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5.定量定性相结合
缺点:
1.普遍性、概括性低
2.不够客观
3.很少对研究群体的价值、道德及伦理方面的内容做详 细的揭示
十、问题研究法( 问题解决法)
(一)概念
问题解决法主要是从某一主题或世界教育的某一共 同问题出发,进行调查分析,寻找解决的方法
(二)代表人物
霍尔姆斯
十、问题研究法
2.强调决策功能和实用价值,推动了比较教育的深入 开展
局限:
1.主要考虑的是教育系统的外部影响和作用,相对忽
视了教育系统本身运行的规律
2.可操作性不强
十二、假设验证法
把自然科学中的假设、实验测定、研究分析、验证
等一般程序运用于比较教育研究而创立的一种新的量化 分析方法。
(一)代表人物:
性和差异性。
九、教育人种志法
(四)研究原则
1.价值中立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文化多元性原则 4.伦理性原则
九、教育人种志法,324
(五)优缺点
优点:
1.是衍生假设,而不是验证假设
2.具有较强的描述能力
3.研究视野开阔,整体性和综合性相结合
4.多元文化的立场
来做出预测 2.强调教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局限: 1.在概念上显得比较模糊 2.研究过程比较笼统 3.过于强调定性研究 4.研究程序的操作性不强 5.资料的可靠性无从证明
七、统计分析法(比较统计法)
(一)概念:
统计分析法是教育统计技术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具体运 用,是教育比较研究中采用的一种量化研究方法。
比 较 教 育 学
研 究 方 法 专 题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法
3.个案研究法
5.因素分析法
7.统计分析法
9. 教育人种志法
11.教育洞察法
2.文献研究法 4.描述研究法 6.历史分析法 8. 阶段分析法 10.问题研究法 12. 假说验证法
一、比较研究法
例1:比较同是发展中国家教育投入
1.描述阶段 2.解释阶段
3.并置阶段,是真正的比较研究的开 始,把收集的资料系统化,归并在同
3.并置阶段 4.比较阶段
一类目中,确定统一的标准,找出异 同点,形成假说,以便进行比较。
4.比较阶段,证明并置阶段的分析假 说是否正确,以期获得客观的、前后
一致的结论。
八、阶段分析法
(三)优缺点:
及其资源分配的情况,找出差异,
(一)概念
分析原因和结果
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
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其普遍规律
和特殊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二)类型
例2: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 教育投入与资源分配的情况,找出
1.同类比较、异类比较 差异,分析原因和结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统计分析法
(二)类型
描述统计法 推断统计法
1.描述统计法:对教育调查或教育实验中所获得的 大量区2估计差.量数教推计和分数、育断两假析据差现的统种设、资异象相计,检回料量的关法假验归,数真因:设分分用和实素利检析析统相情,用验。、计关况从样则总协图量,而本包体方表数找揭的含估差资,出示数有计分料力并 其据Z包析的求分内资检括、特显析在料验点因征示影规对、估素数对响律总T计分检,象教。体和析验如国育进区、、集或发行间聚方中地展估
背景研究: 对针可象对以2国1分教进基.当.的稳对析育行础前教定象概领国上教方育,国导别念提育案体能的者研,出问且制反历和究解强题实及映史决,决调的施结问背策在方可背构题景者分案比景,,析性相选的对择
十一、教育洞察法
(四)优缺点
优点:
1.强调以问题着手,有利于提高资料收集的有效性, 提高比较的信度和效度
❶选择调查对象和研究地点 ❶❶参❷对进与通第入体一过调验手查各等资现种方料场式途进,获径行通取熟整过第理悉观一和察调手综、查资合访料对分谈、
❷记象录和获取地析资点;料的并情及况时整理 ❸❷❸根理据解设所和计获解田取释野资教研料育究,现及象方时或案修问正题研的
究问题,形以成便、于变进化一机步理搜;集资料。 ❸找出不同国家教育发展的共同
三、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一)概念:
对现实中某一典型的对象,通过广泛搜集各种资料,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深 入而具体的考察研究方法。
其研究对象应具有典型性,通常能够集中、全面反 映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或事物发展趋势的特殊代表。
三、个案研究法
(二)操作步骤:
埃德蒙·金
(二)观点: 教育洞察法与问题研究法的区别:
