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课 巧用肌理 教学设计

第十课 巧用肌理 教学设计

第十课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按“拓印剪拼→剪拼拓印”的思路重新建构活动,剪拼拓印运用纸制底版使用拓包拓印一张粉拓版画,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语:
生活中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肌理,展示着不同的规则和变化,它丰富了我们视觉和触觉的感受,产生许多有趣的想象。

恰当地适用物体的肌理,可以造成很强的真实感与立体感,展示出一幅幅更为灿烂而富有生命的图画。

(在原文基础上略有变化)
2、提示语:
(1)肌理,是物体表现呈现出的级理。

(2)拼贴时注意形、色的对比,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处理好虚实关系,预先摆放安排位置,细心调整画面,然后再贴。

(3)画面表现出丰富的肌理级样,综合运用不同布纹的拓包,作品会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3、注明语:
4、小训练:
选择不同布质材料制作拓包,看看能拓出什么不同效果。

第2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利用拓印好肌理的纸材制作一幅拼贴画。

活动二:制作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彩拓版画,运用不同肌理的纸材。

2、图片:
活动一:实物拓印(将扇子上的纸换为彩色纸)。

彩纸拓印(将用色深色一图换成用纸团压印)
学生作的删去“小鱼图”
活动二:画家作品:红蜻蜓、黑蜻蜓(孙田成)
拓印步骤:捶纸、染底、拓印。

学生作品:集市、秋
小训练:拓包制作示意图
拓包压印纹理图
2、版面设计:
3、备注:课目设计
第3课时
活动一: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利用拓印肌理制作一张拼贴画。

活动二: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一个灵感、一个心情、一段记忆、一种情绪……生活可以饱含激情地在字里行间中流淌。

当某一天重新捧起这小心收藏起来的心境时,展开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于是你会感觉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那么值得咀嚼和回味。

2、提示语:
(1)、一段文字、一个故事,通过理解和想象,可以用图画的方式再现文意,这样的图画又叫插图。

(2)人类最早就是以图形来记录生活,使用图形替换语句中的字词,会使文字变得生动,直观起来。

3、说明词:
替换图片的作调整,其余保持不变。

4、小训练(用合适的小图形准确的表现相应的文字)。

5、活动安排:
活动一:在你精心选择的一段文字,将语句中的词语转换为图形,用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打扮”文章。

活动二:选择自己的一篇作文,为其最精彩的部分配上图画。

6、图片(将打扮文章与文章配画合并后,将更换或删去部份图片,版式会作重新设计)。

三、版面设计(附后)
四、备注:
活动一:将语句中某些词语转换为图形,用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打扮”文章。

活动二:选择自己的一篇作文,为其最精彩的部份配上图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