巧用木板纹理
• 拓印法
•
抗 水 法
•
吸 附 法
用课件显示肌理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说出 是用什么物品制作、怎样制作。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和学生的讨论、说 出是用什么物品制作、怎样制作。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的引导,简单地介绍课本的 几种制作肌理的方法(拓印法、抗水法、吸附法 )。 】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肌理的普遍性和制 作方法。
• 能力目标:能对肌理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研 究,尝试用抗水、吸附、拓印、等其它方 法把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表示出来。
•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 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想 像力丰富,对特殊材料和特殊效果都非常 感兴趣,小学教材中有所涉及,有些学生 还曾经进行过某些肌理的制作,但对于如 何将制作的肌理运用于实践,将它表现为 一幅有主题且有美感的作品,还需要在老 师的想象引导和技巧指导下在实践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