教育洞察法注重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中,以
强调以问题设想生为态依学据的来方收式集考资察料和进研行究研教究育问题,是一 种强调理性、智慧、思想或分析的方法。
十一、教育洞察法
(三)研究阶段
1.背景 2.概念 3.结构或制度 4.操作 5.决策和执行
八、阶段分析法(社会学法)
出现于二战后,自20世纪60年代起逐渐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一 种主要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关注教育现象与其他现象的广泛联系, 主张把其他社会学科用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努力寻找 更好的技术,解决研究比较教育的问题。
(一) 代表人物
希尔克和贝雷迪
八、阶段分析法
(二)研究阶段
抽样方式:
(1)来源抽样 (2)日期抽样 (3)单元抽样
二、文献研究法
(三)优缺点
优点:
1.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简便易行,费用较低
3.真实性较大,可靠性较大
局限:
1.文献的真伪与价值判断 2.文献本身的局限性:根据研究的需要,在使用时要进
行必要的加工与组织
3.收集文献难度较大 4.文献抽样缺乏代表性
2.纵向比较、横向比较
3.定量比较、定性比较
4.宏观比较、微观比较
一、比较研究法
(三)操作步骤
1.明确研究主体 2.确定研究对象 3.搜集相关资料 4.描述和解释内容 5.得出比较结论
一、比较研究法
(四)注意事项
1.保证对象的可比性: 2.确定资料的真实性: 3.注意比较的全面性: 4.对待结论的严谨性:
解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国家、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功能
3.比较
找出不同国家教育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性
4.抽象
把研究的结果提炼、深化,试图总结规律
六、历史分析法
(三)具备条件
1.足够的史料 2.正确的史观 3.阶段的合理划分
六、历史分析法
(四)优缺点
优点: 1.可以分析和了解各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演变及成因,并对将
优点
1.有利于揭示教育的本质及规律,推动比较教育学 深度发展
2.跨领域的研究,抓住了解决问题的要害
3.贝雷迪的四阶段模式,使得比较教育学研究方法 进一步具体化、科学化
缺点:
1.忽视了对教育本身的研究,无法科学地认识教育
2.理论本身不完整,没有如何验证的详细叙述
九、教育人种志法(田野研究法)
五、因素分析法 (三)优缺点
优点: 1.把教育系统与外部条件联系起来 2.若找出影响教育事实的比较关键的因素,有利于教育
改革的决策 局限: 1.强调宏观研究,操作程序性不强 2.重视对文化、传统等精神因素的分析,对经济、生产
力、政治制度的研究重视不够,缺乏从本质上深刻认识各种 教育现象的洞察力 3.不注重量的分析 4.决定因素很难把握,因果关系难确定
诺亚、埃克斯坦
观点:认为假说是比较教育研究的核心。
十二、假说验证法
(二)操作程序
1.提出问题,确定假说 2.明确概念,量化指标 3.选择个案进行例证 4.收集和处理资料 5.分析数据和验证假说
1.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 2.搜集个案资料 3.分析个案资料,获得结论
个案资料的来源:
1.文件
2.档案记录
3.访问或晤谈 4.直接观察
5.参与观察 6.人工制品
三、个案研究法
(三)注意事项
1.伦理性 2.客观性 3.代表性
三、个案研究法
(四)优缺点
优点: 1.研究对象单一和研究焦点集中,使个案研究能够深入、
(三)研究阶段: 3.要把与选择问题和确定解决办法
1.问题分析和选择
有关的各种因素,系统的集中起来,
2.政策建议的形成
进行识别和验证。如
3.相关因素的识别
思想、制度、人类无法控制的因素
4.预测可能有的结果
5.比较和验证预测得出的结果
四大模式:规范模式 制度模式
精神状态模式 自然模式
透彻、全面和系统。 2.个案资料可以为解说概括化统计发现,提供佐证。
局限: 1.可能误将相关关系,视为因果关系。 2.不易归纳为普遍结论及推广。 3.对研究者要求高,需掌握相关理论,并能区分变量关系
四、描述研究法
描述就是对现象或过程的具体揭示。
描述研究法,是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初期的主要方法, 现在是一种基础性的研究方法
标准统一,包括: 概念的统一 取样的统一
量度的统一等等
二、文献研究法
(一)概念:
文献法,也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即对文献进行 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