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芪的一些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黄芪的一些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黄芪的一些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摘要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黄芪的研究进展,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率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保肝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研究黄芪Huangqi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e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 的根【1】。

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

为补气要药。

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胆碱、叶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使黄芪的研究走向定量化、标准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综合有效地利用黄芪资源,下面就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有关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对心血管的作用1.1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实验发现,低剂量的黄芪总皂苷(2mg)可加重心衰,中剂量(4mg)高剂量(8 mg)有抗心力衰竭的作用【2】。

XGA(黄芪苷IV)是黄其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50~200ug/ml时,对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其作用机理初步认为是由于黄芪抑制力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PDE)的活化剂钙调蛋白,从而抑制了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所致。

1.2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用langendoff 方法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观察到黄芪总黄酮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自由基的产生。

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是多重性的,它能够增加cAMP的含量,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减少乳酸脱氢酶的产生、保护线粒体及溶酶体的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抗缺氧能力。

还可以消除自由基和减轻缺氧组织代谢产物的积累【3】。

1.3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黄芪在细胞外对大鼠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要我预先作用于心肌细胞48小时后,均可降低感染病毒的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

早期使用药物可改善感染细胞的—平衡,从而有可能减轻感染细胞的—继发性损伤,又可抑制感染细胞中病毒核酸的复制。

1.4对血压及血管的影响近年来对黄芪的降压机制及有效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酪氨酸、黄芪皂苷甲等是黄芪降压作用的有效成分,降压机制与扩张血管、利尿、中枢脑神经、肾素-血管紧张肽-醛固酮系统等方面有关【4】。

①黄芪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它可能是通过NO-sGC-cGMP介导的信号转换通道,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从而调整血压、血流及控制动脉硬化。

②黄芪具有明显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脑血管和肠血管的作用,对肾血管也有扩张作用。

③此外还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防止理化因素所致的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的增加。

1.5对血液与造血系统的影响黄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解聚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黄芪通过抑制血小板钙调蛋白而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增加血小板内cAMP 含量,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为促进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促进骨髓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旺盛。

2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2.1 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黄芪煎剂(32%)给小鼠每日或隔日口服0.5ml,连续1~2周,能增强其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黄芪口服液25g/kg、50g/kg 给小鼠灌胃,连续7天,能明显提高其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对氢化可的松抑制后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亦有明显的提高。

黄芪水煎剂口服后对腹腔游走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有较强促进作用。

小鼠肺巨噬细胞加黄芪液的体外实验表明:其巨噬细胞吞噬白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显著增强,吞噬数量增加。

黄芪多糖能使小鼠吞噬绵羊红细胞百分率及指数明显增强;给药后30分钟吞噬百分率提高15~20倍。

除口服外的其他途径给黄芪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无促进作用。

用黄芪水煎剂(1g 生药/ml)按25g生药/kg 以腹腔注射给药,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比对照组提高1倍以上,吞噬指数亦有所增加,而黄芪多糖即使2g/kg腹腔注射亦无此作用,实验者认为,黄芪多糖这种作用主要是直接刺激的结果,并且黄芪中不止多糖一种成分有此作用。

黄芪多糖Ⅰ能增加脾重量及细胞数,但抑制脾细胞对绵羊红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黄芪多糖Ⅱ与Ⅰ相似但较弱,黄芪多糖Ⅲ无作用。

黄芪皂甙甲给小鼠皮下注射,能使小鼠淋巴结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活跃,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和残余体明显增多,初级溶酶体的合成增加,体积增大,酶含量增高,黄芪皂甙甲能明显促进淋巴结 B 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合成。

此外,黄芪能使小鼠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及多核白细胞数明显增加。

黄芪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烧伤后兔的中性粒细胞吞噬及杀菌功能的回升有作用。

黄芪多糖能对抗免疫抑制剂强的松龙所致的脾脏、胸腺、肠淋巴结等免疫组织的萎缩作用和对外周白细胞减少作用;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5】。

2.2 对体液免疫的作用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小鼠口服低剂量(12.5ml/kg)北芪精连续7天,可显著提高用免疫扩散法测定的血清 IgG 含量,高剂量(25ml/kg)时则不显著。

黄芪多糖对小鼠的抗体生成亦具有增强作用。

给小鼠腹腔注射黄芪多糖100mg/kg,连续 4天,能增加其抗体生成主要器官脾脏的重量、脾细胞数及抗体反应。

除多糖外,黄芪中的蛋白大分子、氨基酸、生物碱及甙类均有促进抗体和免疫反应作用。

正常人每日口服黄芪16g,连续20天后,血浆中IgM、IgE 指标均上升,如长时间口服(40天),IgG也明显上升。

对83例慢性气管炎患者给50%黄芪注射液注射20天,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的含量均明显升高【6】。

用黄芪喷鼻,能使感冒易感患者呼吸道黏膜主要保护性抗体SIgA含量明显上升。

对感冒易感者的作用表现在发病率降低、病程缩短、症状较轻、发热率下降。

2.3 对细胞免疫的作用实验证明:黄芪水煎剂可促进正常人和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恶性肿瘤病人淋巴细胞的反应性低于正常人,需要较高的剂量,才能取得与正常人淋巴细胞相当的促分裂效应。

另外肿瘤病人淋巴细胞引起的大鼠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亦明显低于正常人,经黄芪水提剂预先处理后,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显著改善,说明黄芪可促进肌体细胞免疫功能。

黄芪水煎液可使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浓度降低40%,表明其具有促进 T 细胞分化与成熟的作用。

黄芪皂甙甲皮下注射对小鼠 T 淋巴细胞未见明显影响。

黄芪对健康人的淋巴细胞有刺激作用,并超过脂多糖;可使气管炎患儿淋巴细胞转化率和 F-玫瑰花结形成率以及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提高【7】。

2.4 对诱生干扰素的作用黄芪对干扰素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包括自身诱生、促进诱生和活性发挥三个方面。

黄芪能促进小鼠对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从而一定程度地抑制病毒繁殖。

临床感冒患者在服用黄芪后,周围血白细胞对病毒诱生干扰素能力明显提高,这种能力与患者感冒次数的减少相平行。

黄芪100%水煎剂再经80%及90%乙醇处理可以作为干扰素直接诱生剂。

用巨噬细胞抑制剂石英粉注入小鼠腹腔,破坏体内巨噬细胞,并不影响黄芪诱生干扰素,却显著降低其抗流感病毒的能力。

黄芪抗流感病毒作用与血清干扰素水平不一致。

3 对应激反应的作用3.1 抗疲劳作用实验表明:黄芪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该作用是通过其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而产生的。

黄芪多糖 250mg/kg、500mg/kg 腹腔注射,对正常小鼠和氢化可的松所引起的“阳虚”小鼠常温游泳时间均有显著延长作用,并增加应激状态下小鼠肾上腺重量。

黄芪提取液对游泳应激状态下的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肾上腺重量和肾上腺皮质细胞内类脂质空泡含量均有明显提高作用【8】。

3.2 抗缺氧作用黄芪口服液20g/kg、50g/kg 灌胃,黄芪多糖280mg/kg、500mg/kg腹腔注射对正常及经异丙肾上腺素处理的小鼠常压和减压缺氧、氰化物中毒性缺氧及两侧颈动脉结扎所致的脑缺氧均有显著对抗作用,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

3.3 抗衰老作用用泡有黄芪煎剂的桑叶喂家蚕,能显著延长其生存时限,但身长、体重均较对照组增加缓慢,食桑量亦减少。

老年大鼠的主动脉和肺中胶原含量明显高于青年大鼠,服用黄芪水煎剂后,可使老年大鼠主动脉和肺中的胶原含量明显降低,并接近于青年大鼠,提示长期服用黄芪对预防老年性动脉硬化、改善衰老的肺功能有一定作用。

此外,黄芪多糖腹腔注射可明显增加正常小鼠、饥饿小鼠和经氢化可的松处理的小鼠的耐低温 (-5℃)作用,使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但无明显的耐高温(45±1℃)作用。

黄芪尚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9】。

黄芪注射液能促进因照射损伤的小鼠的粒系造血功能的恢复。

黄芪多糖500mg/kg腹腔注射,对60钴照射所致的小鼠体重下降、白细胞数目下降和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照射后小鼠受损伤的脾脏组织结构,有促使其明显恢复的作用,并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

4 对机体代谢的作用黄芪有增强细胞生理代谢的作用。

实验证明:黄芪能明显延缓人胚肺二倍体细胞自然衰老过程,能延长细胞寿命1/3左右。

黄芪在高浓度时对体外培养健康人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而低浓度时则有促进作用。

黄芪煎剂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RNA合成有促进作用。

黄芪煎剂可显著促进骨髓造血细胞 DNA 的合成,加快有核细胞分裂过程。

黄芪皂甙甲能使再生肝的DNA含量明显增加。

黄芪多糖对DNA的代谢无明显的影响。

黄芪煎剂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浆及组织的cAMP和cGMP含量。

但其对各器官的影响则不相同:给药后血浆中的cAMP升高,cGMP下降;肝脏则与之相反;而脾脏内两者均增加。

进一步实验表明:黄芪对cAMP的影响是由于其抑制了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而引起的。

相关主题